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的内涵、价值正在被社会重新认识和审视,劳工的尊严、地位正经历着诸多严峻的诘难和挑战。如今,一方面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分不出去”,另一方面是技工人才空前短缺,这种巨大反差暴露出的问题,就是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呈现“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初级技工所占比例为5%、35%、60%,而发达国家的上述三项数字则为35%、50%、15%。这组数据表明,在我国许多企业里,初级技工过多且成长缓慢导致了严重的“技工断层”现象。是什么导致了我国许多企业里严重的“技工断层”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技工荒"现象,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我国目前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仅为1.5%.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成为许多企业的通病。这不是局限于某一地区,而在全国各类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企业职工1.4亿,其中初级技工占60%,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为5%。在这5%的高级技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年龄偏大,面临退休。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两相比较,差距之大令人吃惊!现在我国已加入WTO,必将由一个农业大国变为一个工业大国,技术工人的缺乏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我国经济不是每年都高速度发展么?企业用高薪聘请的并不是技术工人,而是博士、硕士和各类经验丰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么?据报载,广东、上海、深圳的一些企业在媒体上公开登广告,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各类技术  相似文献   

5.
如今,施工企业出现了技工断档、高中级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技工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怎样解决好“技工荒”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真正解决好“技工荒”,除客观地分析成因外,还要探索出一条加快企业技工、高中级技能人才开发和培养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优秀技工也是人才随着华北网局装机容量的扩大和新建电厂的不断涌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对优秀技工的作用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当多的青年不愿当工人,电力企业中真正能独挡一面的青年优秀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发生技工荒,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断档”给社会经济造成波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电工业》2003,(14):12-13
技术工人这一职业,需要国家专门的职业认证。过去技术工人实行八级制,后来国家对技术工人级别作了调整,将其分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我国技术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就全国而言,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数控技能人才培养暨数控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于清笈作了专题发言。于清笈指出:当前高技能人才奇缺,已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她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落实:“一是继续发扬行业、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优势,二是积极促进加强技工队伍建设环境的改善,三是积极着手、协同配合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机电工业》2003,(14):18-19
面对我国目前尴尬的技工市场,社会各方都需要清醒认识,以冷静的态度去对待。 让市场来进行调节。“高级蓝领热”的兴起实际上就是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对以前忽视技术工人的行为进行矫正。既然高级  相似文献   

11.
“技工荒”是指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技工短缺现象,主要是指高级技工人才(职业技术等级为高级技师、技师、助理技师、高级工)的短缺,但也包含了初级工和中级工的短缺,因为大量的初、中级工是高级技工人才产生的基础。当前“技工荒”的现状在成都日前举行的第11届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聘请会上,四川一个企业开出年薪30万的高价聘请高级技工,但未能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预言:智力资本是公司最值钱的财富。笔者深以为然,并且相信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尤甚。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Al人是企业宝贵的智力资本,也是中国未来工业崛起的“脊梁”。然而,7000万技术工人只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中级技术工人又占技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两个“三分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技工水平相比,差距甚远,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实力。对此,许多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让技工队伍健壮起来。积二“体矿’&何?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7000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国家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和技能人才。但是,随着90年代中后期“东北现象”的出现,很多企业职工培训投入不足,加之政策导向问题,影响了工人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致使本来是技能人才富矿区的辽宁也出现了严重的匮乏和断档现象,并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时任辽宁省总工会主席徐德明  相似文献   

14.
近来,媒体将一个被冷落多年的群体重新捧上了舞台。一篇《重金难聘高级技工》的文章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一时之间“蓝领”成了“白领”、“金领”之后新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应该引起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注和思考。国有企业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多选择了减员之路,同时也感到了伴随着减员,企业人才流失的压力。尽管,每个企业在减员过程都想办法留住骨干、留住“蓝领”人才,但又感到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企业的人才留不住,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未来企业面临最大挑战是来自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5月7日《信报·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现在,煤矿企业普遍存在职工队伍技术素质滑坡,青年工人学技术热情不高,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不少岗位甚至出现师徒不分的现象。怎样才能提高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技工人才?我认为企业应当营造出一个好的学技术氛围,技术与待遇相辅相成。 1.对班组的技术尖子要“放水养鱼”。在工资分配、福利待遇上向班组中技术尖子倾斜。现在的企业是普级查班数,分房论人口,不论技术高低,奖金一律平等,有时甚至出现,谁有技术谁多干,而谁干的多谁承担的责任大的情况。这样  相似文献   

16.
唐荣安 《轴承工业》2006,(12):28-30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几年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技工学校作业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改革现有的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是技工学校适应新形势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管理者,结合当前技工教育的新思路,笔者认为技工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教育课程模式,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实际和企业用人需要,推出一套适合技工学校发展的新型课程模式和与之配套的教育管理制度,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智能型、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现就瓦轴技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企业只是消极地“管理人”,企业人才开发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许多企业面临着一方面人才积压浪费,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有用的人才缺乏的局面。上述问题在车间(分厂)的反映突出表现在,技术工人断层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相当  相似文献   

18.
近来 ,国内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短缺的消息时时见诸于报端 ,有一些企业的老总甚至发出了找一名高级技工比找一名硕士、博士还难的感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必须改变对技术工人地位的传统认识。企业要想发展壮大 ,不仅需要一批“高级白领”来做强企业龙头 ,更需要大批“高级蓝领”来强健企业龙身。资金、技术、设备可以引进 ,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借鉴 ,但劳动者的素质无法引进。培养企业“高级蓝领”是企业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现状与不足我国现在有 1 3亿城镇企业职工 ,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但从其现状来看 ,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扁平化管理"的思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关于企业“购并重组”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包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在内的中外企业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防止“大企业病”上所作的努力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配合这一思路,“扁平化管理”一词频繁出现在媒体、企业关注的视野之内。一时间,企业要不要“扁平化”成了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为煤炭高等职业教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根据有关资料 ,我国目前的 70 0 0万技术工人中 ,中级技工占35 % ,高级以上技工只占 3 5 %。在 35岁以下青年职工中 ,初级工占 80 % ,中级工不足 2 0 % ,高级工只占 1%。社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与此类人才的短缺 ,无疑为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 :“事实越来越证明 ,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面对 2 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