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  赵方 《当代经济研究》2013,(3):23-29,93
库兹涅茨假说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相伴随;当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4000~11000美元的阶段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相伴随。我国2011年的人均收入为4382美元,标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是,自1982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高企,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趋势,使我国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是否会落入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倘若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中国能够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则会为其他发展阶段比中国低的国家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人口红利"衰减、"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收入分配拉大和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但由于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区域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未来10~15年我国经济保持7%以上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较小。未来我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是"高收入之墙"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改善分配、优化结构、鼓励创新和保护环境,而实现这四大政策目标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3.
乔宇 《生产力研究》2012,(5):135-136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发展现象,是一国在发展阶段跃升过程中发展战略转型失败的结果。文章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发展困境,以及中国面临的风险。中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讨论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丧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政府治理失灵、外部误导等因素是相关国家落入这一陷阱的主要原因。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改革滞后、国际捧杀一系列的风险。应通过攻坚性改革,完善包容性经济体制、分配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使普通人群能参与经济发展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功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增长,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能否成功跨越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的"中等收入陷阱"值得关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是创新乏力。因此,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就是依靠创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采用固定效应、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计量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做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和高抚养比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技术进步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对跨越"陷阱"国家而言,投资、消费、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GDP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要通过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使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7.
刘玉萍 《时代经贸》2013,(24):175-176
通过对成功跨跃“中等收入陷阱”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经济与福利增长的机制分析可知:拉美在中等收入阶段过早实施了福利增长计划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日韩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在中等收入阶段保持均衡的经济与福利增长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国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建立经济与福利均衡增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巴西自上世纪70年代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速伴随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阶梯型下滑,人均GDP增长长期停滞,至今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生产函数分解显示,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和资本积累放缓是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因素,而这主要归因于巴西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干预经济、制度改革滞后、投资和产业发展政策失当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加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重视人力资本投入,摆脱长期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同时要抓住外部冲击后问题集中暴露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加速增长,将无法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其结果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构建用于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时间点约束条件,通过对中国1960-2012年数据进行筛选,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减缓点和增长加速点,并且借助于Probit模型,从结构性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官员腐败因素三个方面实证考察阻碍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之源。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跨越     
《资本市场》2012,(10):29-33
<正>其本质是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诱因吉林大学教授纪玉山:一个经济体的持续运行是由其实施的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特征.收入结构特征、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都使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浙江财经学院教授周冰: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陷阱和障碍,几乎都是与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错误认识和排斥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特权因素会直接导致两方面的社会经济后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韩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等收入陷阱"是困扰中等阶段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参照世界银行的划分,中国在2010年已被列为上中等收入阶段国家。为进一步测度是否会落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的陷阱,文章基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特点,选取指标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利用"陷入组"和"跨越组"样本国家基于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模型,对其步入上中等阶段以后的时间,即2010—2015年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们国家很大可能陷到上中等收入的陷阱中,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与自主创新能力匮乏并存;贫富分化与腐败严重并存;快速城市化与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并存。而造成这种风险的根源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紧密相关。现有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创新驱动战略存在根本性冲突,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必须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实行"东亚增长模式"的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从较低经济水平起飞,顺利跻身于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而奉行其他发展战略的经济体,包括南美的巴西、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却最终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在对东亚增长模式及相关争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界定、测度以及成因等多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评析,研究东亚国家成功跨越陷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日韩等国家地区间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当前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由人均GDP3000多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若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使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和社会风险,经济法与社会法因其价值取向、调整对象、调整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具有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功能。运用经济法的经济风险阻却功能、激励功能、经济分配公平功能是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功能路径选择;运用社会法的社会风险阻却功能、社会分配公平功能、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功能是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功能路径选择;运用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益目标组合功能、制度耦合功能是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功能组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红艳  汪涛 《经济前沿》2012,3(3):111-122
本文通过实证对比跨越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两类国家在入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突破1万美元期间经济社会方面的差异及演变过程,给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判断依据,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效率陷阱,发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主要有教育投入不足、失业率高、消费层次低、金融配置低及贫富差距过大等。同时,对中国落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分析,并就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在向这一阶段转换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形势在渐进地发生着变化,国际上很多国家由于没能采取有效对策而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特征,才能科学把握合理的宏观政策取向,实现高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叶宇航 《技术经济》2016,(8):106-110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金融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助于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力量.具体来说,本文在一个简单的熊彼特模型基础上引入了金融部门,详细考察了信用约束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收敛以及非收敛陷阱的可能影响,然后从相反的角度归纳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可以系统性地提高经济收敛速度.第二,金融发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促进创新的策略"所引致的经济收敛程度.第三,金融发展可以撬动非收敛陷阱,将其推后,并同时将增长最大化均衡点提前,拓宽可供企业进行策略转换的过渡区间,即从"促进模仿的策略"转向"促进创新的策略"的过渡区间.第四,金融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策略内生转换点前移,避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