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带来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  相似文献   

2.
赵美玉 《价值工程》2014,(3):196-197
自从计算机技术出现后,在社会应用的任何领域无不渗透着计算机技术的内容。计算机多媒体数字化时代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亲身经历了数字技术和音像技术的蓬勃发展,目睹了它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和音像技术已全面的进入到广播影视领域,正对我们的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清楚地把握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正确推进广播影视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计算机等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应用、视频音像会议系统、图像压缩技术等进行了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3.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得改变了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数字化,反之数字化就是信息时代的基础平台。数字化是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再现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对测绘学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全站仪和GPS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测量的数据采集和绘图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促进了地形图测绘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数字化已经是时代的潮流,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逐步向数字化转换,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数字化、图书数字化等等.图书馆也在走向数字化,这对传统图书馆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运行方式、手段,也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并且引发了图书馆的管理思想的变革.新的数字形态或模式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批判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被发明出来以后,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样也是如此,随着电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设计软件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电脑来帮助人们进行艺术设计。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手绘和电脑制作的关系,传统的手绘设计是基础,同时也要利用电脑设计进行补充和帮助,二者实现优势互补,使得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更加的完美。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20世纪后半叶,一场信息革命席卷全球,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并在大众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一切,对新闻出版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出版方式、传播媒介及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数字出版"这一概念也于此时开始日益凸显,备受行业、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效果就是打造方便、舒适、生态的生活环境,所以设计过程中所强调的就是注意生态保护,生态理念也就融入到了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生态自然规律,确保设计既能达到审美要求又能维护自然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对现代教育教学即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便促使高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高科技的介入也从另一方面阻碍并制约了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广播电视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扬先 《上海标准化》1999,(2):19-20,24
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使一场信息化革命席卷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革命的本质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数字广播电视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数字广播电视将带动整个电信工业的技术革命,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和方式。目前,全球数字广播电视出现了日本、欧洲、美国三种领先的制式系统,其中发展成熟的欧洲、美国已经开始通过其技术标准的推广实施全球…  相似文献   

10.
白成秀 《数据》2005,(10):52-53
"数据"二字含义广泛,它不单指阿拉伯数字,还泛指数据信息.数据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人生的道路. 数据带我走出大山.在我小时候的视野里,除了高山,就是丛林.就是这山川隔离了家乡与外界的联系,隔离了外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数字化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和计算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数字化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数字化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存储空间小,易损坏等缺点,它的广泛使用是网络普及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多媒体的概念已经非常普遍,我们首先来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它包括:视频(Video)、音频(audio)、动画(animation)、图形(Graph)、图像(Image)、文字(Text).是一种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传播的媒体,它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并不相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被视为迄今为止影响现代生活方式最为重要的技术,但不久后人们会发现,计算机在纳米技术面前将甘拜下风,因为"纳米"比之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震撼更深刻、更广泛也更持久."纳米"将有望让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诸多难题-癌、心血管疾病、环境污染、基因修复等迎刃而解.有专家预言,随着纳米技术的推广,人的平均寿命可延长至150岁到200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一种新的疾病也在慢慢的向人类靠近,这就是"过劳死"。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日本出现,如今在我国也有慢慢增多的趋势。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同也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基本温饱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与我们日常生活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学生不光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更是要时刻的留意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的艺术设计研究领域。它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引领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和公路交通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是从计算机辅助绘图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核心技术,它是以数字地图来替代纸质地图,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完善设计成果的合理性.本文将结合数字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具体应用,来分析数字化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7.
陈静原 《科技与企业》2013,(23):183-18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电气高压试验都采用由计算机监控的变压器试验装置,并用计算机测试系统来测试分析高压大电流功率驱动集成电路[1]。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电气自动化中的高压试验,然后以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特点为基础,提出了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二十世纪后期五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乃至艺术设计的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课程数字化的管理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创意图像设计课程作为以图像为载体的艺术设计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掌握世界图像设计发展的动向,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师们的生活与创作,接轨国际:同时,互联网也使图像设计教学更加灵活,大量的设计信息...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伟 《价值工程》2011,30(6):66-66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巍 《民营科技》2014,(10):103-103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当然,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了。在当代,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它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也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普及,对于各个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到了不少。从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也就不断的提升了,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发面。本文就从计算机可靠性模型研究以及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这两个方面入手来简要的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