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并加强自主研发;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及以国际标准来指导节能减排。文章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二者之间也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低碳环保的基础上引出低碳理念,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的发展,综合两者所出现的低碳城市并关注低碳城市的发展,以低碳城市为主进行城市规划和布局分析。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新型城市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基本概念,论述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根据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低碳挑战;阐述了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行为逻辑入手.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指出,基于不同资源禀赋结构的技术选择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而制度的激励结构转变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地引导人们采用低碳方式出行并提高出行幸福感,以低碳出行意识为突破口,基于“意识-行为-幸福感”这一条链提出了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582份有效问卷,以低碳氛围、低碳出行意识、低碳出行行为、出行幸福感、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为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出行行为和低碳出行意识均对出行幸福感有积极的直接影响;低碳氛围对出行幸福感有积极的间接影响;低碳出行意识有待于有效地转化成低碳出行行为。研究结果为低碳出行意识、低碳出行行为、出行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丰富了出行幸福感理论,对决策者引导人们习惯性地采用低碳方式出行以提高居民出行幸福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洁 《工程经济》2015,(1):92-96
近年来,世界能源日渐枯竭及环境的逐渐恶化,使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各领域重视的焦点。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并予以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发展低碳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和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走低碳发展道路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会用电需求高速增长的今天,供电企业也应当成为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者。"低碳经济"的核心含义是要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主动开展节能降耗,积极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管理的行为取向、机制、政策和方式将对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发挥着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低碳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推进政府管理目标、理念、机制与政策的创新。为了保证政府管理创新的顺利推进,政府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强化职能以明确政府的目标定位,完善机制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治理以改进政府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其中蕴含的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论证了发展低碳包装的必要性,进而给出了发展低碳包装的途径。对低碳经济及低碳包装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煤炭行业低碳经济研究的基础上,以SWOT模型为基础,对新汶矿业集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了系统分析,制定出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如何从财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成为各国普遍的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了有效地财税政策。文章在借鉴国外降低能源消耗、新兴能源开发、碳污染降低等方面财税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制定降低碳排放的相应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碳税政策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碳税政策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创新模式选择以及研发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碳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激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也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提出我国在碳税政策设计和实践中应坚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碳税政策、促进碳税征收与碳排放交易协同、匹配碳税征收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利用碳税发起设置低碳产业基金等政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如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其中,财税政策由于具有引导性、规范性、程序性等特点,是一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有效的政策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就如何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很多,对碳排放征税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试图对最优税率选择提供一个确定的方法,在不考虑环境因素对整体福利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兰姆赛最优税率思想,将排放量的设定与最优税率确定相结合,同时将减排技术因素纳入税率决定因素来确定最优的碳排放税,以使得本国的福利在征税后保持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征收10元/吨、20元/吨、30元/吨和40元/吨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利用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来衡量碳税的减排效果,最后,模拟保持居民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分析碳税的“双重红利”。研究结论表明:碳税是一种可行的政策选择,能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政府收入和消费增加,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名义GDP和居民福利均产生负效应;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降低,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碳税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能源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并减弱了经济产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保持居民福利不变,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16.
财产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要税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自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以来,财产税制得到了很大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我国财产课税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行财产税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财产税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建荣  刘可华  雷越  江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27-32,110
2011年,国际油价总体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重点资源国继续调整财税政策,加大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部分消费国下调消费环节税负以应对高油价;一些发达国家出台碳税,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美国则继续运用财税政策调节国内油气生产与消费。2011年,我国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针对国内油气生产、天然气进口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税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征税环节,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  相似文献   

18.
Palm oil is a cooking oil and food ingredient in widespread use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However, as a highly saturated fat, palm oil consump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while large scale oil palm production has been linked to deforestation. We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fully integrated Macroeconomic-Environmental-Demographic-health (MED-health) model to undertake integrated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nalyses of palm oil consumption and oil palm production in Thailand over the coming 20 years (2016–2035). In order to put a health and fiscal food policy perspective on policy priorities of future palm oil consumption growth, we model the implications of a 54% product-specific sales tax to achieve a halving of future energy intakes from palm cooking oil consumption. Total patient incidence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from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decline by 0.03–0.16% and rural-urban equity in health and welfare improves in most regions. However, contrary to accepted wisdom, reduced oil palm production would not be environmentally beneficial in the Thailand case, since, once established, oil palms have favourable carbon sequestr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alternative uses of Thai cropland. The increased sales tax also provokes mixed economic impacts: While real GDP increases in a second-best Thai tax policy environment, relative consumption-to-investment price changes may reduce household welfare over extended periods unless accompanied by non-distortionary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payments. Overall, our holistic approach demonstrates that product-specific fiscal food policy taxes may involve important trade-offs between nutrition, health,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