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金、技术、政策,湘江治污不可必避免地与"两型社会"联系在一起,"主战场"的思路已经得到厘清,有更多"两型"产业将乘势而上,湘江治污进入一个多策并举、重拳出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建立"两中心、两基地、三产业带"的空间格局.升级传统文化业和观光业、壮大康养和休闲娱乐业、培育文旅业态,以优化产业结构.从规划、政策、统筹合作、市场秩序、机制创新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课型"理论与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型"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的一种教学理论,它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而且探索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模式.在中文教学中运用"课型"理论,既与中文学科特性相契合,又实践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并对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尝试.几种"课型"在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也是"课型"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推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葛梅 《北方经济》2004,(4):33-35
一、透视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中的"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它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关卡,限制其出口,是一种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5.
所谓“两型产业”.是指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以高科技、低消耗、环保性、循环型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产业模式。构建“两型产业”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发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子落天元. 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9日,湖北省省委书记罗清泉到东湖高新区调研,与企业家座谈时,"创新、产业"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 一是要集中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把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并将其摆在"十一五"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把工业做大做强.要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新兴工业基地为目标,以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为依托,加快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着力提高资源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着力提高资源加工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推动资源开发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产业聚集相融合方向发展,实现由原料输出型向精深加工型、由单一开发型向循环经济型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以能源、冶金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内蒙古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一直是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今后一段时期,矿产资源型产业仍将担负着内蒙古经济稳定发展的"引擎"作用.因此,有效利用量化工具从数量关系上系统研究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科学揭示矿产资源型产业在内蒙古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今后指导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证了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与美丽陕西的辩证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陕西的本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两型社会"为实现美丽陕西创造了条件。探索推进陕西"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第一,"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强化节能环保、生态优先的意识;第二,"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三,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产业支撑;第四,以发展工业园区带动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第五,加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强调了陕西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钻石体系"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坤 《北方经济》2006,(13):51-53
一、产业集群、资源型产业集群与波特的"钻石体系"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定义 迈克·E·波特(1998)把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它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产业集群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它机构.  相似文献   

11.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是兼顾"双碳"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面临能耗"双控"制约、营商环境较差和产业配套体系滞后等问题掣肘.应转变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高耗能产业有序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近几年来,各高新区全面深化"二次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但高新区以土地要素投入发展的快速增长模式,正经受因产业用地扩张而引发和带来的高新区"三农"问题的"阵痛".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新区"三农"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升环境保护水准的重要机遇.环境执法工作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建设"两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自然资源、区位、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承接的产业层次、承接企业创新水平、政策协调性和营商环境上具有劣势,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承接竞争加剧和东部地区企业迁出阻力大等威胁.据此,本文力求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策略选择,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理论探求的一面旗帜,以引导中国服装产业趋势、交流发展策略为宗旨的"世界服装名牌论坛"今年第七次精彩亮相.三月二十八至三十日,以主题报告、精英对话、专题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名牌论坛在北京昆仑饭店及华都饭店隆重举行.由中国服装协会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两大行业权威组织联合主办,充分显示了行业的高度重视.论坛以"职业经理人与服装品牌的国际化竞争"为主题,在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时刻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展开研讨,力求引起业界的重视并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飞扬 《走向世界》2021,(1):36-39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通过扶贫给贫困地区"输血"固然重要,但更要"造血",减贫脱贫最终还是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近年来,山东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施特色"种养加"和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化发...  相似文献   

18.
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创新工作内容,落实"三会一课"工作制度,激发学生支部活力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党小组工作为研究课题,设计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网格型"党小组模式,创新党小组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为长沙市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它需要各方面大力的配合和支持.文章提出城乡一体化是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选择,力求从互动的角度找出两者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一、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指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持续投入、人才培育和引进等一系列利好环境下,当前甘肃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企业主体为着眼点,围绕人才、资金、市场等基本因素的高技术开发体系.特别是"十二五"甘肃省高技术产业规划实施以来,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