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石油开采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我国的多个油田已经进入了石油开采中后期。对于部分低渗透油田来说,若想增产必须要运用到油田压裂技术。在油田压裂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压裂返排液,这是油田水体的主要污染,而怎样对压裂返排液进行有效的处理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行了实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由于大型压裂工艺造成的压裂后返排期间大量出砂情况的发生,致使地面设备刺漏,影响了使用安全。通过旋流除砂器的处理,可以对返排液中的压裂砂进行过滤,保证经过地面返排设备的压裂砂含量大幅降低,保证地面设备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且成分复杂,许多处理手段成本高,实际应用率低,仍处于研究阶段。压裂返排液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油田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新处理技术做了一定介绍。  相似文献   

4.
压裂是油气田中的一个重要生产步骤,为了改进压裂效果及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石油及天然气的生产质量,则应注重采用有效的工艺技术对返排液进行治理。本文分析了压裂返排液的特征,包括黏度大及浓度高等,同时对常见的油气田压裂返排液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氧化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及絮凝沉降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采所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等产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来源,文章以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臭氧氧化、絮凝、蒸馏、膜分离以及生物技术等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指出化学氧化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有效方法,多种工艺的有效组合将是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开发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液,压裂返排液具有粘度大、稳定性高、悬浮物多、矿化度高和成分复杂等特点。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对页岩气开发的长远发展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文章详细介绍了北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压裂返排液Ozonix水处理技术,包括该技术的处理原理、设备流程和现场应用效果等内容,同时与其他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开发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液,如果未进行充分的处理或处置,或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性溢漏可能会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文章详细介绍了北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压裂返排液处理的主要技术及特点和基本分离技术(沉淀-介质过滤-吸附-浮选-电凝聚等)过程。并对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成熟商业系统进行分析介绍,包括膜系统、电凝系统与蒸发系统,而电凝系统则是应用于页岩气工业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自1940年至今,中国油气田的开发工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开采方式由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富含高科技技术的机器工作开采方式.国内油气田开采的数量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了油田中多种多样的能量,使油气田的价值稳步提升.而作为油气田生产步骤的核心,压裂的效果直接影响油气田的产值.因此,为提高油气田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但是在压裂这一过程结束后,会产生较难处理的且严重污染环境的压力返排液.本论文就压裂返排液的产生,成份以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国内常用的油气田压裂返排液治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油田压裂支撑剂(陶粒)的破碎率指标是关键技术指标。在按照石油行业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时,压裂支撑剂的潮湿度以及破碎试验筒的硬度等这些对破碎率指标有影响的因素往往被忽视。检测人员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证明.支撑剂的潮湿度以及破碎试验筒的硬度对压裂支撑剂(陶粒)破碎率指标有一定影响,当检测数据处于边缘数据时,这些影响因素对产品质量结果的判定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压裂做为中、低渗透油田前期勘探开发工程序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油田生产效率有积极作用。但是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中含有较多对环境有害的成分,并且难以通过自然作用进行降解,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污染油田周边环境。为了保证油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油田压裂废水的优化处理技术研究。文章在分析压裂废水危害的基础上,简述了几种优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油田用往复泵性能测试系统方案,使用微型计算机自动完成往复泵的型式试验及出厂试验。依据SY/T 7086—2016《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压裂泵送设备》及SY/T 5211—2016《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压裂成套装备》相关标准测试方法,该系统对往复泵试验过程自动控制、自动加载和计算处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通过人工/自动切换开关转换到手动状态,由人工操作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12.
金枫 《中国石化》2013,(11):70-71
水力压裂法用于开发页岩油将提高美国页岩油产量,不仅助力美国石油工业复兴,还将进一步改变世界油气生产重心。最近,水力压裂法已经改变了美国能源的前景.该技术在页岩气生产中的成功,正在被复制用于从页岩地层来生产页岩油. 新技术助力页岩油开发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并且到2030年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页岩沉积地的水力压裂与天然气生产密切关联,但天然气和原油大的价格差,已驱使油气行业生产商应用水平钻井、水力压裂和其他现代提取技术开发页岩油,即残留于低渗透地质构造,如页岩沉积地中所含的原油.  相似文献   

13.
四川九龙山气田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但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该区气井进行压裂作业后,出现了支撑剂回流的现象,支撑剂回流导致压裂支撑缝长、缝宽变小,同时也会导致导流能力下降。以单颗粒支撑剂受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压裂气井支撑剂回流机理,推导了该区支撑剂发生返排的临界流速;结合改造研究区气藏的施工数据,分析了影响支撑剂回流临界流速的因素,临界流速会随着支撑剂的密度和粒径的增加而增加,而压裂液的黏度降低将会明显增大临界流速;结合工程流体力学和气藏工程原理,建立返排油嘴临界尺寸与返排临界速度的关系,通过井口控制油嘴尺寸来控制压裂液返排速度,形成了一套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为现场施工控制压裂液返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进步和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产量在我国已占据并将持续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并且先进的石油开发技术不断采用、不断更新。尤其是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已在油田低渗透油藏勘探和开发突破性的角色地位,并且份额会持续加大,应用主导体积压裂技术才能顺利开采此种类型的油田。在石油开采中采用体积压裂技术,意味着低渗透油藏将有更大量大量的储量和产量。体积压裂技术作为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技术,在开采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本文从体积压裂技术的概述出发,对体积压裂技术的应用做了有关研究,旨在为石油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石油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现阶段,石油产量和储量均处于下降态势,为此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扩大致密油藏泄流面积,已经成为提高石油采收率,增加我国石油产量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体积压裂水平井缝网渗流特征与产能分布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提高石油产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已在油田低渗透油藏勘探和开发突破性的角色地位,分享会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油田,只有应用主导体积压裂技术能发展顺利。体积压裂技术充分应用在石油开发中,只意味着低渗透油藏有大量的储量和产量。体积压裂技术作为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技术,在开采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本文从体积压裂技术的概述出发,对体积压裂技术的应用做了有关研究,旨在为石油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开采工程在经济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石油开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体积压裂技术作为石油开采中的重要技术,在油田低渗透油藏勘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体积压裂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重要应用,以期对石油开采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提高油井增产的各类方法中,油井的压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增产方法,所以对于我国石油企业来讲,一方面要保证油井的增产,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增强压裂井的质量,提高油井采油的效率。本文介绍了油井增产的途径,然后对压裂低效井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阐述了油井压裂的增产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9.
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四机厂为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制造了国内首套2000HP型海洋酸化压裂机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海洋酸化压裂橇装设备研制方面的空白。 今年初,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四机厂获得委内瑞拉6套大配套不压井产品的生产订单,产品包括陆用和湖用两种。 不压井作业装备,是在井口有压力的工况下,不放喷、不处理压力进行作业的特殊装备,能有效避免常规压井施工对油气藏储层产生的损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转换石油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以市场经济规律的满足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宏观需要为依据,着重于制度创新的阶段性和规范化。公司化是进行石油企业公司化改造的第一步(第二步为集团化,第三步为股份化)。公司化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石油企业成为真正拥有法人财产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经济实体。为此,应进行以下工作:(1)进行产业改组;(2)进行清产核资,合理处理债权、债务、确定法人财产;(3)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