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谨慎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合理地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正>谨慎性原则是一种会计态度,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从业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保持的一种谨慎态度,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将损失最小化。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避免资产的虚增和利润的浮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是公认会计原则之一,该原则的运用,对企业合理佥地规避经营风险,做出正确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规定出发,论述了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稳健性原则是"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会计计价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保守主义观点在会计中的突出体现,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要对不确定因素作出职业判断 ,并保持必要的谨慎 ,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 ,也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企业要定期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企业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发生之前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应按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条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稳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我国对会计核算贯彻稳健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情况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的原因而发生会计差错:一是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实际上是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和  相似文献   

10.
愈忠平 《工业会计》2001,(10):15-17
《企业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护投资、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的权益;而税法是处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两的目的不同,故两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等的确认和计量口径亦不完全相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差异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其目的在于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同国际惯例接轨步伐,更加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经济意义。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  相似文献   

12.
梁爱民 《冶金财会》2004,(11):15-16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其中重要性原则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3.
潘荣良 《冶金财会》2003,(10):43-44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会计核算等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通过“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直接冲减当期损益,这样的处理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将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当期净利…  相似文献   

14.
变更会计核算体系及会计处理流程新准则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了全方位的核算规定,特别是核算中引入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等概念,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应敏锐地识别经济业务事项中会计确认适用的原则(定性判断),具体对经济业务事项如何计量(数量描述),怎样通过会计报表列报(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5.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处理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可以说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这一确认计量基础,主要是从时间选择上确定收入确认的标准,其核心是根据权利责任对应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费用和收益,既不预见未实现的收益,又充分估计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肖除生产经营中忽高忽低等虚假成分,充分体现本期处理的稳健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冶金财会》2019,(4):36-38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作为第一个出台的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可以说是体现谨慎性原则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核算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新准则的实施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前计提减值准备带来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从而使决策者能很好地作出合理的决策,避免通过资产减值操纵利润。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发展仍  相似文献   

17.
重要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条基本原则,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重要性原则作了如下规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笔者认为,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会计要素与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要素是企业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特征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与利润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  相似文献   

19.
谢朝勃 《冶金财会》2005,(10):37-38
企业会计核算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遵循一定的基本前提和原则,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如果说传统的会计核算强调的是记账、报账等事后反映,那么随着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RP项目在湘潭钢铁集团的成功实施和运用,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会计核算人员的身份,核算的工具、方法、程序以及成果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会计信息对流程的支持和会计核算为流程提供的服务来理解,核算就是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补偿企业未确认的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在现行会计制度下 ,出于会计计量上的不确定性和会计稳健性原则等方面的考虑 ,企业不能确认其自创商誉。因此 ,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 ,并没有体现因自创商誉而使企业所有者财富增加的部分。然而 ,如果新投资者加入企业 ,将毫无疑问地会分享到自创商誉的益处。鉴于自创商誉在创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付出 ,而这些付出又都是原投资者所承担的 ,因此 ,根据“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自创商誉的收益权应该归属于原投资者 ,如今新投资者要加入企业 ,分享其收益权 ,那么 ,就必须付出投入资本 ,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