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特低渗储层的潜在伤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低渗、特低渗储层比中、高渗储层更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储层受到伤害后要解除伤害也更加困难。所以,要提高储量占我国油气总储量四分之一左右的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勘探开发效果及效益,搞好低渗、特低渗储层的保护工作就尤为重要。要搞好保护油气层工作的前提,是要对待保护储层的潜在伤害问题进行比较清楚的认识。对全国各油田进行的低渗特低渗储层的潜在伤害评价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出了我国低渗特低渗油田的主要潜在伤害问题,提出了在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减轻这些伤害的对策,以便为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开展低渗特低渗储层的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油藏属于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也可称之为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按照具体的生产特征及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低渗透储层具有以下几种: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本文以胜利油田作为研究对象,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思路进行分析,旨在为油田低渗透油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特低渗油藏开发是目前稳定国内石油产量的主要手段,然而特低渗油藏以其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给开发带来极大的挑战。对国内主要特低渗产油区的开采现状及储层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油田天然能量小、地层吸水能力低、裂缝性储层各向异性突出;开发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属于中等偏强应力敏感——强应力敏感,水锁效应与贾敏效应强,水敏性和酸敏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永宁油田南部区域勘探以来,多口探井分别在长2见油气显示。为实现南部区域的高效开发,通过常规测试方法结合先进的分析理论,针对区块主力层系长2储层,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研究。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以来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以低渗、特低渗油藏为主,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富含敏感性矿物、裂缝发育、界面张力大等特点,对储层伤害异常敏感,在钻完井、压裂改造等过程中易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油藏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这方面研究的室内实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储层伤害严重,导致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如何减少储层损害,并对储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有效保护技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2砂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减少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孔隙损失率,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2砂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过程和历史密切相关,经计算压实损失的孔隙度为22.18%,胶结损失孔隙度为5.26%,溶蚀增加孔隙度为3.18%,最终计算长2砂岩储层孔隙度定格为16.14%,与实测平均孔隙度值16.04%较一致,成岩作用的剖析与孔隙定量演化为评价和筛选有利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新增石油地质储量逐年变差,低、特低渗油藏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深层特低渗透油藏因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需大规模压裂改造开发。注水开发存在注水压力高、注不进和水窜等问题。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可有效改善和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但气驱油藏工程设计上需与储层相适应,方能发挥注气开发技术优势,有效改善和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实现其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9.
砂岩储层内部的粘土矿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物质,笔者接下来主要通过对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对储层特征存在的潜在影响,由储层变化、增加产量等角度入手,研究粘土矿物对油田开发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各地的油田油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和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是造成储层伤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主要机理。两伊边界新投产的轻质油油田Y油田主力产层为中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本文基于Y油田的油藏地质和油藏流体数据,采用粘度法测定了沥青质絮凝初始点,利用热力学模型和SAR A预测,对自喷井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积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主力油层S层和F层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沉淀的条件。为Y油田的开发生产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丰富的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长8油层组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云母、石英以及各类岩屑和少量的重矿物,分选较好。胶结物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其次是粘土胶结、以及少量的硅质和铁质胶结。研究区长8油层组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次生孔隙较为发育。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储层有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而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等会使储层的孔隙降低,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尽管油田注水已经不是油田幵发研究的新鲜课题,但是对油田分层注水工艺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低渗油田开发过程中,因为三大矛盾的存在,油田幵发后期采收率会急剧下降,致使产量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都采用分层注水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增加油田效益。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尚店油田滨79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沉积相主要为砂坝和泥坪,储层以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其次为粉细砂岩及细砂岩,储层岩性为长石质石英砂岩。该区块通过严把注水水源、严格水质标准等切实可行的方法达到注好水的目的,实现油田高产稳产以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的精细油藏描述涉及如何进一步细分流体流动单元,是油田提高采收率、合理调整开发方案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储层参数入手,分别论述了油层细分对比法和储层参数分类法的原理和优点。油层细分对比法主要目的在于弄清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状态。储层参数分类法则是为了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类型和储层类型和油气藏关系。这些分类方法在不同油田中拥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注气受效、气窜判断、注气并方案调整及措施改造、CO2做为一种驱油介质对储层基质物性特征的改善情况等方面阐述试井资料在特低渗透储层C02驱油开发中的作用,为特低渗透储层C02驱油动态分析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着重研究志丹油田正22井区储层的物性特征,并将孔隙度与渗透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对后期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周清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致密砂岩储层,结合储层段岩心、薄片特征进行岩相分析,通过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依据粒度分析和重矿物物源分析,识别出周青庄油田沙三段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沙三储层细分6个小层,综合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及以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和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绘制出每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探讨储层受控因素,总结出储层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周清庄油田综合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据储层敏感性损害的机理,结合粘土矿物、全岩矿物含量测试结果,对吉林油田伊通油气储层进行各敏感性评价,进而在敏感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为现场施工提出许多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Nroth Cross油田发现于1944年,1964年开始一次采油,因为储层致密,无法注水开发,因此1972年采用连续注CO_2气体开发。目前油田CO_2驱已40多年,累计注入CO_2超过200%HCPV,CO_2利用率0.13t油/tCO_2,采出程度达60%,是CO_2连续气驱有效开发特低渗油藏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9.
冀东南堡油田某区块沙一段为高温(160℃)、特低渗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非均质性强,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敏感性中等偏强,在钻井、完井、采油及后期修井作业中储层污染严重,产量下降快。[6]为彻底解除地层污染,恢复油气井正常生产,研制形成了超高温低渗透砂岩储层复合酸深部酸化技术。针对重度污染储层,采用快反应的低浓度土酸与一种或几种缓速酸形成的复合酸做为主体酸,在低浓度土酸快速解除近井污染的同时,利用缓速酸穿透距离长的特点,对储层深部污染进行解堵,最大程度恢复储层渗透率,最大限度恢复油气井产能,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场应用3井次,有效率100%,目前已累计增油30345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姬塬油田延长组油井压裂投产的特点,从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可能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喉细微是主要的潜在伤害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形成有机垢加剧了储层伤害,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滞留、水不溶物、破胶残渣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不同的伤害机理分析探讨了解决对策,现场应用了酸化、前置酸压裂、酸蚀多缝体积压裂及高黏强溶蚀酸转向酸化4种工艺,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姬塬油田提高稳产水平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