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汽车与社会》2012,(9):99-99
新年伊始,已在海外斩获超过24项大奖的Mazda3星骋再获殊荣.一举拿下新浪汽车“2012年度运动车型”、爱卡汽车“年度最佳运动风尚车型”大奖。至此,上市不久的Mazda3星骋国内已获得30余项大奖,其中,“年度运动型中级车大奖”、“年度TOPCAR动感操控大奖”、  相似文献   

2.
在2007年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操控性专业测试中,首次参加评选的天津一汽三厢威志,赢得了年度"最佳操控奖"。同时。评委们对威志的主观测试感受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加速、制动性能良好,刹车好、快、稳,操控轻、准、顺。2006年10月25日正式上市的一汽威志,是天津一汽引进日本丰田NBC平台技术,在生产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社会》2011,(35):92-92
在2011年广州国际车展上,沃尔沃(Volvo)汽车携包括全新沃尔沃V60在内的全系车型亮相,展现了“以人为尊”的品牌理念。沃尔沃V60T6R-Design个性运动版首次在中国展出,这是一款全新的运动型豪华车,采用现代北欧豪华设计,具有出色动力操控。沃尔沃XC60环球帆船赛纪念版是沃尔沃展台上的另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声音     
《汽车与社会》2012,(24):12-12
中国汽年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自主品牌在两三年内经历困难已成定局,未来可能有一半自主品牌不能存活。自主品牌需要抱团取暖,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加强合作,中国自主品牌也应在研发等领域充分合作,中国的汽车研发经费并不低,但分散在过多的自主品牌中,不成气候。  相似文献   

5.
高端代价     
自主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产品都集中在A级和A0级以下。但2008年开始,合资公司也开始下沉到这一区间,给自主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汽车观察》2008,(4):80-84
由《汽车观察》杂志和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发起的"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开了国内汽车评选的先河,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届评选,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个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经过几年来在控术、品牌和市场方面的积累,自主品牌汽车已站稳脚跟,并且"墙里开花墙外香",出口连连报捷,但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在战略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双方开始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在2007年的市场竞争中达到白热化,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开始下滑。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价格战不得不打,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品牌之争能否势均力敌,技术创新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在2008年需要突破的关键点。而这,也是我们的评选活动所邀请的所有顾问和评委所最关注的。在前两届评选的经验基础上,本次评选,我们的评选专家团队伍更显壮大。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的加入,让我们的专家团中,增加了一些海归。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必将使本次评选更显客观和公正,也更能全面的审视自主品牌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精彩已经揭幕,悬念还需等待。让我们共同期待专家团用他们严谨而睿智的眼光,为我们在2008年底揭开自主品牌发展最华丽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4月监测     
苏晖 《汽车观察》2008,(6):86-86
自主品牌年度车型成长,我们通过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见证了近三年,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每期推出自主品牌年度车型参评车型的市场表现监测,同时邀请第三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专家顾问团专家分别对自主品牌的现状进行点评,其中包括自主品牌年度参评车型的设计、销售、售服等各环节。  相似文献   

8.
《汽车观察》2016,(7):48-49
20世纪90年代,在合资和进口产品垄断了国内轿车市场的状态下,以吉利和奇瑞为首的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点燃了国内汽车企业的造车热情,不少自主品牌由此萌芽和诞生。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企业争相进入自主品牌领域,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也纷纷扛出自主大旗,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开始崭露头角。时间的卡尺蜿蜒前行,自主品牌汽车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与突破、一个个转折与惊喜。  相似文献   

9.
汽车圈说了多少年的自主品牌,最近有人开始称它是本土品牌,还有人说应该叫中国品牌。不过我在这篇文章中还是习惯性地叫它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0.
2013上海车展上海马汽车推出了M3、M6和M8以及全新SUV车型S7,由于这四款新车均出自海马全新技术平台,在外观、动力、操控、安全等方面都令海马充满信心,由此海马汽车也宣布开始步入自主2.0时代。  相似文献   

11.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3,(12):45-45
<正>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对近几年自主品牌整车设计进步表示进步明显,尤其从外观、内饰、与整车匹配方面给予了更大的肯定。2013自主品牌汽车整车设计进步在什么地方?"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整车设计进步非常明显,而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与内饰方面的进步,同时在系统配置、人机工程、变速系统、操控、以及人性化设计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拿变速系统排挡杆来说,过去的设计是驾驶室内哪里有位置就随便摆放上去,几乎不考虑人机工程学设计,对消费者来说使  相似文献   

12.
进步与差距     
徐向阳 《汽车观察》2011,(1):129-129
自主品牌汽车有不错的静态性能指标,但动态性能指标却有较大的差距。 从第一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开始,我就一直担任年度车型评选的评委,几年来,亲自试乘试驾了几十款自主品牌新车,亲自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仔细盘点,我们可以看到进步,同样可以看到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汽车观察》2010,(12):114-115
本届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大奖将在上汽名爵MG6、吉利帝豪EC8和奇瑞瑞麒G5中评议产生。三款车均是轴距2700mm以上的高档中级车,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最高技术水平。其中,上汽名爵MG6在各项指标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性能极为均衡突出,尤其在制造水平单项成绩中优势明显;吉利帝豪EC8操控性和舒适性表现突出,入围年度车型大奖的同时也入围了操控奖的候选车型;奇瑞瑞麒G5则在动力性和造型指标中排名前三。  相似文献   

14.
《汽车观察》2013,(6):4-4
对于合资自主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抨击合资自主最彻底的,莫过于广汽集团的曾庆洪总经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论坛上,他讲了三句话:合资企业不应该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不成自主品牌、台自主品牌。真可谓“数罪并罚”,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15.
论剑     
一个熟悉的话题:自主品牌遭遇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于是催生了一系列的思考:自主品牌是否就是整车厂的事?自主品牌是否需要一个自主的产业链来支撑?自主的整车企业和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如何同步发展?坚持自主和国际化之间是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日,继李宁、安踏、匹克等运动品牌大量关店后,特步也宣布了最新的关店计划。该公司去年关闭了80~100家店铺,今年拟再关闭100家左右。不少运动品牌面对快速扩张过后的阵痛,纷纷开始断腕求生。高企的库存、代理批发模式让中国本土运动品牌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为控制店铺的成本及效益,关店潮在运动品牌中轮番上演,本土六大运动品牌关店数已超3000家,如匹克和李宁去年关店数量就有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所有的自主品牌当作一个阵营,那么由于起点低基数小,前些年的增长势头确实十分吓人,大有把合资品牌斩立决的架势。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从今年开始,自主品牌的表现就像股市,开始了高位的震荡。  相似文献   

18.
汽车外形越来越时尚化,想必是所有爱车人的感觉。目前价格在15万以下的车型,是整个市场可分割的最大一块“蛋糕”,是各大厂家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新兴的自主品牌继微型车和低价位经济型轿车之后的战略要地,最重要的是它也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一块“热土”。在这个市场上,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博得消费者欢心,无论是时尚的外观、完备的配置、人性化的设计,还是先进的发动机及操控水平、精美细腻的内饰,都反映了厂家对这一市场的重视。为了尽量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外形时尚化的青睐,我们选取几款时尚型轿车的代表进行盘点,分别是海尚305、东风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合资自主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抨击合资自主最彻底的,莫过于广汽集团的曾庆洪总经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论坛上,他讲了三句话:合资企业不应该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不成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出来的也不能叫自主品牌.真可谓"数罪并罚",痛快淋漓. 我相信那一次曾先生说的是心里话.但有人反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中国的首个合资自主产品"理念"偏偏在广本诞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车市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车市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提升品牌力,打造强势品牌。就如何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作者从品牌定位策略、渠道构建策略以及品牌国际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