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资源监测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力,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整体把握情况。以模糊集对评价模型为基础,通过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辽宁省的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结合评价等级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次序排列,然后分别对辽宁省14个市的水资源监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对水资源的监测管理能力较好,各方面的综合监测能力属于中等水平,模糊集对评价模型理论清晰严谨,计算简单,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的科学开采利用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结合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分别从水资源系统与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状况以及发展水平四方面内容构建了含有28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计算,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地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表明: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近20年来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辽宁省半承压含水层基本状况,对影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分析的7个参数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两个综合性作用因子,并基于综合性作用因子的控制变量构建了尖点突变模型,然后对辽宁省的地下水特殊脆弱性状态进行评价分析,揭示了其突变特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文章所构建的尖点突变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地下水的特殊脆弱性现状;文章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成果可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应用一元回归分析揭示唐山市水资源量的时间变化趋势,Kriging插值法描述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对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横向、纵向评价。表明,1989~2016年该市水资源总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区域降水量呈西南-东北递增分布,径流深呈由南向北减少格局。横向评价表明,唐山市水资源脆弱性呈聚集性分布,市中心区水资源脆弱程度高,市域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脆弱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人口及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科学、准确的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建立了PSR模型和指标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了该区域的承载力水平。研究表明:辽宁省现状供水模式即使达到较高的节水水平仍难以满足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外调水措施已成为促进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远离平衡状态的复杂系统,利用协同学理论并以辽宁省为例选取2015—2017年社会经济指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对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协同学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协同学理论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预测和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水资源条件、供需水系统、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利用的代表性指标,运用三标度法构造的拟优传递矩阵可不必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有效确定了评价对象受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以辽宁省为例,基于模糊数学法构建了评判模型,综合评判了辽宁省2016年水资源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该区域水资源整体处于"一般"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与专家意见和实际状况基本相符;基于三标度和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大凌河流域为例,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角度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各参评因子权重利用AHP法求解,并应用不同分类法借助GIS软件综合评价流域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脆弱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下游至上游其脆弱性逐步增强,为减轻流域生态脆弱程度,要对脆弱区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内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用水效率、用水总量和限制纳污3个方面建立了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为例,构建GRNN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模糊综合法与GRNN模型评价结果。研究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与社会发展需求;辽宁省2010年之前较低的承载力水平逐渐得到恢复,引起该变化的因素可能与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改进的SPA模型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现状年和未来年份的脆弱性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SPA模型,改进的SPA模型在指标检验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以及协调程度上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更适合于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地下水脆弱性综合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可持续利用预警内涵和特征,分别从水资源条件、开发、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复合系统预警指标体系,基于辽宁省水资源概括和人工神经网络(ANN)预警模型,科学评价了其可持续利用风险程度,并利用AMM模型预测分析了可持续利用变化速度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辽宁省水资源处于弱可持续利用状态,指数最大值为51. 38并属于中警程度;通过对比分析预警阀值和评价值,在时间尺度上为准确把握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未来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租房融资现状,结合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融资模式选择评价模型。融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主导融资、政企合作融资、企业主导融资三类,通过融资主体评价指标确定相应融资主体。在政企合作融资主体类型下构建以运营机制、融资效率、追索权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各指标的影响因子,由下而上将隶属度最高的确定为最佳融资模式。最后以河南省遂平县某拟建公租房为例进行评价,为公租房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解决现如今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过强的缺点,基于信息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1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指标主观权重,算得综合权重并与灰色关联系数形成综合关联系数,对灌区水资源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灌区2003、2008、2010、2015共4年的基本数据,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综合效益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这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同时2015年水资源效益显著高于其余年份,这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生态治理现状与特点,以治理措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为核心,构建辽宁省水土流失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结合基础数据,对全省水土流失生态治理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以及治理对策,为治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传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多元指标内部的信息屏蔽和臆断,应用熵权法和物元分析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对太原及其10个县区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除了阳曲、娄烦、古交3地属于临界安全等级,其他县区水资源为较不安全等级; 2005—2015年太原市水资源安全逐渐恶化,其发展趋势为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综合来看,太原市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应注重水源涵养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排水泵站建筑物安全评价部分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不相容问题,文章利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以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康家台农业园区排水泵站为例,对该排水泵站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通过指标筛选、安全评价等级确立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等过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全面评价。研究表明:灯塔市康家台农业园区排水站基本能够满足安全运行要求,该建筑物安全状态处于基本安全的等级,评价结果与排水泵站实际状况基本吻合,所构建的物元可拓模型在泵站建筑物安全综合评价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满足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条件下,文章从水资源合理开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造了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集对分析法中的同异反态势度提出了协调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协调评价模型。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协调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状况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结果显示:模型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协调水平,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可为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沿海地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分级标准,并对各指标权重运用AHP法进行求解,然后对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进行了客观、系统地评价。结果显示: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用水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密切相关,在研究期间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缓解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应加大对该区域水质的保护力度,加强海水的利用并促进产业用水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还要考虑工程建设的配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1—2020年沈阳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等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TOPSIS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分析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沈阳市2011—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经诊断计算确定耗水率和供水模数是关键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对辽宁省丹东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识别和管理,共收集丹东市城区2015年50个不同监测站点的17项水质指标资料,对这类资料进行FA因子分析提取,最终科学筛选出F1-F5五个不同的公共指标,以此作为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在此过程中,文章结合相关污染源因子对污染源进行识别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描绘了浅层地下水污染源在辽宁省丹东市城区的大致分布状况,同时对不同污染源的不同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