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发展动因与前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间金融处于供给充足、发展不平衡态势。民间金融具有市场化运行、自发激励、辅助融资、资金互助等比较优势,但也具有利率高、运行不规范等弊端。它生存和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因是政府金融抑制与自选择机制。国家应继续取消对民间金融的限制,鼓励投资结构调整;支持民间金融制度创新,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体系,搭建民间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和通道;健全和完善民间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必要的民间融资制度。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22):217-218
从2012年起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国家政策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以河南省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为视角,探讨河南农村非正规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和规范河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需求状况 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主要以资金融入的需求为主.其金融特征主要表现为融资市场化程度高、负债率高和非规范的直接融资占负债比例较高.根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4年初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的实地抽样调查,全国中小企业约有超过1/3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间借贷的依赖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金融作为我国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经济增长。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非正规金融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出了规范非正规金融运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是指不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处在金融当局监管之外的各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及企业、居民、农民等所从事的各种金融活动。国内学术界常将其称为民间金融。据中央财经大学调查:其信贷2003年发生的交易额相当于地上金融三成左右,参照地上金融的规模,地下信贷的规模大约在7400亿元-8200亿元间,最大可能在7500亿元左右。1984-1990年我国民间借贷的规模平均每年以大约19%的速度增长,农村经济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借贷。全国15个省份农户只有不到50%的借贷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的借贷占农户借贷规模的比重超过了55%。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何有这样的发展势头,应如何规范和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笔者谈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融资是指民间借贷或股权集资的融资活动,是相对有组织的金融中介或有组织的发行与交易市场而言的.非正规金融是其内容,具有零星、分散的特点,在我国常指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是我国现有金融体制外的产物,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非正规金融尚未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及法律体系的监管和保护,但其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应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及制度方面原因,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尤其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原因及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监管,明晰产权,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确看待非正规金融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融资是指民间借贷或股权集资的融资活动,是相对有组织的金融中介或有组织的发行与交易市场而言的。非正规金融是其内容,具有零星、分散的特点,在我国常指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是我国现有金融体制外的产物。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非正规金融尚未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及法律体系的监管和保护,但其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应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农户主要通过民间融资获得生产生活性资金需求。民间金融的发展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影响农户生产投资和农户非生产需求,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往往依赖于关系型信用来实现,关系型信用的非正规民间信贷成为农村社区具有"内部化"效益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关系型信用对民间金融的影响,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融活动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与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特征不匹配,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其反贫困的效果相对有限。而基于我国贫困地区村庄信用的内生农村金融组织能够适应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特质,在基层金融供给上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建立规范的制度推动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内生金融组织与大型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的有效模式,将成为未来农村反贫困金融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民间资金已成长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多年前民间资金作为"地下资金"活动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今地下资金以"民间资本"的身份登上了中国经济舞台。本文从民间资本现状与作用出发,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发展和规范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基本判断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认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具有重要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具有方便高效、灵活简单、周到及时等优势,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但也隐藏着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出路在于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 建立和谐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等优势,在正规金融服务空间收缩的欠发达地区较为活跃,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规范、约束,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与化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中的强制性变迁逻辑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金融产品供需错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以及农村非正规金融得不到法律承认等六大供需矛盾,并从深化产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宏观的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获得资金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对非正规金融行为有较大需求。相对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许多优势,但其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发挥优势,防范负面效应,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是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历来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双层制度安排假说,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制度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私营企业和社会居民的制度需求,使得制度供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我国的非正规金融正是以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为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证券市场脆弱性研究的梳理,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金融脆弱性的问题。指出了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外生、内生机制,基于内外机制构建了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传导模型,对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因素与机理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证券市场脆弱性研究的梳理,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金融脆弱性的问题,指出了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外生、内生机制,基于内外机制构建了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传导模型,对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的因素与机理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