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人口增长对居民生活水平、森林和草地资源、城市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影响。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的增长。同时提出了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甘肃藏族地区的人口与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藏区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素质低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峻。如果不加以解决 ,就难以实现甘肃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实现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协调甘肃藏区人口与资源关系 ,保持生态环境是基础 ,实行计划生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丽 《北方经济》2010,(15):67-68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愈来愈大,若以资源的供给和环境容载的有限来应对人口增长的无度和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人类社会势必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人口、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在数量上的协调.若在数量上失衡.那么资源与环境方面就会遇到问题。因此.定量分析环境压力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适当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如何使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为了生存,使后代延续不绝,需要从周围环境的自然资源中索取食物和资源,从人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5.
白晶 《西部大开发》2006,(12):25-27
由于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社会总抚养压力较小,这样就为社会提供了富足的劳动力资源。陕西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人口红利”时代,成为经济大增长的黄金时期。据测算,人口红利期留给陕西的时间还有30年。紧抓机遇兑现人口红利,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素质低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要加快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由于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劳动力增长压力依然十分沉重。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50万,每年仍将净增劳动力1080多万人。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9.
杨莉 《改革与战略》2011,27(4):55-57
北京的人口发展按目前的态势增长,会给这个资源稀缺型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文章认为,北京应发展公共交通,把部分职能单一的卧城、大学城、金融城、科技城发展成为在都市圈层次上自立化的新城,在各个区建立多个副中心,利用产业链、交通链、总部经济及辅助措施,使北京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就、然而.存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着绿色转制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大.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斯文  杨风 《特区经济》2006,(11):24-26
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的基础上,得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数量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亿人口日:30多年少生3亿人节约7万亿元抚养费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中国13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指出,从1978年至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4倍,而人口只增长了35%,实现人均 GDP 增加了6倍。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就。李德水指出,中国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效地减轻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我国人口在增长,土地少却还在减少,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我们的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着绿色转型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大,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当前城市绿色转型面临的问题1.资源相对紧缺与高消耗并存。过去15年来,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  相似文献   

15.
论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毛志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是任何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劳动就业人口的数量供给超过社会生产需求,从而使一部分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故且表现为劳动力资源相对于生产资料或资本...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从2002年起已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在未未的发展中.如何应对全省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从根本上改变四川省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粢严重的局面,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编按]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区域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与日俱增.近些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日益密集,渤海饱受环境污染之困.本文据此提出环渤海区域绿色发展问题研究.首先梳理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生态资源与环境承载两个方面分析环渤海区域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环渤海区域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对该区域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延续上千年的分家制度已有较多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对清代巴蜀移民家族分家的影响与后果展开研究。随着家族人口增多,周期性的分家成为家族分裂的起点。对分家后的"二次创业"进行分析,可见中国解决人口压力的方式既有向心式的、内敛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外延式的不断膨胀、扩大的人口向外迁移及对资源的外延式拓展。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人口压力,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压力,以及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国以来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不是增长需要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而是就业需要(劳动力人口供给压力)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但是,就业压力往国民经济中压挤劳动力人口的程度,也受经济增长容纳能力的限制。就是增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在经济上形成恶性循环。高就业率实质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人口的虚假就业,结果是降低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和劳动者收入的低速度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缓慢,市场容量狭小,工业生产自我循环,国民经济在一种高就业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的陷井中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各地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泰顺县委、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