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才能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者的就业.基于此,本文认为,产业发展是就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产业规模决定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产业提升决定就业发展.所以,推进我国产业的发展,是实施我国劳动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国经济实现内生稳定增长的源泉。本文将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思想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同时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和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式的积累过程以及两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得到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的交叉外部性,并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实现更快地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对增长的约束日益突出,资源稀缺与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增长与资源的关系值得关注.本文在Groth和Schou模型基础上扩展基于不可再生资源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1981~ 2009年数据实证检验持续增长所需要的条件,最后给出有关资源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工业基地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分析其共性,发现是资源市场配置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贸易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对增长的约束日益突出,资源稀缺与巨大需求之间 的矛盾使得增长与资源的关系值得关注。本文在Groth和Schou模型基础上扩展基于不可再生 资源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1981~2009年数据实证检验持续增长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给出有关资源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运用索洛的生产函数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2~2008年间甘肃省全要素增长率,解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甘肃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由于中国许多资源的人均本国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要进口大量资源而成为资源净进口国,这势必会加剧世界资源市场尤其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压力,持续下去则世界性石油危机将不可避免。转变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刻不容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非碳氢化舍物的能源和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实施鼓励节能与环保的政策导向,是当前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技术差距、资源分配与后发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观点,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应当是市场力量以外的、存在于企业自身某种因素在起作用。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内各种资源效用发挥程度上的差别、创新能力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等不同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驱动型。但这个结论是在排除了资源环境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本文在纳入资源环境因素后,对影响工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环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大大高于资本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我国工业增长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还没有完全摆脱资源驱动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对宏观经济政策包及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节约型社会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需求量大幅增长.未来30年是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期,据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资源缺口约1亿吨,天然气资源缺口约300亿立方米,相当部分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偏低.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经济粗放型增长,对本已十分脆弱的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传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上海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上海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是靠要素的投入得到的,技术进步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在现阶段还没有出现内涵式经济增长的拐点。二是在现阶段制度变迁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上海市场对要素资源配置比较完善。三是技术进步来源中的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相互脱节,没有达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上海经济的增长无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K模型的上海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出发,理论上推导出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可能途径,然后选择我国金融业最为发达的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上海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来分别研究上述三种途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检验,认为上海金融业发展主要通过便利储蓄转为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储蓄率和边际资本生产率未构成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等不同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驱动型。但这个结论是在排除了资源环境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本文在纳入资源环境因素后,对影响工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环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大大高于资本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我国工业增长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还没有完全摆脱资源驱动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对宏观经济政策包及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贷款是人均产出的原因.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证实,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为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应该采取区域金融政策缩小区域间金融资源差异.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务院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主要能源行业,在我国资源节约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资源节约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电力资源节约工作成就显著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的装置型产业,同时也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和消费大…  相似文献   

17.
从内生性要素投入不足、内生性要素的挤出、资源发展的粘滞效应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阻碍要素进行分析,从内生视角揭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瓶颈问题。基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从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的知识累积能力、着力培育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给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力技术经济》2004,16(5):i021-i021
节约用电,是指加强用电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电措施,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 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足,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我国目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又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污染重,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支撑经济增长,不仅使能源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也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结构、增长速度与能源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动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2000-2005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呈上升趋势.能耗上升的主要原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高耗能产业发展加速,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国际产业分工低端化,工业增加值率下降;在能源进口不断增长的同时,高载能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速度过快,超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导致能源过度投入.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应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的调节作用;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目标;运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加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监管.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0-3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快,各种力量重新交错组合,推动世界格局悄然改变,出现了许多难以用原有理论解释的现象.曾经是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者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自然资源需求旺盛、价格猛涨,但以高油价为代表的资源价格的持续高涨尚未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打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