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MEI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生态产业共生体(EI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网)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风险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从产业共生体的内在网络关系视角,深入剖析了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最后就风险化解提出了促进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共生是不同企业间通过围绕生产性资源进行循环再生利用而开展的一种生态产业的经济合作模式.它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生产资源的短缺而逐渐兴起的.自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出现以来,工业共生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化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已基本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工业结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业结构的研究进程与动态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十二五’时期的中国工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成就、当前中国工业增长形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等重要议题。文章反映了国内学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对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等重大问题的最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境选择的压力、市场效应的拉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3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构建了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包括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4个运行机制,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归纳与综述,涉及产业经济理论前沿,资源、环境与工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反映了当前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究以及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周叔莲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105-105,1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围绕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模式、政策和战略的调整研究,出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却还少见。由陈佳贵、黄群慧、王延中、刘刚等人新近完成的专著《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理论、模式、战略、评价标准、水平测量、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全书46万字,分为工业现代化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规范化管理与工业工程的概念、内容对照,阐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阐明规范化管理理论的创立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工业工程理论,以及工业工程与规范化管理对我国现时改革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推广工业工程和规范化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工业发展与改革论坛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建所30周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工业发展的总体判断、国有企业改革与工业发展、对外开放与工业发展、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五个方面,反映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和中国改革开放中迈向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这两个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12《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深化改革开放与工业经济发展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与工业企业竞争力,制度转型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发展,工业化中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在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围绕工业化、新兴产业发展、工业企业创新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黄璜 《工业经济》2007,(1):2-1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构建了工业竞争力指数和工业绩效指数对各国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基准评价。本文借鉴了其基本方法,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和工业绩效指数。文章分析了中国工业绩效和工业驱动力的现状,检验了两者之间的逻辑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它们在1995至2002年间的发展演变过程。最后,文章将中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并以其为框架分析了工业绩效和工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90  
工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间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衡量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的综合体。根据这一基本理论框架,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的测度地区工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增强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北京市进入后工业经济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入手,对产业内部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计量研究了北市都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论证了发展都市工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工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着新的发展模式,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成为人们寻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选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共生理论产生的背景、定义、内涵与本质进行了分析,接着从生态效益、交易费用和进化论三个不同视角剖析了共生机理,还从八个方面对共生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与评价,最后对企业共生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通过对矿区投入产出系统的考察,分析了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论述了工业共生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最后研究了矿区工业共生的途径,即向下纵向工业共生和横向环向耦合工业共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乙烯产业重心的东移以及中国对于乙烯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中国的乙烯工业发展也随之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竞争优势和劣势。本文系统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的乙烯工业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过程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初步的发展建议,以供同行考究。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大城市经济发展将长期处于工业推动经济增长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心城区工业逐渐向郊区迁移,郊区工业的发展态势成为影响大城市发展进程和演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国情认识,本文描述了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和指标,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以建立工业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强国战略,研究了工业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文判断,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世界工业强国,在2040年前后全面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19.
有效把握新能源汽车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演化机理,揭示博弈主体间决策选择及相关因素作用,是赋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以及推动工业大数据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有限理性的前提,构建包含平台方、制造车企、供应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博弈主体的互动行为及均衡稳定状态,并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演化博弈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研究不同因素对三方合作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方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在彼此影响的同时也受多个外部变量共同作用,系统最终达到平台方积极监管、制造车企积极共享数据、供应商积极共享数据的演化稳定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平台方对制造车企和供应商的行为起引导作用,通过降本增效措施可以正向推动系统快速趋于稳定。因此,建议从优化多主体协调机制、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多样化惩罚路径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工业大数据平台的合力建设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甘蜜  陈思  黄曦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2):154-160
川南城市群作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一个重点工业经济圈,其工业经济与物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区域经济联系、区位商优势,对川南城市群工业发展以及物流市场进行了划分。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对川南各市综合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再通过与成都市各项指标的比较,提供了确定物流节点数量的方法,并运用聚类分析对川南各市进行了分类,为进一步物流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