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味从“审美”角度看待“中国模式”,只会导致过分的政治化或者道德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大争论。有没有一个“中国模式”存在?这个模式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无论就中国本身的发展,还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而言,都有必要回答。不过,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去政治化。  相似文献   

2.
于光远纵论有关市场经济问题(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刊编辑部这个会议讨论的问题很重要……,由于对此问题沿右研究,因此,我讲几句题外话。我的研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我关心的是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问...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真正的角色是什么?战略是靠管理者规划出来的吗?“后德鲁克”时代,管理、管理学、管理教育正在走向何方?亨利·明茨伯格先生在题为“管理向何处去”的演讲中就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重庆“打黑”渐渐落下帷幕,与此同时,中国足坛“扫赌、打黑、反腐”的大幕却刚刚拉开。社会舆论对中国足坛掌门人南勇、杨一民的“失踪”传得沸沸扬扬,坊间对中国足球向何处去提出了各种动人心魄的改革方案。然而,从法律的角度观之,中国足球能否浴火重生,关键不在于抓了几个人,而在于能否借法律的利剑,刺破黑暗的足坛潜规则。  相似文献   

5.
常修泽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中国经济学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常修泽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第四次研讨会上发言认为,中国经济学目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实践的挑战,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事物...  相似文献   

6.
质量人小语     
融融 《中国质量》2006,(2):40-41
在“超越ISO9000,追求卓越经营——ISO9001获证企业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管理者和专家们相聚一堂,探讨“ISO9000之后,我们要向何处去”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应该是“专才”还是“通才”? 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学家是理所当然的主角,他们不仅知道中国要向何处去,也懂得市场,精通赚钱术,还知道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哲学,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信仰。当然,也知道中国的房价可能会大跌,或者可能还要上涨20年。他们还当然地知道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的来龙去脉,甚至开始懂得中国人的精神向往。  相似文献   

8.
刘世锦 《新电子》2014,(7):14-14
“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増长的转换期,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或者说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2012年的“翘尾”行情,为2013年赋予了多样的想象空间。2013年的土地政策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亮 《中国企业家》1999,(11):16-16,17
当“幸福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之后,作为幸福集团(幸福实业)的法人代表和“幸福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责任人的我并没有就此轻松。相反,内疚之余,深感心理压力更大。20年来我与“幸福”同甘共苦,有成功,有失败;两年来我在省市领导和人民银行的鼎力支持下,筹资化险,惊心动魄……个人去留无所谓,“幸福向何处去”缠心际。  相似文献   

11.
《物流时代》2011,(3):32-33
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物流企业“跨界”电子商务,飞速增加的电子商务消费带来巨大投递量和物流递送欠缺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物流企业将向何处去?对此,本刊邀请了行业专家给出专业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本发展理论研究系列”是李佐军君撰写的个人丛书,共包括五本。其中,《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为作者最新写出的一本;《权利制度与经济发展——人本发展理论初探》、《共享现代文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结构转型》、《转移农民——再论九亿农民何处去》是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写作的三篇博士论文文稿;《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为2000年已出版的著作。作为李佐军的博士指导老师,我对他在取得学位后继续致力于理论研究甚感欣慰,因而十分乐意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在学术界已争论很久了,近些年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讨论就更多。8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午餐会上对这一讨论进行了梳理,并从经济的维度对中国模式进行剖析,最后以中国模式何处去?  相似文献   

14.
古人流传下来的有关清明的著名诗词很多都蕴含着对人生、世事的丰富体验,记录着当时的世态人情。今天,当我们力图重温那种心地澄静、淡泊的生命体验之时,又向何处去寻觅那“气清景明”之风呢?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的检测市场刚刚建立,便遇到了“入世”的严峻挑战。面对“入世”,大大小小的质检机构究竟向何处去?从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中我们可略知一二。在这个问题上,《产品质量法》从当今瞻顾了未来,既对依法设置的、依法授权的作了约束,也对成为或即将成为中介组织的作了规定。用权威人士的话说,绝大多数质检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中介组织,这个“今后”将是不远的将来。一年不短,三年不长。总之,大势不可扭转,开放不可抵挡。祈望能在政府大树之下永远免费乘凉者,该觉醒了!(二)过去,基本处于政府垄断、条块分割局面的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界自信十足 关于“中国企业到底应该向谁学习”的争论,随着近年来产、学界日益涌起的“管理中国造”思潮而越加激烈,至今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有关会计监督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会计学辞典中并没有“会计监督”一词.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中国会计理论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会计监督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对会计监督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尽管争论历时已近半个世纪,但对究竟什么是“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会计监督”是否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鹿倒了,蒙牛伤了,三元还在望洋兴叹,可我们不能不喝牛奶、不吃巧克力,至少孩子们要有奶粉喝才能健康成长。当整个食品行业甚至中国制造都受到质疑的时候,中国乳业的未来究竟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企业“生死”问题上,大西南某国企领导坦言:“我们企业要千方百计活下去,决不能轻意死掉。”在当前国企面对严峻的挑战,面临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这种“千方百计”、矢志不渝求生存的勇气和决心值得大书一笔。在生死抉择关头,企业向何处去,是生还是死?是企业领导和职工经常考虑的问题。当此之时,企业领导的勇气、决心、信心和  相似文献   

20.
科技向何处发展,科技的未来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最终将带给人类和地球什么样的结果,人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科技,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