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创新主体的认知视角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卫星研制核心单位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认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他们对技术创新的认知程度、训析了企业在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使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1世纪的竞争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中心 ,以创新能力为基础 ,以全球为竞场的竞争。加快知识创新转化已成为迎接 2 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是未来世界竞争的制高点 ,是我国现阶段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也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一、知识创新转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延伸与深化。知识创新转化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即技术创新过程就…  相似文献   

3.
浅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它的重要组织部分.本文阐述了技术创新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制度创新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形成条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37个行业規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比标准化的投入、产出因子得分,计算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值.分别以创新投入因子得分,创新产出因子得分和创新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以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国有企业产值比例等行业特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论修正了熊彼特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对提高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江浙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率悖论”为切入点,提出区域技术创新所引致的效率涵盖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市场效率和社会效率。在分析和比较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并解释了“效率悖论”。笔者认为,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的完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建设,以及政府对区域创新的促进(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可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隆庄煤矿以“打造质量强矿”为矢志不渝的目标,按照“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的指导方针,按照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突出全面质量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矿井的持续创新发展,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新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保能力5大模块共18个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关于技术创新扩散效应测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给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扩散效应和产品创新扩散效应的测度方法并加以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个地区对未来应重点培育的创新产业进行选择,促进优势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的集中,可以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文章首先从产业规模基础优势、产业技术基础优势和产业资金基础优势三个方面,构建了地区技术创新产业选择的三维评价体系,然后运用该体系,以江苏省为案例,对其进行了技术创新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并进而对江苏省今后以及未来应重点进行技术创新的产业领域等进行了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运用模块化理论思想,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与模块化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外围模块→核心模块"路径、"核心模块→架构规则"路径和"架构规则→核心模块"路径,并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大飞机产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例论证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强外部性等特点,新疆天业集团公司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典型性,据此提出克服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难点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生产技术创新为主题和以经营方法创新为主题的商业模式是我国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两种主流商业模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营运差异化"和"营运确定化"在前者影响绩效的过程中无显著作用,而在后者影响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目前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企业对提高营运水平重视不够,也提示我国企业从经营方法创新入手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思路是有效的。研究指出,"营运竞争"与"产品竞争"同样重要,通过营运竞争获取竞争优势尤其值得我国企业予以重视。研究发现同时也拓展了商业模式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助推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微观层面策略性创新和宏观层面“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在迈向创新强国之路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工具,以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为核心的一揽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是否导致了中国技术创新上述困境?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文利用中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以及机器学习和语义引用方法,测度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调查数据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等,实证检验了中国技术创新主要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普适型政策仅促使了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②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为代表的选择支持型政策,同时激励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③以“政府科技活动资金投入”为代表的自由裁量型政策,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无影响。本文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度方法,更为合理评估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其路径和机理仍不明确。为此,试图通过一个模型分析了知识创新为中介的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首先,借鉴场论,提出了以知识创新为中介的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概念模型;其次,提出了修正的创新价值链模型和扩展的知识创新模型,并分析社会资本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资本通过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最后,探究了社会资本通过知识创新影响技术创新的路径和机理,以期为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展开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把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雏度和认知维度3个难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进而考察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把技术创新行为划分为内部技术创新行为和对外合作创新行为2个维度.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和技术创新行为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技术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知识利用这一方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构建装备制造"虚拟企业".依靠"虚拟企业"管理创新,促进我国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本文探讨了"虚拟企业"的构建背景条件、构建工作环节、企业特点及管理特征、"全寿命周期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效应、创新激励效应两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创新载体效应主要从政府扶植效应和创新平台效应两方面进行阐述;产业集群创新激励效应主要从成本效应、风险规避效应、"企业衍生"效应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们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了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各省市各行业纷纷成立,不断开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前进动力.近年来,三明化机公司以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为载体,深化员工素质工程,大力实施员工教育培训和员工经济性技术创新工程,努力实践"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管理理念,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绿色无染纺织创新联盟"是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为主体,以促进纺织面料产业创新为主旨的创新组织形式,通过开展"纤维原液着色"等绿色环保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环境、能源和资源的影响,结合技术创新和时尚创意,指导产品开发,引导市场消费,倡导绿色生活。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协同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并联合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恒田企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发起成立的"中国绿色无染纺织创新联盟",于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原液着色纺织技术创新"总结交流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