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朝阳地区能源终端占有率的调查与分析  1999年朝阳地区电能在终端能源的占有率是11.5%。  即:终端消费电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100%=26575.7/231092.6×100%=11.5%。从用能市场情况看,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国能源消费市场中,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的趋势已定。中国能源布局将会随着沿海各大城市的开放和“西气东送”能源战略的实施而发生较大改变。沿海城市内的燃煤将会逐渐被燃气和电能替代。  二、朝阳地区用电分析  1.朝阳地区年网供电量、年售电量分析。  1999年朝阳地区网供电量比1998年同期增长8.69%,比1997年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的计算方法及国外比例数据分析后,提出在电力消费总量的计算中统一以电热当量转换法为准更为合理,并对我国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重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需求增长和能效提升等因素,预计到2035年,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达到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预计达到38%,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900千瓦时,届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电气化水平差距将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了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电力在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关的电煤消费占煤炭产量的比重,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等三项指标的概念和目前计算中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能源革命是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被逐步削弱和替代的过程。具体而言,一是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开发将以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二是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并替代煤、油、气等一次能源。这"两个替代"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特征。新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就是能源革命的要义,是大势所趋。未来煤电受碳约束而不会大规模发展,煤电企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终端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近10年来,我国电力供应和保障能力迅速提高,电气化水平大幅提升。2012~202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19.3%上升至25.5%,提升6.2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从国际口径看,我国2020年终端电气化水平约为28.2%,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28.7%)。分部门看,各行业电气化水平均明显提升。2020年,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居民领域电气化水平分别为25.8%、25.5%、5.7%、51.1%、31.5%,分别比2012年上升4.6、5.7、2.0、20.5、6.4个百分点。商业电气化水平提升最快,位居第一,而交通电气化水平提升较慢,居于末位,工业电气化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有效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社会能效水平,是推动形成清洁发展、环保发展、友好发展和谐新局面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1975年拉丁美洲国家的能源消费比重占全世界的3.7%。占发展中国家的36%;同年按人口平均的能源消费量为632公斤石油当量,相当于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世界能源消费量的45%和工业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量的15%,但却比发展中国家按人口平均的能源消费量高一倍。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看,在1960—1975年的十五年中,拉丁美洲国家能源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9%,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第一表列示拉丁美洲地区的商业能源的供需结构。根据第一表的数字,石油、天然气在估算的能源可能供应量中只占20%,但在能源消费量中却占65%,占了压倒的绝大比重。拉丁美洲地区能源消费对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大量散烧煤、燃油消费是主要因素之一。电能具有清洁、安全、高效、便捷等优点,电能替代的电量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及部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电能替代潜力巨大,实施电能替代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相似文献   

11.
世界能源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启示 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清洁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一次能源结构多元化.煤电在发电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燃油发电量比重大幅下降,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呈上升趋势.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石油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王导地位,煤炭、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能源消费出现急剧增长,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和条件限制,目前农村、农业能源使用结构极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大,这对我国生态文明特别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据研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可下降6.2%。所以在广大城乡实施“电能替代”工作,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和大气污染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德国能源消费总量4.5亿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约5940亿千瓦时,是欧洲第一大能源和电力消费市场。其中,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和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别为11.7%和12.6%,发电量占比21.9%。2012年,德国发电装机约1.78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3264万千瓦,风电313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65万千瓦,水电4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1361亿千瓦时,其中风电460亿千瓦时,生物质40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280亿千瓦时,水电212亿千瓦时。德国能源转型战略顶层设计德国能源转型战略(Energiewende)的总体目标是逐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优点。国家电网公司从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做优秀企业公民的高度出发,于2013年8月,出台了“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在其经营区域内,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加大电能替代的工作力度,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理念、新模式。农村地区实施电能替代的必要性电能替代是终端能源替代的发展趋势,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历史上,先后经历过用煤炭替代薪柴,用石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加速演进,世界能源体系深度重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电能持续在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能源消费领域渗透,再电气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再电气化的内涵、特征及意义再电气化是指在传统电气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情况,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工业经济内部发展及结构变化对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提出尽快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建议,为实现工业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期间,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这是时隔15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在实施能源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上有远大的目标。2011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法》,提出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2014年为13.5%、2020年为18%、2030年为30%、2040年为45%、2050年为60%;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2014为27.4%、2020年为35%、2030年为50%、2040年为65%、2050年为80%。德国是欧美各国能源转型的典范,德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