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13年起, 我国已经连续5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机器换人” 引发的制造业劳动力失业问题也引起广泛的争论。 本文运用我国 2012~2017 年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 依据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等理论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我国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整体制造业就业有显著的破坏效应, 在沿海省份地区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非技术劳动就业的破坏效应尤为突出。 并且, 在我国要素扭曲度较高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的破坏效应相对更大。 因此, 为了缓解这种破坏效应, 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加快制造业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非技能劳动力技能水平, 提高要素市场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不同形式的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工业行业中,外包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物质投入外包:高技术、低开放度以及大规模行业中国际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一是区分了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二是发现行业性质影响国际外包对生产率作用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服务经济悖论,其重要原因就是工业部门服务内置化。2009年,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相继出台了推动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服务外包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工业部门服务外包的因素。检验结果表明,工业部门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外向度、生产率以及税收、金融制度对工业部门服务外包具有重要影响;推动工业服务外包的思路是实行工业强国战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提升服务业效率;完善税收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降低服务外包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一定的负向效应,但随着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负向效应明显下降;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本土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正向影响增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创新、知识和科技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国内创新体系效率;扩大高技能劳动力教育供给与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内中间产品R&D投入强度,逐步降低对G5发达经济体中间产品的依赖,释放国内巨大市场规模的效应,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产业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发展服务外包,新兴经济国家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这些国家的产业升级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线性路径。相对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发展服务外包将为中国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全球化为视角,探讨服务外包与后起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变化,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差距,提出推进服务外包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通过外溢效应快速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服务外包行业具有很高的知识承栽度,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承接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竞争力。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具有经济性、利益平衡性、复杂性和层次性等四个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文章从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完善服务外包行业的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0~2011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家具制造等12个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显著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这种就业“创造效应”在中期逐渐减少,长期几乎无影响。而对于饮料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行业、石油加工这4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则短期内显著地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即产生了“破坏效应”,但这种效应到了中期以后开始转为“创造效应”,长期几乎无影响。政策启示在于:继续加强对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所需的专科劳动力的培养;完善饮料、黑色金属采选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失业保障和再就业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同时下滑带来的边缘化风险。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升级要素结构、培育技术优势,以提升嵌入位置为抓手引导中国制造业向高增值环节攀升是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十五年前,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从零蹒跚起步,如今以每年20%~24%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全国大概有1000多家临床型的外包服务机构,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160多家,在2010年创造了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十五年来,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已从原来技术单一的外包模式向技术复合型外包模式转变;从低水平的外包服务向创新药物等更高技术领域发展;并且还探索出一些对国外和国内研发机构能产生新推动力的外包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着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市作为国内科技资源和高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研发机构选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寻找合作伙伴的首选.本文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的涉外合同数据库,分析了北京市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优势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关联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发博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制造业的业务外包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机理入手,探讨了两者之间的技术关联,并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技术研发策略。在弱技术关联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将在某个概率选择上构成混合纳什均衡,从而使得二者的技术研发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效应;而在强技术关联下,制造业选择技术研发先动、生产性服务业选择技术研发跟从将构成二者研发博弈的纳什均衡。最后,对不同技术关联程度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发博弈进行了实证,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企业外包战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服务外包战略中,对外包业务评价主观因素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外包决策的科学性,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业务外包选择模型,分别从企业业务能力维度,运用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指标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评价假设.通过以国内外公司近5年的专利和营业收入数据为样本对企业业务实证检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存货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货对企业运行的绩效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存货理论研究没有考虑到存货的技术特性。根据高技术企业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企业存货的特性.探讨了组织存货的内涵(包括直接存货、关联存货和衍生存货),并对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存货效应构成维度进行分析,对不同存货水平下的组织存货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设: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组织存货状况的调查,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存货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质量协会4月10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蓝皮书(2016年)》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水平稳中有升,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高。《蓝皮书》显示,被调查企业报告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平均值为96.1%。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总体偏低,不同地区、规模和行业企业差异明显;研发和技术环节质量管理薄弱;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科学化、数据化和精细化水平总体不足。  相似文献   

17.
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经营。制造业企业不仅大力推进服务营销,而且将经营活动积极地向服务领域延伸。作者认为:这种趋势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微利竞争和用户需求发展等因素决定的;制造业经营的服务化对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跟上制造业服务化经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2011~2020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从3个维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变化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差异性来看,应用程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线性关系,而应用程度较高的行业两者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从技术水平差异性来看,低技术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特征。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中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阻碍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升级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章以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人才、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天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效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还是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解释,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