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紧缺,能源利用率十分低下,节能是一个战略问题.文章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能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我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并进行对比,指出我国今后应当加强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在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前列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的比例近70%。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长过快,进一步加大了资源和环境压力。因此,控制增量,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实质出发,分别介绍了欧盟国家、伞形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的节能减排规划与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探讨了中国钢铁工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具体技术路径,如强制减排路径、自愿减排路径、能源审计路径和潜在减排项目投资路径等;最后重点分析中国钢铁工业适合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的干熄焦技术(CDQ)、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高炉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干法(LT)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和烧结厂废气闭路循环余热回收技术等主要领域,为推动钢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着眼于科学、协调发展,重视并促进节能减排机制建设,从决策到管理始终贯穿节能减排的理念。在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中国海油按照行业最高标准实施项目,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改造高耗能设备,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通过对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将清洁生产、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通过流程优化,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公司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友根 《中国包装工业》2011,(9):74+76-74,76
动力驱动能源再生及回收利用 交流伺服电机制动能量、液压系统回油能量、机筒加热散发能量等能量再生/回收利用是塑机节能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塑机节能的本质就是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能量再生/回收利用是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展对此问题的研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管是液压驱动还是全电动,都存在一个能量再生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动力驱动能源再生及回收利用交流伺服电机制动能量、液压系统回油能量、机筒加热散发能量等能量再生/回收利用是塑机节能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塑机节能的本质就是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能量再生/回收利用是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展对此问题的研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管是液压驱动还是全电动,都存在一个能量再生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同时生产力水平稳步上升,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水资源的不断匮乏,使得蒸汽凝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方式成为当代节能减排的主要趋势,不但能充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的目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细致分析与探究了蒸汽凝水回收系统的应用与弊端,可以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资料,也为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现状,从我国"能耗双控"、"碳双控"及"30·60"目标出发,思考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对策建议,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扬 《化工管理》2012,(11):17-18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初步建立了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遴选与评估方法,首批应用在钢铁、化工、建材等11个重点行业,筛选出600余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完成了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并联合发出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应用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业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速览     
《汽车观察》2008,(9):18-21
国务院通知落实汽车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发布通知,其中对汽车节能减排措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包括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力争到2013年年底前实现全部营运车辆达到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请洁能源汽车,完善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强运输节能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媒体视角:从整个汽车业和社会环保角度来看,汽车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环保能源型汽车的发展,促进理性的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烟气余热回收、水资源多级等,有效解决脱硫废水排放难的问题,避免能源浪费的同时可用于加热生活用水,节约煤炭资源,降低CO2排放量,同时通过增加疏水排汽和乏汽回收装置,实现了能源的多级利用,为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工业》2008,(8):37-37
7月1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汇报,安排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指出,为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完善节能减排法规和标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是越来越越大,为了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活动。在工业生产中,电能是重要的能源,其中电动机用电量所占比例比较大,风机和水泵设备占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一,所以通过新技术提升风机和水泵设备能源利用率,可以更好的降低能源消耗。文章主要对水泵、风机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节能的原理和变频调速与风机、水泵节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由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推动,整合70余家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推动钢铁行业污染排放达标治理。据了解,首批联盟成员单位由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70余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将能源保障、节能减排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国内各行各业,尤其是重点能耗大户,逐渐将节能减排纳入到重点工作当中。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能源管理技术和自动化与控制等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可驱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成本降低的综合管理系统。为了深化和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电力企业有必要按照"信息化、自动化"的建设要求,建设电力企业能源管理系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做好《2011年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的编制和发布等工作,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和《2012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工作方案》安排,近日,电监会印发《关于开展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督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电力企业2011年度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年一季度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钢铁行业取得了重大成绩,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12.82%,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大幅降低,主要节能设备配备率大幅提升,二次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面临指标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双重压力。"十二五"钢铁节能主要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低温余热利用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节约能源和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仅为2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8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能源使用与转换中损失严重,利用率低、节能效果差,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煤炭企业节能减排20%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煤炭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管理,成为我国煤炭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重视节能工作,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对煤炭企业节能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的节能审计因此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神府东胜矿区基本情况,神东煤炭公司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并就神东煤炭公司如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从树立"四全"节能减排管理理念、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员参与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7月28—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点研究钢铁行业如何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研讨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面对的挑战和下游用户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