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五”期间,温州市进出口贸易有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5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2000年,温州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累计进出口总值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3%。其中,出口首次达到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对外贸易对全市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九五”期间温州对外贸易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成为外贸出口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绿色钢城”为目标,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活市之源,靠开放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五”末,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8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人均GDP达到272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33.1%,年均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2.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38.4亿元,年均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3.1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郭其友 《福建经济》2001,(12):15-16
我省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充分利用区位与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6.08亿美元发展到1999年的176.45亿美元,年均递增率高达20.6%。同时,福建充分发挥“侨、台、特、山、海”的优势,利用外资迅速增长。截至1999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2.63万项,合同外资金额596亿美元,实际利用302亿美元。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八五”、“九五”期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3%和11.8%。尽管“九五”、“九五”期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3%和11.8%。尽管“九五”与“八五”期间相比,增速下降,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正如《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强调的:“对外开放是加快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十五”时期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2亿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  相似文献   

5.
福建经济发展的后劲在哪里?面对省委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调研课题,省旅游局明敏局长的回答是:“在旅游业!”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大力培育的新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福建省旅游经济迅猛发展。“九五”期间,全省共接待境外旅游者625万人次,年均增长16.3%,旅游外汇收入达 34亿美元,年均增长12.2%,接待境外旅游者和旅游创汇连续几年保持全国第四位。国内旅游总人数达1.1亿人次,年均增长22.9%,旅游收入达819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0.7%,特别是2000年假日…  相似文献   

6.
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 增创广东外经贸新优势张长生,刘明一、17年来广东外经贸的增长方式及其原因改革开放17年来,广东外经贸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1979—1990年广东出口贸易从13.88亿美元增加到105.6亿美元,年均递增20%,而“八五”期间年均递...  相似文献   

7.
2000年,莱芜市外经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海关的统计,进出口累计完成21483万美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出口16868万美元,同比增长66.8%,出口增幅居全省第2位。市地方进出口完成10132万美元,同比增长78.4%,其中出口8171万美元,同比增长124.6%。截止2000年底,全市累计批准成立三资企业118家,合同利用外资额19086.3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8718.2万美元。2000年,全市向国外输送劳务研修生243人,同比增长16%,期末在外人数达到325人,同比增长23%。“九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8.1亿美元,年均增长14.2%,其中…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我省外经贸工作克服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困难,取得了较好成绩: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了96亿美元,其中出口64亿美元,较“八五”时间增长26.85%;实际吸收外商投资30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2.3倍;出口商品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为20%,较“八五”期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非公有经济成份已经进入外贸领域,大经贸格局基本形成;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4,(6):14-15
宁波市民营企业外贸出口现状 据海关统计,2013年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外出广口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13年出口38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明显高于全市7%的总体增速,占同期外贸出口总值的59.3%。民营企业已成为宁波市发展最快的外贸主体。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29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2.9%,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7.0%。其中,出口1103.2亿美元,进口1193.0亿美元,分别增长62.6%和44.0%。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月提高,对外贸增长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2002年(678亿美元)增长42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1128.6亿美元)的37.7%,直接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李文喜 《天津经济》2006,(7):11-12,53
近几年来,北辰区把科技工作摆上首要位置,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之举,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高新产业带动”战略,使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是“九五”末的2.3倍,五年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31.57亿元,是“九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36.3%;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2%,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2000年以来,连续三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三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2004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同时,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相似文献   

12.
卢为民 《浙江经济》2003,(18):58-61
据省电力公司的统计,“八五”期间,浙江省最高用电负荷年均增长率为13.3%,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13.8%;“九五”期间,浙江省最高用电负荷年均增长率为10.5%,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10.6%;2002年增长势头迅猛,全省最高用电负荷已达1550万千瓦,年用电量达985.4亿千瓦时,比2001年增长19.2%;2003年上半年虽然受到“非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经济》1997,(3):1-1
1996年,河南省经济发展既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又抑制了物价过快上涨,基本上实现了宏观调控目标,达到了“九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1.2%,16.1%和12.5%,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回落到7.9%,比计划控制目标低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入世”7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据海关统计,我国2008年外贸出口1428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较之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外贸增长仍属强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15年来,天津外贸出口有了较大发展变化,1993年外贸出口创汇达19.28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23%。1979年到1993年外贸出口累计达227.51亿美元,年均增长5.5%。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6,(2):10-1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22.77亿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约5.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快7.6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年均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近50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六年。2004—200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跨上了第三个1000亿元的台阶。2003-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66%,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上升到第23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元左右,是“十五”计划的1.8倍,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快7.5个百分点,提前6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张家港市积极运用创新思路,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全市经济在新体制新机制的平台上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8亿元,同比增长14%,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前199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32.08亿元,同比增长56.3%,比上年净增11亿多元,是1995年的4.3倍,年均增长27.5%。尤其是工业经济持续强势增长,去年全市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60.19亿元,同比增长23.77%,实现利税总额40.72亿元,同比增长33.46%。有100家工业企业年销售超过亿元,其中,6家超20亿元,沙钢集团达112.8亿元;外向型经济也稳步发展,自营出口自1995年以来以22%的年递增速度增长,去年达11.7亿美元,其中国泰国际集团自营出口6.5亿美元,列全省外贸企业之首;去年新增合同外资8.12亿美元,累计合同外资53.68亿美元,到账外资31.8亿美元。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新增注册资本18.87亿元,上交税收7.34亿元,同比增长110.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2.9%。  相似文献   

18.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阜阳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9亿元,发展到2007年462.4亿元,三十年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9.3%。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大提高了财政实力。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40.2亿元,是1978年的42倍,年均增长13.3%。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迅速提升。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51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9%。按当前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基本达到800美元,这标志着阜阳市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人民生活质量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成绩显著“九五”期间,机电产品进出口累计达到7214亿美元,比“八五”翻了一番。其中,出口3564亿美元,比“八五”增长了1.7倍,超额完成了“九五”计划目标;进口3650亿美元,比“八五”增长60%。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机电产品进出口的  相似文献   

20.
一、“十五”期间淮北市商贸业发展现状回顾 (一)基本现状 2005年末淮北市共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商业网点28446个,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33个.限额以下批发零售餐饮企业475个,个体户27938个:年末从事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从业人员59899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16.5%,吸纳就业人数排在各行业的第三位。2005年全市批发零售餐饮业销售收入实现93亿元,比2001年增加29.7亿元,年均增长8.0%。“十五”时期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为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消费率)比重只有30.0%,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五年的消费率分别为32.7%、31.9%、31.1%、26.9和26.0%。年均消费率比全省(34.4)低4.4个百分点,如此低的消费率,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十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9%.反映出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够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