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随着入世后我国电信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电信业正在面临着将要往何处去的选择。中国电信业应当如何改革、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去迎接人世后国外电信业巨头的竞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在世界各国中,巴西电信业的改革较具借鉴意义。巴西电信业曾一直由政府垄断,为了加快电信业的发展速度,1997年年底巴西政府开始全面重组巴西电信,1998年7月全面完成电信私有化改革。那么,巴西电信业改革的得失成败对我们具有怎样的借鉴呢?  相似文献   

2.
竞争是当今世界电信业发展最突出的主题,美国在这方面是典范。由于所谓的天然垄断 或范围垄断,在本地电信市场推行竞争非常艰难而缓慢,美国也不例外。1999年12月21日,美国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大西洋贝尔公司进军长途市场,意味着美国本地电信市场竞争已取 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FCC这一决定的前提是大西洋贝尔必须开放已有本地市场。系统地研究 美国本地电信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乃至世界电信竞争的走向,同时给我国 电信业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美国本地竞争的总体框架 美国在’96 电信法实施前,司法部的《修订的最…  相似文献   

3.
在进入知识时代后,电信业作为现代经济,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如果电信业不能做强,我们国家就很难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做强电信业是摆在电信行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课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信业从当初垄断经营到现在形成竞争格局,搭起了现代企业的框架,移动通信技术进入2.5G,3G也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事业的更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之间引入竞争,目的是促使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加入 WTO以后,各个国有电信企业之间更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使中国电信业更加壮大,真正能够与国外电信企业进行较量。希望各国有电信企业更好地合作,使中国电信业在世界电信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信息产业部将为国有电信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大业而努力。 (吴部长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讲话摘要) 吕新奎副部长:根…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通过了中国工作组报告和中国入世的相关法律文件-中国入世议定书和附件。11月9-13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入世对中国电信业竞争格局和政府监管将起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入世与中国电信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熊卫 《当代通信》2005,(23):44-45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电信业已经历了10余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加入WTO也已有4年。今天的中国电信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还面临国内电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电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分析其他典型国家的电信业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来促进中国电信业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信业要有竞争意识;电信业要有危机意识;电信业要有改革意识;电信业要有开拓意识。这些年来,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在向电信业发出这样的呼吁。电信业在发展前进中也逐步认同。1998年7月—1999年8月,北京电信一场以劳动人事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悄然进行。这标明着电信业直面竞争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先行一步,对全行业的影响必将是巨大的。这样改革究竟为什么北京电信的人说,他们之所以在全行业率先全面深入地进行劳动人事综合配套改革,决不是因为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而是为了过得更好。因为他们对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由新贸易理论对电信业国际化经营的思考 电信业是具有高固定成本的产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行业垄断利润的动机促使电信竞争的范围迅速国际化。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以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理论对电信业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解释能力有限,而以技术进展理论和收入偏好相似理论以及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理论为主体的新贸易理论,则能更好地解释电信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和贸易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信业的做大做强与电信产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12年来的中国电信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实现电信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20世纪末,中国电信业开始了以打破垄断为目的的改革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但是近来随着中国电信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似乎竞争又回到了原点。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局面令几大运营商之间由于市场结构失衡而无法展开有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信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折的时期。从垄断经营过渡到竞争经营,是电信业变革和转折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电信市场引入了竞争并逐步放松了对电信运营市场的管制。电信业引入竞争后得到了迅猛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电信企业竞争力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电信业引入竞争后给企业、政府带来了许多困惑,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价格问题。多年来,中国电信业带有血腥味的价格战,不仅使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甚至动摇了政府继续开放市场的信心。中国电信业目前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行业特征。古典经济学理论表明,寡头企业之间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价格这一手段控制市场,并对相互之间的价格行为非…  相似文献   

12.
《电信全球竞争》以电信业的全球竞争为主题,结合世界电信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电信业在垄断阶段、电信市场对内开放的国内竞争阶段和WTO基础电信协议之后的全球竞争阶段的体制改革、市场竞争和行业管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书分为"电信业的垄断"、"国际电信业的国内竞争"、"电信全球竞争"三章。本书在第一、第二章通过对世界电信领域大量的史实和详实数据的分析,对电信业垄断的理论基础和垄断的弊病、各国管制政策的模式和特点、电信竞争的效果和问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见  相似文献   

13.
电信市场:呼唤完善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要求电信业不断发展。自“七五”以来,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尽管进入“九五”以后,电信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增长势头仍然强劲。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电信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电信市场的空间进一步拓宽的同时,由于竞争的推动,电信企业退出机制的问题也已日渐凸现。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变革。政府先后对电信业进行了政企分开、企业重组、全业务运营等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尽管电信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效率的问题,例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运营效率不高、规模效率低下等。目前,在全业务运营过程中,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则更加激烈,技术无效率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国电信业的技术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德国电信产业发展迅猛 1989年7月,德国邮电系统打破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局面,开始引入市场竞争。1994年,德国电信开始民营化;1996年,出台并实施电信法,对电信竞争市场进行规范;1998年1月1日起,德国电信市场彻底开放,全面引入竞争。从德国电信打破垄断至今的十几年时间里,德国电信业发展迅猛,甚至  相似文献   

16.
在上期刊登的《电信业过度竞争为什么?》一文中,作者从体制缺陷、结构失衡和企业的逐利本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电信业过度竞争存在的原因,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将从产权改革、行业规制、资产重组和法人治理的角度,探寻电信业过度竞争的规避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代通信》2004,(4):20-20
猴年伊始,在中国电信业界内就发生两件大事,一是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加入五大运营商的行业竞争;二是中国通信企协主办的电信业高层论坛将要召开,声势欲与信产部一年一度的政策通报会匹敌。  相似文献   

18.
纵观目前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和市场行为,不难看出中国电信业绝大多数的细分市场都属于双寡头(或准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在此结构之下的市场竞争行为,应以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为主,维持着一个比较有序的竞争态势。但现实并非如此.各运营商为扩大市场份额.展开了恶性价格战,造成市场混乱、资源浪费、服务不到位、市场绩效不断恶化,与建立和谐社会难以相融。  相似文献   

19.
可以肯定,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与融合、3G牌照发放、全业务运营是今明两年行业内外关注的大事。其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对中国电信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组与融合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手术,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各种想到和想不到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对于主管部门来讲,如何确保重组后的电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如何对全业务运营后的  相似文献   

20.
林源 《当代通信》2005,(14):16-16
中国电信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网络和用户群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要实现电信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中国电信业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讨论,需要解决,其中构建利益共享,竞争合作繁荣的价值链是中国电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