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聚合物驱后仍有约50%的原油残留于地下,聚驱后产生的次生大孔道更加严重,致使转水驱后水的指进现象突出,导致最后聚合物不能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水的洗油效率.本文主要从聚合物驱后的存在问题入手,建立了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了多种现场试验,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和微生物驱,通过多种现场试验,摸索出适合港西油田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田提高采收率主要以化学驱及气驱为主,其中聚合物驱技术较为成熟,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阶段。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采油一直处于研究和矿场小规模试验阶段。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强化采油的技术。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采油成本低、作业简单、施工方便、环境友好,被称为"四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胜利油田在国内该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在三个重要区块取得长足进展。河口罗801区块是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微生物驱油应用现场,1999年7月开始试验,目前该区块油藏微生物生长代谢良好,生物场稳定,开发动态表明微生物驱起到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任厚毅)5月4日从胜利油田传来消息,科技部在胜利油田组织召开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微生物采油关键技术启动会,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始运行.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深化微生物采油机理和油藏微生物代谢规律认识,最终达到室内驱油效率8%以上,现场试验最终提高采收率5%以上,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驱油成套技术,初步建立国内微生物采油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活化水改善水驱技术机理的研究,从室内研究分析、现场应用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价。对白153区3个井组进行试验,对比油井微生物活化水改善水驱技术与常规注水开发的效果,并根据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下步攻关方向,将地质与工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油井采收率,延长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胡12块沙三中8的6~8层系进行4个井组的现场试验,今年一季度共注入空气370万立方米,试验区可采储量增加了4.44万吨,井组累计增油2960吨,阶段采收率提高了3.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驱国内外现状与驱油机理,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空气泡沫驱能够显著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这种技术结合了注气驱和泡沫驱的技术优点,在现场适用范围广等.本文通过设计实验室实验对比各组实验的最终采收率,验证注空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注空气泡沫显著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振动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一种思念的三次采油技术,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本文通过对振动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原理、选井条件和油藏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振动采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对地层无伤害、无污染,该技术在港西油田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振动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一种思念的三次采油技术,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本文通过对振动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原理、选井条件和油藏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振动采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对地层无伤害、无污染,该技术在港西油田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后期,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以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生物驱油技术为主,获得最佳的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稳产的需要。微生物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是油田开发的新技术措施,有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获得最佳的油田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微生物调驱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石油资源的采收率,并能够有效的封堵高渗透层。因此,本文主要对微生物调驱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旨在运用多种微生物来促进原油采收率的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某海上油田生产末期,油井综合含水升高,产量严重下降,导致桶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过技术评选,计划采用有机采油技术油藏进行改造,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先导试验研究表明,对单井实施有机营养物质注入处理后,油层微生物数量从不到10^(6)/mL增加到最大2.3×10^(7)/mL,产出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从高于150 mg/L降到低于100 mg/L,累计增油18300~27400桶,增量桶油作业成本约9美元。试验过程中,没有对平台生产流程造成影响,生产水处理方式和含油量(OIW)没有任何变化。有机采油先导试验的显著成效增强了对油田开展进一步试验和全面应用的信心,该试验的分析方法、试验过程和研究结论对其他油田提高产量和采收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MT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68.2%的断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面临无效水循环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动用这部分剩余资源是不断改善断块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挖潜,优选长效调剖技术在M147断块进行现场应用,通过三年长效调剖的实施,该断块综合含水降低2.3%,采收率提高1.5%,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实现了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对同类型断块油藏在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本源微生物驱油油藏的适应条件,针对断块油藏的筛选、微生物菌群的筛选以及激活剂的筛选做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和实验,注入激活剂的菌群对原油有较好的乳化作用;研发了本源微生物矿场试验注入设备、确定了矿场注入工艺参数并开展矿场注入试验,现场试验表明,体系能有效封堵高渗层,改变水驱方向,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微生物生化处理采出水实现了采出水资源化利用,既符合环保理念,又有良好经济效益,在油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驱油是继热驱、化学驱和气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微生物技术以其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优势,在去油之外,还能实现油田采出水净化和循环资源化利用。胜利油田多年来致力于微生物技术开发,为打造百年胜利、绿色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高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CO2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取室内驱替实验和矿场试验对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表明:岩心高含水阶段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原油粘度和水气体积比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存在最佳区间。矿场试验表明:水气交替注入后单井日产油量提高22倍,含水率下降24.7%,阶段累积增油4721.2t,具有向其他高含水油田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鉴于港西开发区目前已经进入开发后期,砂体采出程度、含水及渗透率较高,常规二次开发在促进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难度上越来越大。通过二次开发重构地下认识,重建井网结构,提出了二次开发应遵循的"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并开展室内研究,进行了"二三结合"驱油体系及参数的优化等试验,确定了港西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三高"油田"二三结合"最优驱油体系及工艺方案。2013年在港西二区与港西三区进行了"二三结合"先导试验,实施后港西二区提高采收率13.5%,港西三区日产油翻了4倍,预计方案提高采收率可达到17.7%。可见,依靠技术创新和开发方式的有效转换,能够有效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为老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企业的发展,在如今的工业发展中石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石油存储量的不断较小,石油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石油开采也发展到了三次采油,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一种三次采油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原油采收率。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微生物采油技术成果已经应用到多个油田中,但仍存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文章简述了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国内外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发展应用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我国未来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对充填防砂工艺进行质量改进,结合深部解堵技术、稳砂固砂等技术,提高了充填防砂效果,减少了油井出砂,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河油田化学驱部分区块现场应用过程中聚合物溶液黏度低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室内研究与现场论证工作。研究不同水质配制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变化,将配制污水分别进行曝气、抽真空去除溶解氧、添加稳定剂,真空绝氧配制,进行室内实验,评价聚合物黏度的稳定性及长期热稳定数据。真空绝氧的情况下,长期热稳定数据最好,但结合现场工艺,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可行的方案为使用聚合物黏度稳定剂,分析了添加不同浓度稳定剂的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变化情况,筛选出稳定剂适宜浓度范围,并依此对室内驱油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目前的注入工艺条件下,提高采收率聚合物溶液黏度稳定剂可以有效提高污水配制聚合物的黏度,提升稳定性,节约聚合物干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