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丹麦农业合作社的考察○宋振甲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65%,人口516万。丹麦现有农业人口12万,仅占全国人口的23%,每年生产的农产品2/3出口,其中60%出口到欧共体国家,其余出口日本、瑞典、美国等国家。黄油、...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科技总体水平比较 1.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我国为27%—35%;发达国家为60%—80%。 2.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1200—1300公斤,肉类70—80公斤;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2—10万公斤,肉类3000—4000公斤。 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平均亩产265公斤;发达国家平均亩产273—413公  相似文献   

3.
荷兰国土面积41,548公里,人口1,439.4万人(1984年1月统计),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42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世界全能冠军”。荷兰农地面积201万公顷(1983年数字)。占国土总面积的60%。但每年农产品出口总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仅次于美、法而居世界第三位。畜牧业、种植业及园艺业的生产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并不快,1880~1920年的40年间,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1920~1940年的20年间,平均  相似文献   

4.
芬兰、瑞典、荷兰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居于前列的国家。为借鉴北欧诸国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措施,以推进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海市农委赴北欧农业考察团对芬兰、瑞典、荷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建国40多年来,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以下简称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一直起伏不定,其中80年代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1980—1984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平均每年为6.6%;1985—1989年,平均每年则只有3.1%。1984—1989年的农业生产停滞状态与80年代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太低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建市以来,葫芦岛市粮食生产高速发展。1998年同建市前三年平均值相比,种植业总产值增加了68156.3万元,平均每年增加6815.6万元;劳动生产率从每劳力1983元提高到3011元,提高51.8%;农民人均收入从621元提高到1825元...  相似文献   

7.
一、大豆面积和产量的发展变化 30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很快,面积扩大3.5倍,单产提高47%,总产量增长5.6倍,国际贸易量增加15倍。 1979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85,995万亩,总产量达到1,883亿斤,平均每年递增6.5%。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迅猛,总产量在六十年代增长70.2%,每年递增5.5%,在七十年代的9年中又增长一倍多,每年递增8.2%。目前有54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大豆。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徐淮地区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是个多灾低产的贫穷落后地区。近十年来,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变,产量水平迅速提高,徐州地区198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8亿斤,比1970年增加1.13倍,年平均增长7.8%。1980年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为685.62斤,比1970年增加丁1.41倍,平均每年增加40.14斤。同期,每亩农业产值达到96.36元,比1970年增加2.18倍;亩净产值达到62.31元,比1970年增加2倍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南斯拉夫农业生产概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南斯拉夫,是当时欧洲经济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全国解放后,南斯拉夫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经历了较为曲折的道路。但是,总的说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47——1982年,南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3%,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946——1950年,南谷物年产量平均只有615万吨,肉类32.5万吨。1981——1983年,谷物年产量平均为1,664万吨,肉类为127万吨,与1946——1950年比,分别增长171%和291%。1948——1949年,南斯拉夫按人口计算的谷物产量仅为470公斤,肉类为29公斤。而在1982——1983年,按人口计算的谷物产量为773公斤,肉类为67公斤,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4,676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76.8%,平均每年递增6.5%。同期,粮食总产量增长32.8%,平均每年增加1110万吨,年递增3.2%;棉花产量增长95.9%;油料增长1.9倍;猪牛羊肉产量增长1.3倍;水产品产量增长1  相似文献   

11.
丹麦是北欧一个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农业一直是丹麦的支柱农业。在丹麦总共510万人口当中,从事初级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4%,每个农民人均可供养225人的生活和消费。 农业生产的理想国度。在丹麦,农民耕种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  相似文献   

12.
<正>丹麦不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绝对是一个农业强国。丹麦素有"欧洲食橱"美誉,是世界上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是全球公认的农业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丹麦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丹麦66%以上的粮食、黄油、猪肉、牛肉等农产品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欧盟的农产品占60%,故此丹麦有"欧洲食橱"之称。猪肉出口世界第一早在1998年,丹麦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了417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年来,全国粮、棉、油、糖、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蔬菜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20年,农业生产登上了新台阶。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相继登上了3.5、4、4.5亿吨三个台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199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9418万吨,比1978年的30475万吨增长了62.2%,年平均递增2.58%。这期间粮食生产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区间均衡增长。过去我国粮食格局是南粮北调,1978年南北方粮食产量的比例为0.59:0.41,1997年为0.54:0.46。二是粮食单产显著提高。1997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91公斤,比1978年增加122公斤,增长了72.2%,平均每年提高6.4公斤。三是主要粮食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到1997年,全国稻谷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46.6%,小麦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农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1970—1982年,年人均粮食产量下降0.9%.农业总产每年平均下降1.1%。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60%,农村劳动力占总就业量的80%,农业出口占总出口量的50—90%。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北欧一个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农业一直是丹麦的支柱产业。在丹麦510万人口当中,从事初级农业生产的人口占4%,平均每个农民可供养225人。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粮棉为主的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是江苏省经营效果比较好的农场之一。截止1981年,国家投资的回收率达到114%。在1978年到1981年的三年中,劳动生产率平均递增21.6%,经营利润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配(混)合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使饲养业规模经营逐步成为现实,涌现了经营规模不等的饲养大户、专业户,增加了饲养量,提高了出栏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1981年到1995年,全区肉猪出栏由514.70万头增至2424.17万头,增加了3.71倍;猪牛羊肉产量由43万吨增至205万吨,增加3.77倍;牧业总产值由17.64亿元增至270.79亿元,按可比价增加3.24倍;平均每一农林牧渔从业者生产猪牛羊肉产量由33公斤增至131公斤,增加3倍;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5%增至36.40,增加19个百分点。畜牧业…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的问题,经过将近半年的讨论,大体存在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能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应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单产的有机统一。(见光明日报编者:《“农业现代化讨论”来稿综述》,载1979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我认为: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或是同时提高两者看成是农业现代化某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可以;如果把它们看成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那就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形势和要求。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应该是提高整个农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番禺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992年以前因受计划经济调控,每年需负担国家公粮、定购粮任务达15万吨,连同自有人口用粮需求,每年常年种植面积必须在40万亩以上,占全市农业用地总面积的60%,而且年每亩产量必须达到0.8吨以上,否则粮食总需求量便会出现缺口。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加之任务偏重,因此粮食生产成为番禺的一大负担。由此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农业产值升幅缓慢。农业总产值1989年已达10.9亿元,1990年仅增至11.7亿元,1991年也只增至12.5亿元,每年增长幅度徘徊在7%左右。在农业总产值中,以粮蔗为主体的种植业产值占了80%。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和“七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 1、本建议所说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一省、自治区、地处我国边疆,聚居着我国78%的少数民族,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多的增加。1984年农业总产值752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7%,年平均增长8.9%;粮食产量2003亿斤,1979—1984年平均每年增长3.8%,(比1953—1978年的2.5%快);人均粮食产量678斤,比1978年增加110斤;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280元左右,比1980年增加110多元,平均每年增加28.5元,也大大多于过去。但是这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村经济商品率很低,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交通运输不便,农民收入还比较低,目前全国约有五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