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旅游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在广泛分析邵阳旅游资源主要特色的基础上,指出生态旅游道路是邵阳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阐述了大力发展邵阳生态旅游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旅游业重点是开发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旅游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笔者认为四川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成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学会用“生态旅游”和“城市旅游”两条腿走路。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旅游可行性分析后,提出了将21个中心城市分成东、中、西三部分进行梯级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边红 《活力》2014,(1):16-16
近年来,在鹤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全市旅游系统的努力下,鹤岗市旅游业已从省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市攀升至全省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并已在我市五大优先发展产业中提速发展至前列。鹤岗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景区提档提速加快,现有AAAA级景区3处,旅行社接待能力已具规模的有13家,星级宾馆档次提升,现有星级宾馆13家,特色餐饮业发展渐具规模,现有具备基本标准的特色餐饮店30余家。  相似文献   

4.
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的定位依赖并要基于城市原有的禀赋资源实现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天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优越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客家丰沛的历史人文资源,使其走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型经济,更具发展潜力和魅力。连城县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它对提高城镇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连城县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城市风格;加强规划,突出人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和谐;建立上下游资源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前景规划,打造理念服务平台;依托特色农业,推动运动体验型、影视制作型旅游产业提升。  相似文献   

5.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一个核心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旅游企业只把生态旅游当成一个标签,一个用来吸引旅游者的幌子.笔者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界定生态旅游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旅游泛化及其本质、控制措施,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永承 《活力》2010,(8):148-149
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森林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旅游观赏和科普价值,是伊春最富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其理念逐渐引入到旅游业之中,并作为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达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的旅游,正成为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华安县拥有丰富且地方特色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了华安县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以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在符合当前旅游发展需求趋势及政策导向的形势下,拥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能。然而湿地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尚未成熟,笔者对其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打造独具大庆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旅游得到了现代人的一致青睐,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以其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受到游客的普遍认可。本文以典型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永川景区进行K平均值聚类并探寻各景区之间发展的差距,根据游客对永川区19个生态项目因子的重要性感知和生态旅游体验满意度感知的得分,构建了游客生态旅游体验质量IPA总体定位图,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物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文明型物流的概念,分析了这种旅游物流的内涵,并从减量化、循环物流、绿色物流和低碳物流几个方面提出了适合生态旅游文明型物流发展的模式,最后,从利益协调角度提出了使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范志国 《活力》2007,(4):8-8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挖发展潜能,是打造城市品牌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五大连池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实施“特色绿色农业和矿泉旅游兴市”战略这一经济工作思路,确定了“逐步把五大连池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矿泉系列产品生产开发基地、火山生态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4,(10):118-121
生态旅游资本运营是把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作为一种资本来进行运营,以实现生态旅游环境长期有效改善、生态旅游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生态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进行有效运营能促进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本保值增值,破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当前,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本运营存在着旅游资源规划滞后、品牌意识不浓、负外部性现象严重、售后服务体系不全、投资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应从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园、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带、搭建生态旅游公共平台、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创新酒店运营模式、打造"智慧生态旅游"、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手,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13.
赵丽萍 《物流技术》2014,(21):109-111
在旅游物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文明型物流的概念,分析了这种旅游物流的内涵,并从减量化、循环物流、绿色物流和低碳物流几个方面提出了适合生态旅游文明型物流发展的模式,最后,从利益协调角度提出了使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4,(12):89-9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之一就是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他们的感知与态度。基于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视角下构建居民感知影响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实证研究江西生态旅游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将有助于从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视角剖析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从从利益相关者的公平性角度确立生态补偿要素,从而促进江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特色内涵及塑造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城市旅游特色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旅游特色是由自然历史特色、现代建筑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构成的统一体。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必须在尊重城市自然和历史发展的文脉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联系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重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构建特色文化街区或标志景观,科学布局并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6.
南宁大明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RMP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大明山旅游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RMP分析方法,通过资源、市场分析以及旅游产品的初步策划与设计,营造特色的游览环境,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从而使大明山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22-24
从喀纳斯三大利益主体的角度出发,探究喀纳斯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喀纳斯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不完善,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生态理念落后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喀纳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健全法制保障,实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强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宁大明山旅游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RMP分析方法,通过资源、市场分析以及旅游产品的初步策划与设计,营造特色的游览环境,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从而使大明山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事业如今的迅猛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现在国家提倡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就促进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生态旅游管理对于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旅游对自然景区的旅游路线进行了新的规划,在旅游过程中不可以对于自然资源有任何的破坏性行为。本文以对生态旅游的分析为前提,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原则以及路径的选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重庆市黔江区乡村旅游为考察对象,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旅游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地方政府抓旅游大区建设,把城乡一体化统筹布局,整合各种政治社会资源.建议植入民俗因子,强化社会民众参与,在乡村旅游高质量的旅游景区,把建筑等物态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兴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