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凹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工业振兴的目标是生产规模能力到2000年达到300万辆,2010年达到600万辆,现在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企业集团都在强调上经济规模,如是实现汽车工业振兴目标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问题,而是市场问题。由于币场是汽车工业实现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的前提.如果生产达到那么大的规模,却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环境和市场销路,必将给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积压、浪费和损失。因此,营造大市场环境.培育和开拓汽车工业的国内外市场.是实现汽车工业振兴目标的前提和关键。一、国内汽…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电工业》2002,(21):26-29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以下称《产业政策》)是具体贯彻十四大精神的纲领性产业文件。国家意识到,必须根据汽车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稳定的政策,创造一个适合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才能实现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产业政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了最关键、最积极的作用。《产业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要把我国汽车工业尽快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变当时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业落后的状况,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市场最大赢家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日韩,但作为最早投资我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德国大众无疑是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消费者报举办这次会议,主题是营造放心汽车消费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和措施上促进这种环境的形成。”3月6日,“营造放心汽车消费环境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学桐代表三家主办单位表达了对改善我国汽车消费环境的期望。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5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壮大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相对滞后的汽车消费环境建设就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越来越明显的瓶颈。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正品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感到特别高兴。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6年汽车产销量突破了720万辆,2007年有望突破800万辆。同时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7000亿元的规模,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用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趋强,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许多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如通用、福特、丰田等已开始纷纷作出反应。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汽车工业怎么办? 一、中国汽车工业优势所在 中国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这为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旺盛需求以及汽车进入家庭阶段的到来,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迅速扩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望出现新一轮的汽车消费热潮,这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十分有利。 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初具规模,体系完备,已诞生了如一汽、二汽、上汽等有竞争力的汽车集团。我国汽车…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入世文件中,承诺将逐步减低汽车进口关税,基本取消非贸易壁垒,逐步放开汽车服务贸易,放宽对合资企业产品品种的限制,并承诺修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因此,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也就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是逐步进行的,在数年之内还有相当大程度的保护,因此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形势很好,这使许多为中国汽车工业担惊受怕的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应该看到,汽车市场最终是要全面开放的,中国汽车工业终归要直接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因此应该增强紧迫感,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做…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连续几年都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汽车营销和汽车消费都呈现出巨大的潜力,相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营销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何世斌 《董事会》2005,(4):74-77
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由一哄而上向全面整合建立新秩序转变的新阶段。汽车业美好前景仍然值得期待,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将被开发:目前汽车市场缺的不是用户,而是能够刺激用户购车且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中国汽车需求年均增长24.5%,远远超过世界年均4%的增长速度。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720万辆,2007年有望突破800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为4985万辆(含1390万辆三轮汽车),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985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配流通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达到了980亿元市场规模。汽车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汽车零部件业更被预测为今后若干年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汽车观察》2011,(1):28-31
继2009年之后,2010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依旧是一个大爆发的年份。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比增长率双双超过3成。在2010年结束之前的11月18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认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股权。这一事件为轰轰烈烈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画上了一个句号,也让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企业究竟缺什么?要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恐怕是见仁见智,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汽车工业作为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发展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两种体制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作为一种大宗的商品,汽车不仅是兼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功能的商品,而且,不同的产业政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消费观念,又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这种格局,不是某一个因素使然,实际上是其对于发展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是一定时期汽车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市场共同作用的产物。长期以来,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已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首先是时代的路口──2001年人类正式跨入新世纪、新时代、新经济,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将给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其次是发展的路口──2001年中国完成了“九五”计划,开始“十五”征程,这也是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再者是环境的路口。2001年,中国敞开大门,加入WTO,一系列挑战和考验前进扑面而来。展望未来,回眸中国轿车工业在世纪末的最后一年中,走过的艰难道路,将整体轿车市场置于整个宏观经济和汽车市场观察,呈现出以下特点:A. 2000 年 轿 车 市 场 主…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表明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借鉴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八年工业产业政策实施的机制和经验、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其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美国近年来政策的转变汽车工业是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20年来,在能源危机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其回内市场和优势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为了振兴美国汽车工业,夺回其主宰世界汽车市场的霸主地位,克林顿政府通过了“清洁汽车计划”,并同美国汽车制造业三巨头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公司结成历史性的新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坚持技术外向(即企业从外部获得技术,如技术引进等)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汽车之林的强大根基。企业自主创新是克服“市场换技术”局限性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合资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轿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采用的“市场换技术”(即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并就地销售)的策略是完全必要和有效的。但是现在看来代价也不小,…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百多年历史表明,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产量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手段的演变等诸方面的变革无不牵动于汽车产品流通的演变.无不伴随着流通体制的发展完善和汽车市场的发育成长。可以说,没有市场的持续扩展.没有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充.汽车工业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诸多国家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也不会被冠上世界第一商品的桂冠.是市场赋予汽车工业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汽车工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关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可能不关注中国汽车市场及其变化。当我们为新世纪的来临倾注热情的时候,也多多少少对新世纪的中国汽车市场怀有一份期冀,愿它能在新世纪的阳光灿烂里沸腾,走出近两年来一直的低迷。 可是,尽管我们善良的期盼并不过份,尽管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已开始实施,利好频频。比如国家开征购置税,比如机动车尾气检测费被取消,比如汽车关税下降,比如各款新车相继登台亮相。但从北京几家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传来的消息却证实,新世纪第一年头两个月,除去赛欧和夏利2000带来的冲击波,汽车市场的销…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汽车市场结束了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视对汽车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WTO”的步伐日益临近,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抢摊中国市场,面对即将形成的巨大冲击,中国汽车厂家正在采取措施迎接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入世前急需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如何凭借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熟知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汽车市场,加强对汽车市场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国汽车市场短、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摩托车发展轨迹对汽车工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是在高度管制中发展。与支柱产业必须由国家来投资控股的发展思路相适应,汽车工业长期没有对民营资本开放(直至2001年底才允许吉利豪情等有限几个品种上市),形成了国有资产占绝对优势的行业所有制结构。然而国家上千亿元的投资和大量的行政干预,并没有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壮大起来,而是虽过不惑之年,仍属“幼稚”产业,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仍处于弱不禁风、无足轻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作为广义的汽车工业的一部分,与汽车工业具有诸多相似或相关之处的摩托车工业却因被视为“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