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IPTV的热度依然炙手,但内容愈加丰富的可视电话业务却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可视电话业务作为主要提供给家庭或商务个人使用的视讯业务,虽然只是运营商提供的众多视讯业务的一种,但它从一开始就试图以收费的方式来面对网上众多的免费视讯服务,显然它要靠更多的视讯及语音的增值服务才能立足发展。视讯业务发展的核心正在悄悄向应用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转移,公众视讯业务的核心将是应用型增值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3,(7):43-43
视讯业务是一种集视频、音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实时交互式多煤体通信业务,它具有基本通信业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实时性和交互性;由于包括了视频,视讯业务是所有基本通信业务中最生动、最全面、最丰富、最完善的通信方式;它对带宽有很高的要求,是一种宽带业务。目前,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视讯业务正在迅猛发展,人们对视讯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权威机构在预测中都对视讯业务的发展寄于极大的期望。据报导,在非典期间,台湾地区的中华电信公  相似文献   

3.
发展邮政信息类业务十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邮政发展信息增值业务的实践 1999年以来,广东邮政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传统业务,开发电信增值业务,积极拓展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邮政电子商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我们的主要经营策略是:用信息网络技术激活传统邮政业务的用户基数群,同时为行业寡头或用户基数群庞大行业客户,如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烟草、移动、石化、保险、银行等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通信业务的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有些大中城市已近饱和。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增值业务已成为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共识。随着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网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智能网上已开发了计账卡业务(ACC)、被叫付费业务(FPH)、虚拟专用网业务(VPN)、个人通用号码业务(UPT)等增值业务。有人值守智能公话也是随着智能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联通视讯商用业务网建设背景。中国联通是目前国内唯一运营所有电信业务的综合电信运营商,目前经营范围包括:无线通信业务(GSM和CDMA)、数据通信业务、国际长途业务、长途电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卫星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  相似文献   

6.
《当代通信》2006,13(12):9-9
语音业务的发展空间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勿庸置疑,增值业务的发展将是运营商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但目前的增值业务市场看似种类繁多,其实除了短信、彩铃真正火起来之外,许多新业务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杀手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全国的移动增值业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大运营商在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大比拼。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支撑,业务管理和规范服务成了移动增值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中国联通为客户提供富有特色的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已成为联通抢占移动业务市场份额的利器。为保障移动增值业务效能、移动增值业务除在不断推出业务、完善各项网络服务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联通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对增值业务进行业务管理和规范服务的重要支持作用。中国联通  相似文献   

8.
李东平 《当代通信》2005,(17):19-20
全球每个地方都把移动数据业务当作是扩大语音通讯的催化剂。在欧洲起催化作用的业务是SMS、日本是游戏以及下载服务、在美国的是音乐铃音。移动音乐已经成为增值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次机会。全球各地市场的表现突出了移动音乐服务的潜力,运营商及其合作者现在正集中力量投资移动音乐市场:依据Frost&Sullivan的调查,2003年欧洲投入11.5亿美元用于移动音乐服务,而日本花费了近7.2亿美元。美国在移动音乐服务总投入为8.1千万美元,这说明移动音乐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价格昂贵,长期以来点到点(可视电话)和点到多点(视频会议)的视讯业务对于普通百姓是一种奢望。视讯服务一直被认为是大企业、大机构的专利。这些部门或者自己构筑内部视频会议系统,或者租用电信企业的公共视频会议平台。虽然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昂贵的,但是对这些部门而言,视频会议满足了人们在世界经济~体化时代沟通联系日益频繁的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04年2月,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已突破2.82亿户,与同期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不到275亿)之间的距离继续拉大;中国移动GSM网络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GSM通信网。在推动我国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各具特色的移动增值业务的提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GSM增值业务的提供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以短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飞速发展吸引了众多SP前来掘金,SP数量急剧增长,截至到2004年6月底中国SP已超过9000家。正是由于SP的迅速崛起于危急关头拯救了一大批奄奄一息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互联网盈利的黄金区域。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格局的变化,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深入,SP整合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移动增值服务市场也将在监管、竞争与整合中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推进语音增值业务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增值业务在电信增值业务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它对于营运商具有什么意义?如何促进语音增值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近日,深圳市东进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何书平在接受记采访时这样阐述:  相似文献   

13.
何霞 《当代通信》2005,(15):12-14
从1993年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到现在,增值电信业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增加。在目前已经运营的增值电信业务中,信息服务业务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增值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增值电信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不断扩大,还在继续吸引了众多国内国有和民营企业。未来三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仍然集中在增值业务领域和移动互联领域。  相似文献   

14.
贾延萍 《当代通信》2006,13(8):36-37
近年来的移动通信市场,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为增值业务的竞争,运营商不断开发新的增值业务试图抢占先机。两大移动运营商竞相打出移动数据应用的大旗,固网运营商也在小灵通上开发了众多增值业务。然而众多增值业务功能多样,操作复杂,业务的服务性不易被客户所直观感知,缺乏说服力,客户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新业务的市场拓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电信市场饱和度进一步上升,用户发展趋缓,存量经营的重要性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运营商开始尝试体验营销的方式,建立一种“先尝后买”的营销模式,以便能够深入市场、贴近用户,以达到推广新业务,同时起到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提高用户保有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通信》2006,13(8):45-45
几年前,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商用电信增值应用风靡一时。之后,当短信、彩铃、IVR等各种增值业务相继在个人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在商用领域却始终悄无声息。以至现在增值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大众消遣、游戏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业》2006,(4):69-69
几年前,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商用电信增值应用风靡一时。之后,当短信、彩铃、IVR等各种增值业务相继在个人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茶时,在商用领域却始终悄无声息。以至现在增值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大众消遣、游戏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信业》2006,(12):43-43
增值业务虽然还不能作为电信行业的支柱,但其地位却始终处于上升之中。于是,现在整个电信行业都在确立这样的理念:打破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纵向模式,构建一个以窖广,需求为核心,能够为不同接入网络和终端用户方便地提供多种业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信增值业务市场集中度较高,资质平平的中小SP很难有出头之日;业务种类呈现多元化,但盈利点比较集中;从无竞争快速发展到无序竞争,行业信誉度较差;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且同质化严重,行业应用资源稀缺,业务合作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正在逐步下降。SP们要完成“服务”角色的回归,必须有效把握市场需求及服务营销的要素,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最终才能在信息服务市场生存发展下去并成长壮大起来。[编按]  相似文献   

19.
顾茜 《当代通信》2005,(13):67-68
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目前固网的增值业务提供形式主要通过智能网、声讯平台、短信平台等为用户提供业务,增值业务的形式主要有:智能业务、声讯业务、固网短信等。业务提供能力主要基于现有网络的能力和用户终端的能力,主要提供灵活的计费能力,对呼叫过程控制的能力,提供信息的能力等。对业务提供的多媒体化、智能化方面还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程明光 《当代通信》2004,(23):54-55
中企通信从事‘以企业信息化应用驱动’的增值电信业务三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发展增值电信业务的关键在于‘增值’应用。找到了有价值的‘增值’的应用,就能够得到基础运营商的理解和支持。以个人娱乐消费为特征的‘移动’增值业务的成功,将激活以企业信息化应用为特征的‘固网’增值业务时代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