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网湖北电力荆州供电公司针对输电专业运检人员力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运检数据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以输电全景智慧监控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数字化输电运检体系,实现运检业务“线上智慧化+线下标准化”,助推输电运检由传统模式向“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数字化新模式转型,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运维水平。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荆州供电公司”)全力打造输电全景智慧监控平台,对输电专业数据、资源、人员和设备进行有效集约管控。输电线路运检模式数字化转型基本思路作为国网湖北电力数字化试点单位,荆州供电公司牢牢把握新型数字基础建设契机,构建“一个平台”,即输电全景智慧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和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控,可以使电力监控系统对电力设备进行准确及时、高度灵活的智能化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使监控的信息得到及时、高效、直观的显示,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智能化电力设备管理。因此,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监控运维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客户服务渠道监控运维系统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搭建地铁工艺设备远程状态监测平台,实现对关键工艺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使用数据等信息的远程监控和存储分析。作为地铁关键系统智能运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不断优化将为实现基于设备实际状态的维修策略优化提供有力支撑。介绍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其在车辆基地内燃机车和地下式架车机应用的系统方案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设备依赖性越来越强。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系统瘫痪,影响煤炭生产和运输。本文首先对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组成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综采工作面的数据集中监控为重点,监控综采工作面的机械设备工作状态,并将监控数据上传地面数据中心,在智能机电设备运维监控中心实时展示,实现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在设备状态异常时及时给出报警。  相似文献   

5.
正在"三集五大"体系背景下,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管控主要依托于实时监控、运维巡视和专业评价三种方式。其中,运维巡视这一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巡视周期长、巡视手段单一、巡视质量不高等问题,一些潜在的问题缺少足够的力量进行持续的跟踪和预警,导致运维单位对设备的安全管控能力较以往明显下降。与其相对应的,变电站集中监控以后,调控机构汇集了完整的设备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体量大、实时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不安全因素。文章对电力信息化建设安全体系的构建、信息监控技术及电力信息数据容灾备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电力供需实验室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供需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建设的八大实验室之一。电力实验室由数据信息平台、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3层平台构成。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数据信息平台是电力供需实验室的基础。应用平台是直接面向用户、实现电力供需分析预测以及实验等功能的窗口,业务支撑平台是连接数据信息平台和应用平台的桥梁。目前,电力供需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功能以及实验功能,可以应用于年度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电力E票通体系对接"互联网+税务"、"互联网+电力营销"等创新实践应用,开通供电企业营销系统与国税电子发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构建用户信息云端辨识、发票数据实时流转、电子票据多渠道领取的电力发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水闸及其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优良与否,直接决定着水闸运行的安全和效率[1].而传统的水闸运维、管理可视化程度较低,数据资料分散,关联性较差,所以需要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可视化平台,将水闸及其监控管理数据等信息进行多元融合和管理.平台总体采用B/S架构,使用"三维实时图形渲染引擎",并借助传感器、RTU、PLC等设备和技术,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信息机房内设备的日益增多,单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已不能有效地对整个机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本文介绍了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信息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建设方案,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对信息机房内所有设备的统一运行监控,该系统应用后,一旦发现故障,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告警信号给值班人员,并通过手机短信告知运维人员及时进行故障处理,从而确保信息机房设备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供电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用电质量,须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在线监测电力用户负荷变化、电量、电压质量等信息,准确提供基础数据,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基于无源光网络综合接入系统EPON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专用解决方案,实现对电力配网自动化和营销自动化信息的可靠传输,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等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肥西县供电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行"流程化、常态化、专业化"的"三化"管理,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并提炼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对存在类似问题的供电企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后,增量用户采集建设不规范、存量用户采集运维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采集成功率。针对这些问题,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肥西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三集五大"在基层供电所的落脚,各项专业的深化开展,合理利用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生产PMS系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监管理一体化平台等应用信息系统,对供电所"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专业监管,特别是在营销专业、生产运维专业和安全质量专业形成深入的专业化对接,建立营配贯通、数据信息化共享,是当前供电所基层基础建设、星级供电所创建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盐城市大丰区供电公司创新管理方式,依靠"农电大数据中心",健全"三化"工作机制,实现业务指标和工作质量集中管控,有效提升供电服务能力、营销基础管理质效和农网运维管理水平,各项业务业绩在江苏盐城地区均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5.
计量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营销”体系的重要内容.2013年,国网河北电科院计量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均已完成省级集中,并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投运.河北省级计量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成,实现了省级计量检定整体授权和电力计量资源和客户服务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增强了公司系统计量工作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实现了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了95598客户服务质量,加强了营销稽查监控管理,保证了对有序用电的监控与评价,充分发挥了大营销体系对“三集五大”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皎 《华北电业》2012,(4):82-83
大数据时代对电力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但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良好的数据管理,并运用数据挖掘手段践行大数据战略,将切实提高电力生产、营销,以及电网运维等各方面生产管理水平,为使中国电力企业继续立于世界先进行列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供电公司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掌控,弥补已有的设备监控和运维系统的功能不足,减轻运维人员巡检负担,及时发现人工不易察觉的故障和隐患,提高巡检效率,扩大巡检范围。通过对一次设备和系统实时状态数据采集,采用增加辅助设备采集数据的方式,融合应用最新技术,不仅能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的全方位监控,同时可以加强数据的综合分析深度,有效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打造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全能型"乡镇供电所业务应用平台是其信息化支撑的重要手段。2018年国网公司进一步提出推进乡镇供电所信息系统应用的优化整合,深化应用集成、信息共享和数据融合的要求,构建有力支撑乡镇供电服务前端的"大后台"。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数据融合共享,探索出数据融合步骤、管理流程、服务策略,创新提出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支撑的数据接入典型方案,在国网公司系统内首家实现应用,经实践检验,经济效益显著,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19.
国网青海电力泽库供电公司通过用电检查、采集运维、线损管理跨专业协同,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数据进入深入挖掘,细致分析,筛选出少量的异常数据,提高线损治理的效率和针对性。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泽库公司采用的部分案例和取得的成效,说明了以此来辅助用电检查工作、提高企业线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会各行业面临改革创新局面,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的造价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分析了目前电力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研究构建了大数据电力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