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燃料产业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脊梁”,是核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就不能叫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世界上就不能称其为核强国,就没有话语权,就要受制于人。不论是当年搞“两弹一艇”研制,还是当今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中国核工业发展60年的历史,以及一些无核国家想发展核工业所经历的坎坷,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核工业产业体系中有这个“脊梁”,中国核工业继续走军民融合之路才会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2.
原音再现     
正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核工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中国核工业应当成为国民骄傲,向全民普及核能知识,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使社会看到创新之可能,创新之可行。推进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核工业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领域和先导行业重点推进,形成示范、突破、带领作用,促进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战略的实施。加大核工业资产整合和产业聚集,打造体现国家意志、代表我国核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平台,建设军民融合、面向国际竞争的核科技工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京隆重召开。在习近平主席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强军、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等战略都与核工业紧密相关。大会报告指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一直是核工业的天然使命。中核集团作为军工企业,与中国国防军队建设发展密切相关。中核集团将持续以强军为首责,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工业》2016,(3):35-35
<正>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现行核产业体制已经制约了核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急需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当前核工业产业体制严重阻碍核强国建设一是现行体制不利于军民深度融合,严重阻碍了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在现行体制下,内耗不断,在项目实施中不仅没有对军用核动力等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人力、技术不够,不断造成人力财力的流失和稀释,削弱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带来的对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经济支撑。民用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核军工的基础研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反哺不够,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和以民养军的共享共担机制得不到体制上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分别印发了《2015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而有关军民融合的政策还将于近期密集出台。显然,军民融合发展在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已开始了提速的进程。这对有着典型军民融合特征的核工业来说,无疑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创建55年来,我国核工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当前,核工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切实担当起确保国防建设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核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高科技产业,承担着筑牢国家安全基石、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与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核工业正处于由大到强、实现  相似文献   

8.
浅析军民融合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大为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所确定的基本指导方针。如何正确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与本质,以更好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核工业在军民融合、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自主和引进)融合、产融(产业和金融)结合四大方面展现出更加鲜明的融合特征。这种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国界的融合正不断转化为新时期核工业安全有序发展的新动力、新支撑和新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核电是中国核工业军民融合最成功的范例。当下,中核集团控股的核电机组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在中国核能发展诸多领域是开先河的。自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建设开始,30余年不懈追求、永不言败、百折不挠,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电发展之路,摸索出适合多种机型的运行管理经验,构建了让世界同行所认同的核安全理念与文化体系,良好的业绩增强了中国政府让核电与高铁同时“走出去”的底气。我们期待着“华龙”吟唱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深化发展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分析了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区别于传统军民融合的特征,论证了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深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民用核工业历经60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其间,核工业作为俄罗斯国家战略性发展项目的定位和地位从未改变。俄罗斯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由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全面负责军民核工业发展,板块化运作,使整个核能产业链充满动力和活力;坚持自主原创、拓展国外市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俄罗斯核工业缘何世界领先?我国从俄罗斯核工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军民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本文结合产业经济的内容,采用产业生命周期和国家经济部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内涵;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边际理论出发,探讨了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最后联系中国实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产业基础;军民融合式道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罗琦 《中国核工业》2011,(10):38-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创建46年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核动力事业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军民融合为指导思想,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担当起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推进核动力技术发展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核工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军民结合、加快发展,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核能和平利用的新局面,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有力支撑。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关怀与领导下,我们牢记使命,坚持军民结合、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融合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核能和平利用的崭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经历了"全民皆兵军民一体""重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等军民融合发展阶段。自2013年3月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会议和场合均对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示要求。2015年3月12日,习近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实现国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军工企业从“专心于军”到“军民结合”,再从“军民品分离”到“军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要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将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陶亮 《工程经济》2024,(1):53-65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但目前学界对军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创新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93家军民融合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军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提升人力资本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影响机制。另外,环境规制削弱了数字化转型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效应,而环境规制与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存在“U型”关系。此外,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显著。结论丰富了相关研究,同时为军民融合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七○六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研制大型骨干研究所之一,是我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主要参研单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我国军用计算机研制大型骨干研究所,取得了5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多项国家专利,2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研究所坚持科技强军,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功地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军民融合的技术转化体系,形成了以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智能高清摄像机、信息安全、网络存储、电能质量控制系列等为代表的军民融合技术及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