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城市群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共识。文章客观概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根据其客观情况提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大提升路径,并进行总结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对于提升山东半岛的综合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全面性、主导性、可获取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相关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入产出规模、城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四个主要因子.从总体上说,沿海城市的竞争力高于内地城市,综合性城市强于功能单一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文章分析了大连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并依据国内外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识别出大连市城市发展正处在工业社会中后期阶段。对照大连市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及城市发展阶段演化过程中的产业变革方向,总结出目前大连城市发展阶段推进的产业结构障碍,并对大连产业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 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 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做到工业绿色发展和工业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采用全局超效率 SBM 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 18个重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 创新发展效率和绿色创新协同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保持稳步增长; 创新发展效率整体偏低, 发展缓慢; 绿色创新协同效应显著, 平稳增强。 总体而言, 上海、 浙江的整体效应优于江苏, 江苏省内扬子江城市群优于苏北。 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协同效率的发展, 应加快创新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改善; 优化环境规制政策, 建立产业生态补偿制度;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设开放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中优势主体充当的角色,本文收集2018~2022年兰西城市群联合申请专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整体松散、韧性不足。以兰州大学和青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并积极充当中间人,促进了城际关系的产生;网络内部缺少创新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技术市场能力较弱,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趋于与外部主体开展合作;兰州与西宁控制着城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充当守门人和代理人与城市群外部城市建立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网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集中的空间单元,嵌入期中具有高碳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城市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阵地。引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城市群网络结构洞、点入度和点出度等结构属性影响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以资源型城市较为集聚的哈长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越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的焦点资源型城市,其知识获取和控制能力越强,整体创新水平也就越高;占据结构洞位置数量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获得的流动创新信息越多,其创新能力越强;焦点资源型城市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资源型城市应基于城市群网络进行群碳达峰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城市群网络中结构洞位置和中心性位置的节点城市建立多元联结关系,促进区域“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其工业化要进行路径创新,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桂林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尊重桂林城市性质、提高桂林发展质量和实现桂林跨越式发展的理性选择.桂林市工业与城市性质的协调性改善,但矛盾仍较为突出;工业化速度较快,但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效益欠佳;工业化推动了结构优化,但结构缺陷仍明显.因此,桂林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科学认识工业化与城市性质的关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桂林市工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矿业城市是因矿业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矿产资源条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既有一般城市共有的特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呈分散型;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科技结构、人才结构呈现单一性,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趋同.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性和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度、集聚度、竞争度三维模型,构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为城市群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路径提供依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发展指数分别为:珠三角城市群51分,长三角城市群47分,京津冀城市群43分。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设智慧城市成为一种趋势,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也逐渐丰富,但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能只考虑单个城市,必须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对智慧城市群进行概念定义并梳理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智慧城市有向更大区域发展的潜力,智慧城市群这一全新的建设理念孕育而生。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有相似的理论基础也有各自的发展特色,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群的规划实践,引出对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群的思考并提出以完善理论研究、加强城际互联性、构建智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保障为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刘丽欣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50-51,112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腾飞大业.长期以来,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一般都以资源开发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布局不合理.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该地区资源型城市在下一步发展中,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开拓新思路,加强区域合作.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剖析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提出了调整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思路。作者认为,目前我国煤炭城市仍然处于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产业向综合加工工业发展的过渡阶段,煤炭城市在优先发展煤炭深度加工和高价值、高耗能、低耗水、低污染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日用消费品工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各项社会服务事业。对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要从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和分析,根据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因城、因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及早有预见地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有步骤地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SSA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以辽宁省作为参照研究区域,利用1998-2004年的统计资料,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竞争能力正逐步增强,同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城市群中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和检验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工业产出在经济总规模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趋于增加,工业产出在水平值上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工业产出增长的波动性是经济周期波动性的重要成分,并对经济周期波动起到连带作用;由于经济周期波动也对工业产出波动具有反馈影响,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仍然是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施工企业管理》2014,(8):57-57
2014年1月,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城市群概念被广泛提及,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见图1).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各地情况不尽相同,路径也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城市群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城市的竞争力.城镇化建设成关注的焦点2014年,各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陈述时(见图2),城市群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指出,城市群就是围绕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成为一个紧密的联合的综合体,从而进行资源配置,防止效率低下.城市群存在于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中,能够塑造功能各异的城市,带动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群被重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城市群中的城市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协调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划分方法,利用偏离——前额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苏南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具有相对优势,对经济增长偏离有积极贡献;而苏中和苏北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都具有一定劣势,对经济增长偏离有迟滞效应.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特点矿业城市是因矿业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 ,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矿产资源条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 ,既有一般城市共有的特点 ,又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呈分散型 ;产业结构单一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 ;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科技结构、人才结构呈现单一性 ,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趋同。二、“九五”期间中国城市功能定位和支柱产业选择对矿业城市的启示城市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