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洁 《上海商业》2012,(9):58-60
美国著名电影明星迈克尔道格拉斯曾经在电影《致命的诱惑》里说:"抽雪茄是一种近乎于宗教仪式般的神秘力量。"而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则更加彻底地说:"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抽雪茄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满足,抽雪茄更成为了一种鉴赏,一种享受,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方式。雪茄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烟草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烟草市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雪茄消费在中国更是开始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中国的雪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发展与壮大。上海是中国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雪茄烟市场,近年来国产雪茄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经销的雪茄烟以国产雪茄为主,进口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电影明星迈克尔·道格拉斯曾经在电影《致命的诱惑》里说:“抽雪茄是一种近乎于宗教仪式般的神秘力量.”而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则更加彻底地说:“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抽雪茄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满足,抽雪茄更成为了一种鉴赏,一种享受,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1492年是个好年份,因为那年哥伦布不但发现了新大陆,也发现了雪茄。雪茄浸透了拉美热带雨林的阳光雨露,那里独特的土壤和气候,造就了雪茄醇厚的品质、馥郁的芳香以及隽永的美丽回味。雪茄(cigar)这个词的由来,则可能与玛雅人有关。当时玛雅人把抽烟叫作sikar,与cigar很相似。哥伦布和他的船员把烟草从美洲大陆带回欧洲,而雪茄风潮则是在19世纪初半岛战争之后,由西班牙军队退役的英法士兵带到了欧洲各地。紧接着世界燃起了一股雪茄之风,据统计,在1900年,五分之四的美国男人都是抽雪茄的烟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中式雪茄培育终端层面存在的客户群体不分、终端形象不分、货源投放规则不分等“烟茄不分”的现象,本文以成都烟草商业中式雪茄培育的做法为案例分析,从“谁来卖、卖什么、怎么卖、谁来抽、哪里抽”的问题导向入手,基于营销数据,调查数据,公众号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模型,形成了“渠道掌控力、工商协同力、专业运营力、数据驱动力、文化融合力”的数字化雪茄培育模式,提出了“烟茄分离、文化融合、数据驱动、专业保障”的培育总体原则,探索出一条独立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雪茄培育路径,促进中式雪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9,(11):116-116
有三个人因故要在监狱服刑三年,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可以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他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狱中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的是一部可以与外界随时沟通的电话。  相似文献   

6.
《市场周刊》2008,(5):98-98
在古巴的雪茄故事的众多传奇之中,雪茄种植大师ALEJANTRO ROBAINA(阿雷罕得罗·罗瓦依那)是一个经典。他来自一个在古巴的San Luis雪茄烟草地区传奇的烟农家庭。上世纪中期古巴的Cuchillas地区周围可以看到最好的细红土田和生长在Vuelta Abajo区域的独特外皮烟叶。罗瓦依那的父亲同样被认为是当时古巴最好的雪茄种植者。  相似文献   

7.
玩味雪茄     
美国著名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电影《致命的诱惑》里说:"抽雪茄是一种近乎于宗教仪式般的神秘力量。"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更加彻底:"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不仅仅因为被冠以"高贵奢侈"的头衔,还在于那一整套享受尊贵仪式般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丽 《商务周刊》2010,(15):62-63
1930年,必比登(米其林轮胎先生)“戒了烟”,不再抽雪茄了,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问题。随后,必比登继续它的变形之旅。快乐的必比登在不同国家、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形象,但又都有着一种共同的面貌——让全世界的轮胎更加绿色。  相似文献   

9.
《商业文化》2006,(8):77-78
传统上享受雪茄的场所一般是某个酒吧或者私宅,那些爵爷们的家里除了有酒窖,还有雪茄窖。他们一手端着干邑,一手举着雪茄.在雪茄的淡雅香气中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0.
财富修养     
《中国供销商情》2005,(3):46-46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的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10,(15):122-122
雪茄,这人概是能将男女性别区分开的极少数消遗品之一。而关于雪茄,男人们应该感谢大卫杜夫。它在1985年推出的深红色外壳的经典雪茄,似乎让男人突然有了勇气来宣扬自己的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兰若 《三联竞争力》2005,41(7):66-68
十几年前,曾读到过拜伦的诗句,“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当时心中未起任何漪澜,只从眼前流淌而过。  相似文献   

13.
杨石头 《国际广告》2010,(12):104-106
看完电影《盗梦空间》,我也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拿沙特收入,住英国房子,用瑞典手机,戴瑞士手表.娶日本女人,包韩国二奶,做泰国按摩,开德国轿车,喝法国红酒,吃澳洲海鲜,抽古巴雪茄,穿意大利皮鞋,玩西班牙女郎,看奥地利歌剧,买俄罗斯别墅,配以色列保镖,洗土耳其桑拿,当中国干部……  相似文献   

14.
赵光 《连锁与特许》2004,(10):62-65
从驻外大使到好莱坞女演员,甚至足球明星,无不对优质雪茄酷爱并异常欣赏,它是时下最时髦的“装饰品”;与普通纸烟截然不同,它象征着贵族精神和文化情调。一支上等的古巴雪茄价格高达千元;同邮票、古玩一样,收藏雪茄的富人越来越多,目前在欧美和香港等地都有相应的雪茄拍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市场周刊》2011,(3):125-125
由于在许多品牌组合里.6×60的雪茄成了标准.因此,吸烟者需要一种更大的雪茄刀。 Colibri公司推出的Slice雪茄刀是一种64环雪茄刀.能夹紧甚至最粗的雪茄烟.但又薄得足以刚好装在你最喜欢的牛仔裤的第五个口袋里。  相似文献   

16.
抽雪茄是种享受,所以抽起来态度要自然,人要放松,好好去欣赏烟味,绝对不用作状作扮。当然,抽烟之前仍有一点准备功夫是必须的,那就是选烟、切烟与点烟。 怎样去选烟、切烟和燃点雪茄还真有点儿学问,一个做不好便会影响味道,享受打个折扣。这些过程要做得简单有效,无须花巧。但见不少人却故弄玄虚,古灵精怪,就像小丑在舞台表演。  相似文献   

17.
三年     
<正>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  相似文献   

18.
雪茄联合会明白,决定雪茄制造商未来生死的不是政策、法规、竞争等因素,而是人们对雪茄的看法以及雪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06,(9)
<正>低调,品位,深沉,这些成功人士独享的词汇,用在什邡雪茄的身边也是那么的贴切。好品质源自沉淀,好雪茄产自什邡。每个知名雪茄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Cohlbe高斯巴雪茄,Albero雪茄,Davidoff大卫杜夫等等,每个品牌的成长史都是一部精彩的小说。而中国的雪茄文化至今没有形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雪茄这种东西不了解。但事实上雪茄在中国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007也需要进办公室上班,那么他的办公桌会是怎样的光景?是不是可以发现装载烟灰缸里的指纹扫描仪、伪装成打火机的手枪、可以变身为麻醉针的钢笔?忘了这些浪迹江湖的装备吧,他现在需要的是靠谱的投影仪、流畅的钢笔、耐用的分类笔记本,最好手边能时不时地来杯威士忌,点根雪茄,在线条优美的哈瓦那雪茄慢慢燃烧时散发的树木香气,伴随着潮湿泥土抑或新鲜蕨类植物的淡淡清香,回忆当年的英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