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我国确立了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国际油价的飙升导致国内油价的上调.面对越来越紧张的石油供应,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煤变油".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但是,国际油价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期货投机对石油价格的波动有很大影响。在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进口石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才可能摆脱国内油价单纯“追踪”国际市场油价的状况。为此,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用市场的手段来抵御市场风险的办法,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建立市场化的风险采购方式。风险采购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一种组合战略,现阶段可考虑采用听证会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定价方式或者通过期货交易方式的运用来确定价格。不论采取何种定价方式,国内油价形成机制都必须从单纯被动的价格接轨向与国际油价形成机制相适应、维护合理油价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2000年6月我国实现了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但现行作价办法的调价时间滞后,价格接轨简单机械,管理模式仍受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影响,造成成品油价格仅是从形式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未实现市场机制的根本接轨,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调节市场供求、事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从管理体制上看,价格管理的指导思想、职能和手段落后于现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仅遏制了现行油价机制的积极作用和应有活力,同时还造成了部分油品价格游离于接轨机制之外,油价体制和油价体系不完整。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以间接管理为主,维护市场4秩序,真正实现服务型管理的新模式,同时,本着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两大集团的定价自主权;联系国内市场状况,实现成品油市场机制的有机接轨;根据不同油品的产销特点,逐步实现航空煤油、石脑油、重油等产品的企业自主定价,并按照市场规则,理顺专项用油的价格。  相似文献   

4.
国际油价的持续波动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冲击巨大, 未来页岩气开发能否承受油价波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技术经济评价的角度, 选取净现值为页岩气开发全生命周期效益评价的指标, 理清国际油价波动对页岩气开发效益影响的传导机制, 通过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 量化油价对页岩气价格、 市场规模、 投资及相关运营成本等开发效益评价关键参数的影响, 结合折现现金流法, 定量研究油价波动对页岩气开发效益的影响程度。 认为虽然现阶段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效益的影响较小, 但当财税政策、 定价机制和市场规模稳定后, 油价波动对页岩气开发效益的影响会更加凸显, 页岩气开发企业应当对油价波动有所重视。 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油价风险, 辅助页岩气开发企业进行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国际油价高企情况下我国油价倒挂所产生的炼化环节的亏损和迎接2006年底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外资进入的挑战,我国开展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虽然市场化是定价机制改革的总方向,但介于我国市场化条件的不成熟,我国应实行逐步实现市场化的方法,同时要注重配套措施的改革,如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建立公平有效的成品油市场,建设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和石油期货市场,我国只有完善了这些软硬件才能真正的实现油价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油价长期趋势的研究表明,由于石油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石油利益分配格局在形成之后一般会保持相对稳定,石油价格涨跌都是在这一既定的分配格局下实现的,以利益分配为基准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在既定的浮动区间内,从总体上来看,油价的高低取决于市场博弈的结果。一旦突破这一理论边界,就意味着既有的分配格局被打破,表明国际格局和国家间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石油利益怎样重新分配,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格局。所以,石油价格不可能长期呈现急剧上涨的趋势,短期内的波动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7.
石油库存储量对油价的作用机制的仿真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系统动力学与回顾模型进行测试,得出石油储备与油价波动具有密切关系,石油储备的存在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急变化,石油储备对国际油价具有实质和心理性的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季度数据,引入非对称协整模型,考察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鉴于油价波动对不发达经济体可能的冲击,还测度了油价的不确定性并探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中国因素”对全球油价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2)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油价下跌所产生的效应;(3)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在油价上涨时表现更加明显。油价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中则不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以上结果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加强油价波动预警与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油价暴涨,油气企业效益普遍明显提高,对于目前国内已经改革重组的钻井行业来讲,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国际钻井工程服务市场的现状出发,初步研究了钻井成本随油价变化的规律,并以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等服务公司效益随油价的变化情况为例,探讨了油价对国际钻井市场的影响,期望为钻井行业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念 《中国石化》2004,(11):14-16
如果说在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中,由于经济的封闭和没有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国际油价的飞涨几乎与中国经济无关,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次国际油价的上涨却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发生在中国加入WTO,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0%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油价”,体会到了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亚太地区正逐渐成为新的全球能源消费中心,我国炼油、石化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我国的石油资源供需缺口和对外依存度正在逐年上升,由此带来的资源风险也在逐年提高。文章通过对国际油价变化的市场和政治因素的分析,提出了21世纪的中国石化工业在石油资源、能源消耗、氢资源利用以及资产投资等方面需要采取的低成本战略,以规避石化行业各种风险的到来,保障我国石化工业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石油价格战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次"反向石油危机"。这次"反向石油危机"并非沙特阿拉伯及欧佩克增产所致,而是由需求危机所引发。实际上,沙特阿拉伯与欧佩克增产早在1985年四季度就已调整到位,而在1986年,沙特阿拉伯或欧佩克的产量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据1986年价格战期间产油国的表现判断,在当前极端市场环境下,产油国集体被动减产不可避免,但在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下,"欧佩克+"减产必然缺乏纪律性,边际油田退出以及需求回暖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会很快被产油国增产所填补。除非石油需求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否则产油国的竞争性行为将会把国际油价长期压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曾兴球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51-54,111
对能源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安全"的概念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能源安全"就是要"以充足而可靠的能源供应和合理的价格,使国家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不受损害",就是要保发展、保稳定,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然而,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国内油气供需缺口增大、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获取海外油气资源难度加大、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以及能源安全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坚持"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构建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体系;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完善应急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结构突变的视角,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规律。首先,运用内生多重结构突变的Bai-Perron检验,发现从1990~2015年的国际原油价格指数、工业投入品(包括金属和农产品)价格指数、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消费物价指数等4个指标均存在结构突变现象。然后,利用退势处理方法去除这4个指标的结构突变影响,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建立了这4个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会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中期内反而会对经济有小幅刺激作用,同时会逐渐拉升我国物价水平;工业投入品价格上升也会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会先拉升后降低物价水平。本文通过考虑结构突变这一重要因素,能更精确地揭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黄伟和  孙立国  司光  刘海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60-65,104
从市场运作模式特点出发,分析了现代石油工业中国际钻井市场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类基本定价模式,并重点介绍了综合服务和联盟两种市场运作模式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总结了综合服务和联盟运作模式的共同特点,即协同工作是前提,鼓励是手段,不断改进作业性能是关键,互利双赢是目的。中国石油钻井市场运作模式应向联盟模式发展,应建立基于改进作业性能的配套管理办法,采用鼓励性合同措施。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钻井市场竞争过程中,应积极寻找国际钻井战略合作伙伴;积极适应国际钻井市场管理模式的需要;依靠改进作业性能而不是降价来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引入IS-LM-BP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因素通过影响石油市场的供需,从而影响石油价格。再采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选择国际石油价格、中国工业增加值、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月度指标对2005年7月~2015年5月国际油价波动的中国货币政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变量间存在均衡关系,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时效性最大,其次是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对油价的影响比M2显著,利率的影响贡献相对较小。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开放度、石油供需市场、供给侧改革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航空煤油的消费呈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对所属部分炼厂炼油能力的扩建,从能力上可以保障国航煤的供应。由于生产航煤的经济性与航煤和柴油的价差相关,从国际上较长时期航煤和柴油的价差看,当航煤价格比柴油价格高140元/t左右时,生产航煤和生产柴油的经济性基本相当。从航煤的价格影响因素看,原油价格直接影响着航煤的价格。由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殊性,航煤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国内石油和油品比价和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评价中“决策油价”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油销售价格是油田开发项目必须及石油石化项目经济评价应采用的重在参数之一,但随着我国与国际原料市场的接轨,近年来原油价格变化非常大,油田开发项目的建设周期又比较长,原油价格常常具有可变性,如何利用该参数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入“决策油价”的概念,并根据对世界的油价史和油价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油介变化动态,确定“决策油价”进行经济评价工作,对冀对进一步开展该类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石油资源将来还会发生匮缺,国际油价仍将只以靠限产维持差断价格,价格随市场短期因素的作用面不断上下激烈波动,但实际上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平均油价将大致维持在以1998年不变美元计算的18美元/桶的水平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平均油价将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据经验判断,国际平均油价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平均价的35%左右,未来的石油仍将是一种战略物资和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在世界一次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