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借鉴企业运营模式的经验,从管理、赢利以及资本运营三个方面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固区发展过程中经验和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以期对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物医药公共平台.经过几年的运作与发展后,这些平台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正逐步释放.研究国内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特征、主要功能、运行方式以及服务模式,对于更好的发挥平台在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发展现代生物及医药产业大多采取空间集群(clusters)的方式进行,各国成功的经验表明,建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是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非常行之有效的模式和载体。 近10年来,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并,而且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几百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专业化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有近100家。这些专业化产业园区的崛起,将承载着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以及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梦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及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企业在这场竞争中究竞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如何提高市场化、国际化等竞争力?许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本刊也继续进行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占据着全球生物医药市场领头羊的地位,通过分析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知识获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和技术学习对于产业集群以及集群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集群企业在获取外部知识方面处于有利的地位.知识溢出的大量存在是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是如何拓宽知识联系的边界,不断从集群外部获取的新的知识,避免技术锁定的风险.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获取这两个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集群外部知识获取刺激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过程,而过度强调集群内部的学习可能导致集群知识发展面临停滞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改变的发展进程,地区差异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各国产业越来越呈现地理集中的趋势。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在初步解构美国安纳海姆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合作竞争性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探析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洲各个国家由于在地域、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亚洲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变化趋势和关键的优势领域,并探讨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本文就陕西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集群进行分析,从地理分布、集群特点及集群内主导产品、企业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就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庆 《化工管理》2012,(4):40-41
<正>创新难,是阻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升温,学界、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各界人士都在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这一难题。虽然任何一种观点都可能不是很全面深入,但有益地探讨无疑将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四组新西兰木材产业集群的分析来验证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所在。两组集群通过企业业主的支持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另外两组集群命运正好相反。主要是采用结构和半结构问题来调查四组企业的经营者。调查发现,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主要有如下特性:企业类型混合性:企业经营者对参与集群的期望值;企业集群内部关系的紧密程度。这些特性导致了两种不同企业活动模式来促使集群的形成。调查结果严重质疑一味鼓吹通过集群式发展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会、政府6个方面对西安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并提出以企业集团化带动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零部件产业、完善汽车产业集群软环境体系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其基本内涵为: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为什么要知识共享、怎样进行知识共享、如何保证知识共享。这些分别构成了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三个方面:驱动因素、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文章对此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合,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协作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普遍特点是以FDI的集聚为主要发展方式.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升级理论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苏州和东莞两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研究,提出武汉光谷利用FDI进行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效应、创新激励效应两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创新载体效应主要从政府扶植效应和创新平台效应两方面进行阐述;产业集群创新激励效应主要从成本效应、风险规避效应、"企业衍生"效应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抓住世界石化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根据循环经济理念,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我国化工园区探索并实践了"一体化"化工产业集群模式,其中,政府推动型是我国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选择。"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具有"一荣俱荣"的优势,也可能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对此,不仅需要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要加快调整、积极应对,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快建立适应"一体化"集群发展模式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药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其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附加值大、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的特点,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型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新药创制前沿技术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实现我国新药研发技术赶超国际标准、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升级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掣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大国,但距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国地位尚存差距令人欣喜的是,当前来自国际的新技术浪潮正在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努力跟上世界潮流,国家政策的大力激励给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了鲜活的生机,而庞大的内需市场又充满了商业潜力。因此,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环境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都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政府、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早日晋升为生物医药产业强国呢?  相似文献   

19.
湖州历来有"丝绸之府"的美名,但是湖州丝绸产业却没有成为浙江产业集群中的明星集群。本文从产业集群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湖州丝绸产业集群构架与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架,从湖州市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出发,以拓展产业链和提升产业架构为手段,探讨如何发展湖州丝绸产业,并切实规避产业集群发展中"盛极而衰"的致命弱点。政府应合理地招商引资、用文化服务经济,企业应积极地融入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以及自主创新、建立品牌。只有双方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才是真正建立一个完善的湖州丝绸产业构架,才是切实可行的湖州丝绸产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机电工业》2004,(6):49-50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 有效地结合了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通过对汽车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能够尽快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较快地实现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已出现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在各地汽车产业的下一轮发展中,应将形成、发展、完善汽车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来培育推进,在汽车产业集群的培育中,注意市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