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工业经济领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从探索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目标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新的发展环境,通过调整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工业结构,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的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政府部门应当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化体制改革,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长期以来高能耗与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首先梳理工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进展,设计与构建出囊括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驱动等四大类要素的工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鉴PCA方法,利用1999~2014年2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指数,并剖析效果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行业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的综合性、开放式绿色转型机制创新体系,并在技术、资金、交易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丰富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全行业必须以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导,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加快经济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本课题立足潍城区产业发展实际,对潍城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优化发展等提出合理建议,对于推动潍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潍城区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十二五"时期以来伊金霍洛旗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现状,就新时期工业转型升级对节能降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并预测伊金霍洛旗工业转型升级后工业节能方面将出现观望期、用能峰值期、推进期、完成期等四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2009《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制度创新和中国产业发展、产业微观机制与企业转型升级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综合与会者观点,中心观点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金融制度的缺陷,但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机制障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弱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时机;中国经济关乎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修复,形成有利竞争格局;产业发展重在机制和制度创新;修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结构破坏,要立足于产业微观机制,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董舜 《煤炭经济研究》2010,(2):23-24,27
煤炭城市要以全民创业精神启动替代工业发展,以市场机制催生替代工业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替代工业发展,以民营企业群为主体支撑替代工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和结构优化与升级撬动替代工业发展,要整合和激活各种动力因素推动替代工业发展,以实现转型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动,工业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新焦点。本文利用改进的CRITIC-GRAP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互联网+工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中国工业经济对技术集成化、产品智能化、组织集群网络式发展的需求对于促进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很大的推进作用;2014年中国各省市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中国工业绿色化程度较低,亟待绿色转型等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互联网+”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结构升级与国有工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国有工业布局有很大关系,这两者是造成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基本原因。因此,应当通过推动国有工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即在资源流动的条件下,降低基础工业中国有工业的比重,提高国有工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体系的升级和加工工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全国2010~2015年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定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FDI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起初,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互斥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支持作用;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直具有正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FDI也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FDI投资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长期来看,能源相对短缺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常规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非常规能源资源迫在眉睫,在非常规能源中,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然而,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经验匮乏,技术不成熟,政策有待完善。本文根据大量详实的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包括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妤  李剑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105-11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业升级面临新压力和新机遇。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探索了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定量测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563、0.5325、0.23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广东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产业集群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集群的就业弹性较低。因此应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加快产业集群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大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制造业中兼顾产业升级基本目标和就业增长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新的产业政策,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加强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发展服务外包,新兴经济国家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这些国家的产业升级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线性路径。相对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发展服务外包将为中国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全球化为视角,探讨服务外包与后起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变化,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差距,提出推进服务外包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概括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9项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进行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会影响到财政收入增长。短期看,财政增收主要取决于由于产能减少引起的财政减收和价格上涨引起的财政增收的对比。长期看,新厂商的加入,环境改善会增加财政收入。用1981年~2007年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和财政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太原市财政收入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负相关,财政应该设立奖励基金,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和产业升级,促进财政收入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提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重点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等产业,避免产业间的低端雷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