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P2P网贷平台从2006年5月开始起步,截至到2016年7月底,共有2 281家网贷平台运营.运营模式有纯线上、债权转让等.该平台存在流动性、信用性、操作性和法律性风险.加强管控要明确网络借贷的性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落实监管政策和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投资人和网贷平台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确保P2P网贷平台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
P2P网贷平台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经营体系是防范平台信用风险的关键。文章首先对P2P网贷平台公司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运作方式不合规、业务模式不规范、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科技水平不完备是其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通过对美国P2P网贷平台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与德国内部监管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总结出我国P2P网贷平台可借鉴的公司治理与监管经验;最后,结合我国P2P网贷平台公司治理特点,从运营模式、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出我国P2P网贷平台公司治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国内P2P网贷平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对国内众多的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并比较各模式的特点、优劣等,分析未来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模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于2007年成立以来,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虽然国内P2P网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其中面临的风险依然严峻,特别是信用风险。文章主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然后从投资者、P2P网贷平台以及监管者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P2P网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发展迅猛。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的概念,P2P网贷平台更是日渐盛行。P2P网贷平台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活跃了民间金融市场。同时,对于拥有少量闲散资金的个人,P2P网贷平台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投资理财模式,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叠加,导致P2P网贷平台不能很好地将借贷双方对接在一起,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所以,相关政策和法律应当及时跟进,严格规范,才能发挥P2P网贷平台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网络小额借贷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P2P行业将在2015年加速洗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细分市场,2014年,P2P行业发展迅猛,各路资本也纷纷进入分羹。梳理2014年P2P发展进程,可以看到:1月人人贷完成总额1.3亿美元的A轮融资;8月,阿里巴巴小微金融集团的金融服务公司招财宝上线;9月,搜狐旗下P2P平台搜易贷上线;而在第四季度,联想连续投资了5家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自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网贷运营平台达1575家;全年累计成交量2528亿元人民币,是2013年的2.39倍;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1036亿元人民币,是2013年的3.87倍。而近日,来自交通银行发布的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中,P2P网贷平台发展尤为突出。2015年,P2P网贷平台开始出现突然"死亡",无数投资者卷入其中。P2P网络借贷的监管仍处于初期,无法匹配网贷的发展,文章运用经济学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监管机构与网贷平台两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策略和收益函数,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对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中一直处于垄断地位,随着P2P网贷平台的问世,打破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垄断地位。但P2P网贷平台这个新生生命在银行面前还过于稚嫩,为了提升自己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P2P网贷平台仍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文章从P2P网贷平台业务以及银行业务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比较,分析P2P网贷平台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从而针对P2P网贷平台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P2P网贷平台对于银行业务在贷款业务、理财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已经造成了影响。但若要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么P2P网贷平台就需要拓宽业务范围,向海外市场进军,同时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才能使P2P网贷平台能在市场中提升自己的份额。  相似文献   

9.
正从宜信被传出现"8亿元坏账"到浙江省警方对10家P2P网贷平台进行立案侦查,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有集中暴露趋势。虽然目前P2P在我国发展迅猛,新开设P2P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迅速飙升,但屡屡出现兑付危机、倒闭和卷款跑路,除经营不善、管理能力低下外,缺乏实业精神或是一个重要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贷款(peer to peer lending)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弥补传统金融行业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需求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其在资产的增值保值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首先就国内P2P网贷特点、国内外主要网贷模式和行业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有利网这一网络平台案例,对该平台运行机制、安全保障措施和风险规避与防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该行业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P2P网贷平台的数量迅速增加,而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P2P网贷平台暴露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应运而生的网贷评级机构的运营原理,评级指标,公信力也在遭受颇多的争议。文章对目前我国的P2P网贷平台评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就网贷评级中的相关问题从网贷评级监管主体、评级指标以及评级公信力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借贷日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但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倒闭、借款人跑路现象层出不穷也揭示了P2P网贷市场平均风险较高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文章通过建立P2P网络借贷的"柠檬"市场模型来分析平台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慧泽 《中国经贸》2014,(10):132-132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模式,但由于P2P网贷处于互联网与金融等行业交叉领域,法律、政策监管等尚属空白,由此P2P网贷也潜伏着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本文主要从P2P网贷这一新生金融模式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模式模式特征及市场现状。最后分别从网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技术保障、法律完善及政策监管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微企业通过P2P网贷平台进行融资,具备信息效率优势、信用风险优势和融资便利优势。完善小微企业P2P网贷平台融资模式,促进小微企业与P2P网贷平台共同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小微企业和P2P网贷平台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宜信被传出现“8亿元坏账”到浙江省警方对10家P2P网贷平台进行立案侦查,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有集中暴露趋势。虽然目前P2P存我国发展迅猛,新开设P2P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迅速飙升。但屡屡出现兑付危机、倒闭和卷款跑路,除经营不善、管理能力低下外。缺乏实业精神或是一个重要的内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金融改革及管理力度逐渐放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网络贷款平台在我国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对象。而P2P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诸多弊端,也给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极大风险。因此,我们着重从P2P网贷平台运营机制和法律监管措施两个方面着手,并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网贷活动中的特殊性,研究并探索P2P模式下大学生贷款的成本及风险,提出其模式改进和政策完善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P2P借贷平台的四种运营模式、典型的实践案例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P2P借贷平台亟需解决的发展策略,包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风控征信系统、加强对P2P网贷服务的监管、同靠谱的担保公司合作及创新运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施俊 《新财经》2013,(12):24-24
今年10月份以来,先后有32家网贷平台出现资金兑付、经营不菩等危机,以平均一天倒闭一家的速度席卷整个P2P(个人网贷)网贷行业,甚至出现福祥创投这种仅成立3天就携款跑路的网贷平台。截至笔者落笔之日,据统计,P2P网贷平台倒闭数量已达51家。而这一切,笔者相信还仅仅是开始。未来的一年中,还将有更多的平台发生类似的状况,因为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还在持续形成中。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北京首家老板跑路的P2P网贷平台"网金宝"事件的余温未降,日前又有深圳的"科迅网"负责人失联的消息发出,而类似于网金宝、科迅网这样的骗子P2P网贷平台,即使骗术低级,却依然屡屡得逞,不禁暴露出当前中国网贷市场的风险频发,更加凸显出行业混乱与投资风险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施俊 《新财经》2014,(3):22-22
P2P网贷(个人网贷)作为一种金融新兴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不仅满足了有融资、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及个人,更为有理财需求的客户提供了一条可获得稳定回报的投资渠道。但是,自2013年10月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事件频繁爆发,导致众多投资人无法提现或收回投资。可以说,P2P发展正在接受发展模式和诚信的多重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