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开辟了新市场,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并派生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因此,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它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先行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先行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良机,重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先行地区经济加速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以传统轻型加工业为主导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低下、经常性技术贸易壁垒、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产品在国际产业链条附加值低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经济“偏轻”工业化地区政府部门推进重化工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应该注意制定好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完善资源的产权和市场定价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型的重化工业发展;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理念的生态工业区域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并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技术与产品的自由贸易体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总共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以及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邵献伟 《中国纺织》2009,(9):117-118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服装行业以粗放型规模扩张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服装大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服装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高劳动生产力、节能降耗、差异化产品生产再掀高潮,市场加速细分,企业加速整合,集约化发展将现出端倪;产业资源加速向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和企业流动,资源、资本、人才、订单、市场乃至实体都在择优的流动中重置,资源的重新配置反过来也促进了优势企业的发展,优势企业的发展又有力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调整、升级。面对品牌创新、产业升级、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处长李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研讨会上说,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欧亚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据介绍,中关村科技园区具备世界级科技资源,将以国际一流水平加速建设。上海、深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将依国际水平加以建设。其中上海将建设成为生物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发展路径。曲靖市是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地级市。在概述发展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曲靖市基本概况及其矿产资源产业概况的分析,研究曲靖市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极属性,探索矿产资源产业在曲靖市的发展极作用;得出曲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最优选择是通过培育矿产资源产业成为“发展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十五”产业技术进步环境的重要变化“十五”期间,中国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进步处于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中。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两股强大力量,从基本层面上开始重塑产业发展的形态和结构,改变着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组织也在加快调整,各国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以及市场需求,已被国际产业体系所包围、渗透,在原有结构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许多国家积极应对这种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变化,为寻求新世纪的产业竞争地位奠定基础。特别…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以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轴承产业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机械工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作为特种钢的重要市场,轴承产业上游连接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市场价值提升;作为机械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轴承产业下游辐射到机械制造产业的产业价值升级。  相似文献   

10.
数字     
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8万亿元 1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第四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说,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到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他表示。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规模发展环保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是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船舶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加快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所具备的主要条件,指出船舶工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产业;针对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认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克服船舶工业发展中的“低成本+低效率”引起的结构性矛盾,从转变企业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着手,提出了加快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略性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七大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战略技术的竞争和战略产业的竞争。所以,无论美国还是欧盟,无一不是把发展自己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想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获得相对优势地位,没有自己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发展自己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也存在着相当的困难。这些问题有些是来自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自身属性的,有些则是根源于中国基本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21世纪是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竞争的世纪,谁拥有更多的战略技术并成功地使其产业化,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中国要在这样一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位置,必须解决好自身所面临的七个重大问题。即战略产业的高度战略化和低度市场化、高度战略化与高度市场化、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巨量资金需求与筹资渠道狭窄、绝对比较劣势与相对比较优势、跟踪战略与超越战略、国家意志与民营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盛晏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2):129-135
文章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业的经济效应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正在由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发展为中间产品型产业;物流业的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其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本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生产网络的存在使产业发展跨越国界,它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给参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带来机遇。摆在当前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是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全球网络下产业的发展,还是积极发挥政府在产业中的促进作用?文章回顾了有关政府介入经济发展的理论,并以新加坡信息产业为例,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煤炭工业作为高碳能源产业的典型代表,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论文以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为例,通过构建煤炭产业链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对该产业链低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政府、产业、企业和公众层面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煤-焦-电-建材产业链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对策,为我国煤炭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产业选择和布局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集,既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又有“战略”和“新兴”的特殊性.文章从“战略性”和“新兴性”的经济学内涵出发,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特征,构建了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选择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搭建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在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和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再通过产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不同“圈层”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协同升级。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力产业链与工业经济波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业经济周期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煤炭、电力及下游高耗能工业的大起大落。电力产业链是以煤炭工业为起点,电力工业为纽带,向钢铁、电解铝、电石等下游工业辐射而构成相对独立的产业链群系统。对电力产业链主要基础工业和工业经济在1985—2005年期间的三个周期上的增长率数据进行直观比较,发现它们在长期发展速度、波动幅度和波动关联性等方面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协整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存在逆向长期均衡关系。这样的波动关系说明,产业链的扩张必然存在与工业经济不相容的动力来源,强化了工业经济传统增长方式所固有的资源路线。逆向长期均衡波动关系是三个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政府的有意推动;轻工业发展的边际效应缩小;我国资源环境定价过低。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工业经济增长,以改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31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14年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计算,并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计量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出弹性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约433%,同时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在这两种要素密集度行业的产出弹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要素密集度性质的行业应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从而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保证产出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9%-9.5%,实际增长率应保持在8%左右。为了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提高消费率的重点是调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系,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待遇。资源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增加资源供给的同时,必须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产业升级,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业选择的目标是培育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装备转移到现代化的基础上来。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业是一项不可懈怠的战略性任务。要防止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来源的“空心化”。由于市场竞争,生产集中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生产要素不仅向优势企业集中,也同时向优势地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