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9月19日发布实施的《支付结算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下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以利于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所规定的银行票据,即支票、汇票、本票。  相似文献   

2.
认真执行《票据法》谨防票据欺诈行为姜健瑞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实施半年多来,对于规范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和营销财会人员,对这部新颁...  相似文献   

3.
《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五年多了,但票据行为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票据不能及时流通转让和请求付款,给持票人造成业务上和经济上的损失。为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笔结合《票据法》及相关法规,就票据背书的有效性谈一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票据诈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统计,1996年1月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金融诈骗案件365起,仅利用汇票诈骗案就高达111起,占案件总数的30%。这些情况表明,利用票据进行诈骗已成为当前金融诈骗活动的一个新动向。何谓“票据诈骗”?时下,一些人将利用存单、信用证、股票,甚至是发票进行诈骗的活动,均视为票据诈骗,这是不正确的。根据《票据法》第二条的规定.票据仅指汇票、本票和支票,这与国际通行惯例也是相衔接的。根据《票据法》第一百零三条,票据欺诈的违法行为有以下七项:(一)伪造、变造票据的;(二)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票据的;(…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的运行已有《票据法》作为法律依据进行规范,使得各种经济行为在结算方面已有法律作为保证。但由于我国《票据法》的颁布时间较短,有些规定还不够具体,也不够完善,本文拟从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及怎样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袁振宇 《冶金财会》2001,(12):23-24
<正> 商业汇票的流通,对于加速企业结算、培育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具有积极作用。票据的背书转让作为重要的票据行为,是商业汇票得以流行的基本前提。然而,从宝钢几年来票据管理工作的情况来看,《票据法》和相关规章关于票据背书必须连续的规定及其对“连续”的定义,却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问题,也制约了商业汇票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分析最常见的商业汇票(尤其是银  相似文献   

7.
票据上的记载应当符合票据法对票据行为的行使要求。文章提出票据记载含义,并将票据记载的性质与效力问题进行统一研究,对票据记载共作6种性质与效力的关联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票据效力、瑕疵票据、票据抗辩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继199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199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之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制定了《支付结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1997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1988年12月19日颁发的《银行结算办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于1996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既有利于确立票据法律关系,促进票据活动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我国银行支付、结算和信用制度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既能促使我国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国家信用”模式向“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并重模式转化,提高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和法律意识,又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因此,学习、掌握、遵守这部法律,是煤炭行业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也是票据转让的一种重要方式。背书制度是票据法能确认的票据转让的行为规则,建立一个完善的背书制度是保证票据流通转让简便、安全,促进票据广泛使用的法律条件,对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攀钢)自1996年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占攀钢整个货币回收的40%以上。在频繁的结算过程中,攀钢总结了银行承兑汇票在背书转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正日益成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结算方式之一。少数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在汇票管理上的漏洞和一些单位不注重保守商业秘密的空隙,伪造、变造汇票,进行金融诈骗,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本文拟就票据风险的防范问题谈点浅见。 一、伪造汇票进行金融诈骗时有发生 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金融诈骗,一  相似文献   

12.
<正>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以外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包括各种赔款、保证金、备用金、应收股利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其他应收款数据失真是指企业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不规范、不合理,造成其余额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新修改的《会计法》重点突出规范会计行为,对企业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失实的主要环节作出禁止性规定。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票据用于支付结算,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因此销售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票据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本文依据《票据法》结合本人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下银行承兑汇票的接收。一、识别汇票真伪,严格按规定查验第一,看银行承兑汇票联是否准确。销售人员拿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一联,即银行承兑汇票2。第二,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的真伪。审查其纸张、质量,有无被药液涂改、消蚀的痕迹,对光线看,有连在一起的HP暗影和外围为五朵梅花、中间为五角星的暗影,汇票背面有防伪标志。第三,看其应记…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78年人民银行颁布规定,明确了商业汇票的管理办法以来,商业汇票在国内发展了近40年。按照《票据法》的规范,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属于商业汇票的范畴,但两者的发展情况,却出现了巨大的区别。本文主要讨论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商业承兑汇票概述商业承兑汇票,是指由签发人或者承兑人(二者可以为同一主体)承诺在未来确定日期,在持票人提示付款时,无条件承兑的票据。根据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易支付和结算的票据化在加速进行。票据的使用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服务,加速其资金周转,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票据的管理也将随着《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而日臻完善。而在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和结算票据化刚刚起步的今天,票据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票据丧失是指票据因灭失、遗失、被盗等原因而使票据权利人脱离其树票据的占有。票据一经丧失,先例票据权利便失去了依据,但对票据权利人来说,并未失去票据的权利,因此票据权利人来说,并未失去根据的权利,因此法律必须保护票据权利人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根据《根据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票据丧失后,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三种:即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笔就失票人在采取补救措施时必须履行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谈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发票交易现象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它是日常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票据之一,是现代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经济秩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票管理工作也就日益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在1993年专门就发票管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一般发票管理意义上的发票管理与财务意义上的发票管理的制度内涵不同,使发票管理存在脱节和漏洞等现象,加上发票所具有的货币价值内涵,吸引了一些人专门从事倒卖发票谋取私利的活动。这不仅使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大量流失,而且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因此,我们认为对发票交易现象和发票价值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业务的日益增多,票据亦就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商品交易的重要结算工具。企业财务管理者如何运用并发挥其作用,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应收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我国目前均为无息票据,承兑期一般为期6个月,出  相似文献   

19.
中期票据(Medium Term Note)简称MTN,是我国金融市场于2008年引入的一种新型债务融资工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  相似文献   

20.
<正>票据在钢铁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收入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流转金额大、环节多、流程长、地域分散等特点,尤其在纸票为主的时代,票据市场交易活跃,参与主体众多,但由于纸票实物真伪鉴别和出入库管理难度较大,使得风险事件频发,企业集团内部票据集中管理难以有效实施。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以下简称"224号文"),以及《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29号),上海票交所于2016年12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构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