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析普京政府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权外交"的出台和发展绝非偶然,它是人权由其作为国内阶级统治工具的职能在美国对外侵略及霸权政策上的延伸,也是美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产物。本文在揭示了美国人权外交思想实质之后,分析了奥巴马时期美国人权外交对华政策及其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两大支柱———国防战略与外交战略———的角度,讨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含义。国防转型旨在打造一支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调整全球的均势部署,它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战略压力;转型外交旨在用外交手段在关键地区和国家推行西方民主,以增强美国对世界的可统治性。国防转型和转型外交都是美国推行其国家安全战略时在手段上的变化,该战略目标本身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这种战略转型短期内对中国的压力会增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都曾经在历史上对俄罗斯外交产生重大影响,而在20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从苏联分出后,这三种外交思潮曾先后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关系也随之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商务外交的新视角论证了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途径。商务外交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战略的交融。从政治外交到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商务外交贯穿于美国贸易政策和对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2)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的最佳途径;(3)商务外交是美国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实现区域贸易外交政策的主要途径;(4)商务外交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的对外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实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着眼于下半个世纪与美国进行综合国力优势的争夺,通过变僵硬为灵活的外交调整,为推行“加速战略”赢得有利的外部条件。简言之,即在不从根本上放弃霸权利益的前提下谋求长远的霸权利益。这种对外战略本身就是矛盾的。具体反映在对外政策的新旧战略目标之间,在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之间,以及外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排斥和脱节。  相似文献   

7.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美国外交政策演变周期时,一些美国学者从公众内敛与外向情绪的变化、干涉主义-非干涉主义范式转换、情绪与利益张力等视角进行了相关解释。这些理论解释虽然提供了探究美国外交政策周期演变的不同视角,但存在情绪决定论、代际宿命论、片面强调国家利益与公众情绪间的内在张力、偏重"高级政治"、对府会关系解释简单等诸多不足,缺乏从美国国内更广泛的政治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解释美国外交周期变化的深层次动力。作者通过引入以美国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为基底的地域主义变量,用地域主义视角解释美国外交政策"收缩与扩张"的周期性演变规律,有利于克服既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丰富和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周期的研究。通过考察美国地域间在外交政策竞争上的组合模式,作者发现,美国东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域间的分化与合作推动了美外交政策史上五次收缩与五次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地域间组合的变化是驱动美国外交呈现收缩与扩张周期性演变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9.
观念对外交的影响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全球化观念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显然是这一研究的中国个案。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全球化观念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实际上也正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哲学进行的调整与转型。全球化观念不仅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的理念与选择,也不断产生着困惑与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理性的审视与应对。  相似文献   

10.
谢静 《改革与开放》2012,(20):115-116
美国对缅甸长达20多年的经济制裁使得缅甸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然而,美国的制裁却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后调整对缅战略,采取接触和制裁相结合的新策略,这一方面是对缅甸民主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果的积极回应以推动民主化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美国对缅甸制裁历史的简要叙述,对缅甸民主化进程中美国制裁的作用及其挑战进行分析,并探析缅甸在美国对缅战略调整中的政策转变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推动着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着力打造跨太平洋体系,以塑造新的亚太地区秩序。该秩序的特点是以美国主导的共同体秩序为核心,并带有大国协调秩序和两极秩序的元素。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以制衡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目标,加大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的力度,重塑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该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凸显了地区秩序中的安全因素,提升了美国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巩固了美国对亚太秩序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些战略举措增加了中国在亚太所承受的外交与安全压力,掣肘着东亚合作的发展,并加剧了地区秩序两极化的张力。与此同时,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美国在地区事务中角色的恰当定位、安全牌的限度、如何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调节东亚秩序与亚太秩序的关系等问题上。展望未来的亚太新秩序,其塑造力量将更加多元,支撑机制会更加多样,秩序运行的规则将更多地带有亚洲的印记,太平洋两岸在该秩序中的地位亦将更加对称。  相似文献   

12.
周边外交始终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新时期周边外交需要从战略角度构筑“大周边”的整体格局,从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双重角度出发,落实好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地区治理与安全的维护。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整个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积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是一个靠战略制胜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屡屡在关键转折点上推出一些创新,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引领世界走出了危机。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前所未有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并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审视。新能源的发展是世界潮流,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见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中国新能源发展可以借鉴、消化和吸收美国的经验。本文力求较全面地探讨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战略意义,分析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冷战期间兴起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冷战结束后,这种政治思潮仍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发挥着深远广泛的影响。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回溯到18世纪末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想,其发展历程深受美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潮以美国民主与价值观为核心,全面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并且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外交理念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重构美国主导下的"新世界秩序",以捍卫和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利益,促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新保守主义极力主张美国积极干预国际事务的对外政策,以确保其全球霸权与领导地位,尤其要肩负起西方自由世界领袖的重任。当前,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外交理念是美国对外输出民主,实行单边主义,加强意识形态攻势,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思想基础,其对当前美国外交影响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太再平衡战略"最近成为国际政治领域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汇,它的提出源于美国要平衡和制约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赢回战略上的主导权;通过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重振美国经济的目的;摆脱美国外交困境。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一步步加紧对中国地缘、军事和经济上的围堵布局。为了应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必须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破局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行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政策实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体而言,传统文化的非宗教性质有助于保持中国外交的非扩张性;力求稳定、讲求秩序的保守性使中国更易于选择融入战略、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令中国外交体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道德本位的政治权力意识则赋予中国外交以自律性和理想主义风格,为中国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这一角色注入了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九十年代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与过去四十年迥然不同,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以及对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正在形成,其中对亚太经济战略的调整基本出台,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战后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也是基本上依靠了两个支柱,即遏制与自由贸易。前者是通过以美国为领导的军事联盟,保障西方世界的安完;后者则是通过经济联系的扩大,维持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这两项战略无论成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9.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57-81,157,158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实习记者李慧)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的学术研讨会,以推进公共外交的研究工作,并为我国对外交流工作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汉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机构的近20位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国公共外交的举措及面临的挑战"、"美国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