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资料库     
城市化发展加剧水危机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将有3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水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也更加重要。1990年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6%。据预测,到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4.6亿,约占当时人口的35%。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和工业化给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1年,香港电影《桃姐》的上映使养老问题出现在了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以每年800万的增量持续增加,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3.7%,其中城市老年人口约0.78亿。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  相似文献   

3.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始终比较有信心。现在的房地产应该和中国的城市化同始终,城镇化不终止,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仍旧向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认为中国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红利。第一,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2012年我国的GDP大概在52万亿左右,房地产占到7亿。2013年可能会达到56万亿或者更高,房地产大概有8万多亿的销售额。房地产这个行业能够占到GDP的13%甚至14%,说明这是一个真正的支柱产业。市场的确是有需求的。当然现在很多场合都会谈到泡沫,我感觉这只是一个支付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亿平方米的房屋落成,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3亿人以上,这都为家用纺织品业带来庞大的商机。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海外家纺企业也竞相来到中国一试身手。  相似文献   

5.
土地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不过随  相似文献   

6.
徐州乡村城市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城市化是指一个或一群社区由乡村地域类型向城市地域类型演变的历史文化地域,空间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和内容,即: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村劳动力极大部分转向第二,三产业,匠居住空间逐步从分散的自然村落转到统一规划的城镇和新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等基本达到或接近城市居民水准;农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准,文明程度等均与城市居民相近,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城市化就是要求在城乡之间达到经济,技术,社会等全方位,多角度融合,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的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的地域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据有关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增长到55%左右。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4亿左右增加到8亿以上,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化的重要推进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世界2000年底城市人口达到28.54亿,城市化平均水平46.6%,其中发展中国家达到39.3%;发达国家高达74.4%。二、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工业化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9.
数字·声音     
39.9%2013房企半年报相继出炉,112家企业2013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了2289.6亿,比去年同期的1636.7亿上涨比例达到了39.9%。营业利润则达到了438.9亿,比2012年同期的348.3亿也上涨了26%。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会导致对能源消费需求增加1.641%。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着从城市化到能源消费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能源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数为136072万人,城镇人口731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较2000年增长17.5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城镇化总体处于快速稳步上升阶段。18世纪60年代,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开始了城市化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随着持续景气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受房地产潜在的升值空间的影响,次级贷款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从1994-2005年,次级抵押贷款年平均总额增加25%,2006年使得次级抵押贷款资产总规模达到6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亿平方米的房屋落成,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3000万以上,这都为家用纺织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海外家纺企业也竞相来到中国一试身手。本届家纺展一共聚集来自欧、美、日、韩以及南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展商,  相似文献   

14.
人口结构与城市化推动房地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两大支柱在推动。一个是城市化进程,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结构也影响着房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社会内部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拓展市场、加强品牌的大好契机。根据美国10年一次的人口调查,美国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人口中的少数族裔人口,包括非洲裔、西裔(西班牙语系后裔)和亚裔的成长率将超出白人人口的成长率。从1995年至2050年,美国新增人口中近90%将属少数族裔人口。整体来说,美国人口将从2005年的2.86亿将增加到2050年的3.94亿,成长率为38%,而少数族裔人口将从8600万增加到1.86亿,成长率为116%。在2005年,亚裔人口为1300万占全国人口4.5%,到2050年亚裔人口将达3400万占全…  相似文献   

16.
《IT经理世界》2012,(21):181-181
36亿!这是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版《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中提到的全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这意味着全球一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使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一系列困扰城市的问题日益尖锐,而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被认为是解决城市病的一剂良方,迅速从概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都市圈为空间地域单元,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系统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ROXY指数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整体人口变动态势及核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及空间演化路径。研究表明,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呈加速态势,城镇体系呈“双核”格局,各区域人口贡献度差异悬殊,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等,人口城市化度稳步提升;京津冀都市圈总体上处于人口向空间分散的趋势变动,人口郊区化特征逐渐显现;北京和天津分别处于人口郊区化向逆城市化的过度阶段及人口城市化向郊区化的过渡阶段,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人口城市化演进更加迅速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化战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实施的两种战略。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镇化战略应该及时升格为城市化战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战略转变的阀值,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强化城镇化与城市化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结合引力模型和现有的文献基础,推导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把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而把城市化划分为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两方面。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表现为正“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不显著,并对其原因予以解释。同时,本文加入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对其影响的直接效应与调节效应,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于通过政府调控机制作用于城市化的效果,同时,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机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聚氨酯工业已成为全球最大聚氨酯市场。2012年,我国聚氨酯主要原料异氰酸酯供应量243万吨,同比上升12%,但因技术壁垒高而呈现跨国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聚氨酯全年消费量达780万吨,同比增长13%,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会略有放缓,但仍将保持8%的增速。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节能、汽车、家电、纺织等产业的消费升级,聚氨酯应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