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之一。由于低共熔离子液体具有制备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性能独特等优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备受关注。介绍了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种类、性质以及在有机合成、分离工程、电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这类离子液体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对离子液体毒性的研究进展,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离子液体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微生物、低等动物、植物、高等动物等方面的生物毒性研究,以及离子液体生物可降解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在此基础上又简单介绍了几种低毒和易降解的离子液体。  相似文献   

3.
功能化离子液体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综述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功能化离子液体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官能团接枝到普通离子液体的离子结构上得到的,在黏度、熔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质。从阴离子、阳离子和双重功能化3方面概述了不同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或催化剂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等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提供阳离子,甲酸、乙酸、乳酸提供阴离子,合成了一系列醇胺类离子液体,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并确认。将常规水浴法、冰水浴法、微波法进行比较,并对水浴条件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时间为20 h,水浴温度为5℃。  相似文献   

5.
针对离子液体具有熔点低,蒸气压低,电化学窗口大,酸性可调节及良好的溶解度、黏度和密度等特点,在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合成和分离过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离子液体中溶解天然纤维素,采用ATRP技术合成了微晶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MCC-g-PGMA)分子。研究表明:[AMIM]Cl对微晶纤维素有较好的溶解性。最佳ATRP接枝聚合反应条件如下:n(GMA)∶n(乙二胺)∶n(CuBr)为100∶4∶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0h,接枝率可达50%以上,分子质量分布较窄。FT-IR和SEM测试表明:在微晶纤维素上接枝了PGMA,共聚物分子PGMA接枝到MCC后,改变了其表面形态。TEM观察发现MCC-g-PGMA在不同溶剂中可组装成不同形态,在药物载体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一些新的脱硫工艺及技术应用而生,文章用四甲基胍与乳酸合成离子液体,测定pH值及脱硫效率等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晓岩 《化工管理》2013,(23):55-57
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好、蒸气压低等独特的理化性质,既可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反应和分离过程的绿色溶剂,近年来更是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化工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化工学会2013年会首次举办的离子液体分论坛,充分展示了离子液体捕集酸性气体、离子液体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环境污染物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萃取分离环境污染物中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在液/液萃取、固体微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半透膜法富集等方法中的的应用;介绍了环境监测中运用的传感器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方法。分离环境污染物主要优势是萃取率高、选择性高等。环境监测方法具有重现性好、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的组分特征,2015年1月采集了石家庄市大气中PM_(10)和PM_(2.5)样品,采用离子色谱和ICP-MS分别测定了颗粒物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和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_(10)中Cr,Cu,Zn,Cd,Pb,Ni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在0.02~1.72μg/m~3之间,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125.5μg/m~3,其中Cl-,NO_3~-,SO_4~(2-),NH_4~+分别占总离子质量分数的11.6%,7.8%,43.4%,19.0%,共计81.8%。PM_(2.5)中6种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在0.01~1.23μg/m~3之间,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104.9μg/m~3,其中Cl-,NO_3~-,SO_4~(2-),NH_4~+分别占总离子质量分数的12.5%,7.2%,43.3%,18.7%,共计81.7%。PM_(10)和PM_(2.5)中NH_4~+与SO_4~(2-)的相关性较好,NH_4~+可能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PM_(10)和PM_(2.5)样品中重金属的相关性基本一致,Cr和Ni的相关性较好,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同一污染源,Cu,Zn和Ni之间的显著性相关说明这3个元素有可能同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制药行业典型VOCs物质——丙酮的易挥发、难降解问题,对改性海泡石吸附丙酮的性能和表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质量分数为13%的盐酸改性海泡石12h后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54.41 mg/g;2)水热温度170℃的海泡石对丙酮的吸附量也可达到23.20mg/g;3)对海泡石采用酸和水热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后,改性海泡石的实际丙酮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速率方程;4)表征结果表明,酸改性可使海泡石比表面积增大,杂质降低,孔道更顺畅,利于丙酮的吸附。该研究为丙酮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路线,在工业催化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家庄市已采取多项治理措施,但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仍不显著的现状,为改善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在对石家庄市气象条件、地形地理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大气污染源排放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模拟计算得出各项大气污染源对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的贡献比例和本区域外部传输的影响。在石家庄市自然等因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的前提下,针对石家庄市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的产业结构等现状,提出应增加清洁能源在现有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应用成熟可行技术提升工业企业治理污染的能力,以及重污染天气时采取多方面管控措施等手段。研究结果对改善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不仅是中国政府民众重点关注的话题,更是大气环境科研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从颗粒物成分、污染物来源、气象条件以及特殊时期的污染特征分析等多方面对雾霾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从监测、评价、控制等多角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雾霾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气态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红 《河北工业科技》2015,32(4):353-358
利用石家庄市电视塔垂直4层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20,86,116,200m),对各层大气中的O3,CO,SO2,NO,NO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2012-01-01至2012-08-01气态污染物在垂直梯度上总体变化趋势、逐月变化趋势,以及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梯度气态污染物浓度逐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CO,SO2,NO,N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O3浓度则是夏季较高,冬季较低;除CO外,其他4种污染物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日变化趋势,在早晨上班高峰期7:00—9:00,SO2,NO,NO2的污染最重,15:00—17:00的污染最轻,次高峰出现在晚上21:00—24:00,而受太阳辐射影响,O3一天中的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1月—4月,除O3外,其他4种污染物基本呈现低层级处污染物浓度高,高层级处污染物浓度较低;5月—7月SO2,NO,NO2的垂直梯度浓度变化不明显,均处于较低水平,O3浓度在垂直梯度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春季典型的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的发生机理和发展变化规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来源解析,并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雷达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等,分析了2018年石家庄市春季典型霾加沙尘过境的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的发生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污染过程中机动车直接排放的细粒子是PM_(2.5)的重要来源,最高达到35.5%,同时机动车尾气源数浓度的增加随PM_(2.5)小时质量浓度的增加最为明显。北方三、四月份是沙尘多发期,应提前预估沙尘污染的影响,并做好本地防御;应在继续巩固保持秋冬季雾霾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预测工作;提前对机动车排污、工业排污以及无机源和燃煤等污染源进行管控,强化对春季霾和沙尘混合污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为计算6项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和O_3)的污染贡献率,探讨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石家庄市2013—2017年的大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例,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宏观方面计算了6项污染物在综合指数中的污染贡献率;基于浓度均值,从微观方面计算了单项污染物贡献率的月分布和小时分布。结果表明:2013—2017年,石家庄市对大气污染贡献率最大的仍为颗粒物,NO_2和O_3的贡献率逐年升高,污染特征呈现由\"煤烟型\"、\"混合型\"向\"复合型\"转变的趋势;6项污染物中,PM_(10),PM_(2.5),SO_2,NO_2和CO的污染贡献率月分布呈\"U型\"分布,O_3呈\"拱型\"分布,除O_3外,其余5项污染物贡献率小时变化呈现\"晨峰午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石家庄市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空气质量变化的成因,对近5年石家庄市3月份的气象、环境监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重点分析了2016年3月份石家庄市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统计数据表明,下半月(非采暖期)的污染状况总体上严重于上半月(采暖期),这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用煤量虽逐渐减少,但经济活动增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二是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日益活跃的工业生产活动导致的重型货运车运输量增大,三是区域气象条件导致的扬尘污染。建议石家庄市3月份重点削减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的使用量,加强面源的污染控制,并加强对大型货车及各类工地的管控。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经济协调关系的研究可以定性地反映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将石家庄市2000—2015年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城市环境空气中3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等4项指标进行拟合,发现EKC曲线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倒\"U\"型。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环境空气中SO2和NO2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整体呈现出倒\"N\"型,而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表现为\"N\"型。典型的EKC理论不适用于解释石家庄市PM10浓度的变化趋势。政策分析表明,石家庄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中,迫切需要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转变经济增长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合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11-21至2015-11-25石家庄市一次雨雪过程对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不同污染物之间及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雨雪过程对面源影响最大,扬尘接近零排放;对移动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机动车早晚高峰时段及车辆怠速时间的延长;对工业点源影响较小。颗粒态污染物与SO2,NO2和O3(8h)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污染物来源呈现一定的同源性。雨雪期间主要污染物浓度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风速的扩散和稀释作用仅对PM2.5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