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统一大市场,这是继西欧政治联合后走向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要在1993年元旦顺利过渡到超国界的区域市场,西欧诸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西欧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最发达的群体之一,但由于历史、交通和地理环境等原因,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悬差甚大,如不及时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西欧将很难完成统一市场。本文就欧洲经济共同体区域政策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左晓安 《特区经济》2003,(12):33-35
一、东亚经济合作加速发展 在西欧、东亚、北美世界经济3大板块中,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曾经远远落后于西欧、北美.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呈现加速发展之势.究其原因,既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外部因素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开展对西欧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与西欧直接投资关系中,中国一直处在资本接受国地位,这虽与中国发展中国地位相一致,但并不意味中国不具备对西欧直接投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对西欧直接投资,有利于改变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单一性市场进入方式,在规避欧盟反倾销壁垒同时,提高企业在西欧市场上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西欧福利国家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对西欧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两次石油危机使西欧工业化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国际贸易收支失衡和资本外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和财政赤字不堪重负,最终形成了福利病,迫使西欧生产方式向后工业化过渡。在80年代,西欧还试图在既有福利体制内通过刺激就业、削减福利开支等手段来治理福利病,但成效有限。90年代之后的西欧国家的福利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适应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调整,这是治理福利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日前正式启动了“西欧-中国西部”洲际公路交通走廊在哈境内路段的修建和改善工程。哈希望借交通走廊发挥本国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中转战略地位,同时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60-61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从欧洲、美洲、东亚的三次转移,世界航运的重心也经历了从西欧到亚洲的转移。迄今为止,中国港口已涌现13个亿吨大港、14个超百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大港。面对世界港口已成亚洲港口天下的格局,中国港口在未来将大放异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的东亚是指地理上的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20世纪末世界经济逐渐呈现西欧、北美、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同西欧、北美相比,东亚依然是一个制度性经济合作较薄弱的地区,除正在成长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东亚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过,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催生的"10+3"似乎正在改写这一历史,此后东亚经济合作便被提上地区议事日程.然而到目前为止,东亚经济合作仍只处在形成共识阶段,并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有鉴于此,对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模式以及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4,(3):15-15
空间视野看经济大势,三个大的地域不可放过:第一个是北美,最重要的是美国;第二个是西欧,最重要的是欧盟;第三个是东亚,以前得看日本,现在得看中国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异军突起,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以5~9%的速度高速增长,特别是中国、日本、东盟五国等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八十年代初,世界经济不景气,西欧生产连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一、放眼世界:口岸建设布局缺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瓜分格局联动效应意识 (一)面对全球经济发展,天津作为东北亚桥头堡应当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已经由北美洲、西欧向东北亚地区转移。中国是东北亚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在中国,继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之后,北上的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其经济圈的中心就是天津。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由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和西欧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对西欧地区造成的影响,使苏联同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的阶段。一、苏联同西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七十年代,东西方推行“缓和”政策以来,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环黄海经济区的世界背景 1、世界经济从只有美国一个经济中心的单极经济世界演变成了由美国、西欧、日本三个经济中心组成的多极经济世界。 2、在美、欧、日三个经济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北美、欧共体和东亚三个大经济区或经济区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待日本对外结盟的原因在于,日本结盟以节约成本,结盟以追求规模最大化与收益最大化,结盟以追求新的创造性收益和获得比较收益。日本构建日美同盟的经济原因在于,通过与美国的结盟,获得日本急需的安全,从而相对增加了非安全领域的投入。日本利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体系,获取了东南亚、西欧及美国三个区域的资源及市场。日本在日美经济摩擦之后强化日美同盟的经济原因在于,日美经济摩擦是在同盟框架下的摩擦,日美在摩擦中加深经济合作并建立起经济协商机制,这强化了日本的同盟认同观念、增加了日本背离同盟的成本和对同盟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英国经济崛起的原因,20世纪新制度经济学的问世使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英国的崛起与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英国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李幼萌 《港口经济》2013,(11):55-57
据国际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的最新一项全球港口追踪调查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的水平仍低于2013年初的预期,特别是欧元区复苏乏力的状况还将延续。从西欧集装箱贸易统计数据分析,经济衰退导致西欧地区劳动力失业率继续走高,消费者购买力持续下降,2013年西欧港口的远洋进口贸易与2012年相比下降幅度达13.6%,预计全年进口集装箱量仅为1160万TEU;因北美地区和亚洲地区的经济尚能保持增长的态势,预计2013年西欧港口的出口贸易量将有小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建立区域共同市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欧大陆在大战中损失惨重,有些民族国家不复存在,经济困难。为了实现经济的复兴、民族的振兴,1950年法国提出“舒曼计划”,内容是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德国重新武装问题而提出“欧洲防务共同体”。在“欧洲防务共同体”提出的同时,西欧大陆国家还提出了“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方案。“防务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的努力由于英国的坚决反对失败以后,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1957年提出建立“原子能共同体”和以关税同盟为基础的共同市场的方案。随后他们召开斯巴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无论在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还是在中国,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新经济”。“新经济”概念是在1996年12月30日由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的,在美国引起了一场大讨论。目前,尽管对“新经济”的说法还有争论,尤其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派不予认同,但是,美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使这一概念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下面,笔者对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方式和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学术界在比较西欧领主制经济与中国地主制经济的时候,大都强调它们的差异性、特殊性,而对它们的同一性则讨论不够.这可说是一种疏忽.以我的粗浅认识,实际上从它们形成的生产力条件、经济本质以及其发展归宿来看,它们的同一性可以说大于它们的差异性.我的短文,就是想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本经济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195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七位,列印度、加拿大之后.可是到1967年,它就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承受了严重的经济创伤,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日、西欧三个经济实力中心并存的格局.本文就三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一。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岁末,《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跟随卡西欧中国团队来到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小学,看望了那里的孩子们。地处高寒山区的鲁甸在2014年8月的大地震中遭受重创,一时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那里的孩子们是否已经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否又回来了呢?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跟随卡西欧“我的梦想背包”公益活动深入鲁甸,切身感受了鲁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