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伊朗两国复交原因极为复杂,可以主要概括为沙伊两国诉求转变、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和中国的大力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对沙特阿拉伯巩固自身在欧佩克中的核心地位、伊朗拓宽原油产量和出口空间有着重要作用。两国作为欧佩克的发起国,恢复外交关系有助于增强欧佩克组织的凝聚力,提升欧佩克在全球石油领域的话语权,还能为中东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降低因局部地缘冲突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建议中国油气企业把握中东国家的和解窗口期,推动中沙能源合作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完善,拓展与沙特阿拉伯在油气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场景;发挥绿色油气田建设、绿电-绿氢-绿色炼化产业链建设的先行优势,加大合作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和炼化产业低碳转型;深化与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合作力度,在进口油气时推动沙特阿拉伯等国带头支持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2009年海外油气上游投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已在全球31个国家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2009年对外投资超过200亿美元。这些投资具有"项目大、领域广、方式多"的新特点。2009年海外作业产量预计突破1.1亿吨,权益产量约5500万吨。中国与资源国的政府间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签订了相关贷款合作协议,开创了"政府指导,商业运作,金融促贸易,贷款换石油"的互利双赢新模式。中国企业在中东两个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伊拉克和伊朗获得了油气投资的重大突破,为今后海外油气业务再次取得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中国公司成功进行11起油气并购项目,交易金额近160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中俄原油管道和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基本完工,为未来保障中国原油供应安全和进口渠道多元化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世界主要油气富集地区发生剧烈动荡、海外项目经营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保持了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海外油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在继续与重点资源国开展合作的同时,与周边国家的政府间能源合作在2011年取得了新的成果;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在多领域拓展国际油气合作,民营企业对外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政策走向及对华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形势和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迫使俄罗斯-中亚国家调整油气政策,总的趋势是吸引投资以保持产量平稳,扩大国际合作以寻求新的市场机遇.作为重要的油气出口地区和中国的重点油气合作对象,俄罗斯-中亚地区的油气行业政策调整对双方的油气合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中国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环境,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调整合作方向,积极拟定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与俄罗斯-中亚国家进行协调,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能塬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中国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是中国最安全的能源进口来源地。但中俄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却十分复杂。文章就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4条建议。同时认为两国油气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降低因政治因素给能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中东非洲地区天然气合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非洲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气产地和出口地.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进口总量也迅速增长,中东非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进口LNG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未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在建LNG接收站生产能力的释放,我国从中东非洲地区进口LNG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与中东非洲地区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在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从保障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建议中国政府和油气企业实施中东非洲地区长期天然气合作战略,灵活利用多种合作形式参与该地区特别是东非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同时适度增加LNG储备、加快推进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俄油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中俄经贸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但面临合作领域局限、合作方式单一、油气田开发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力、天然气进口价格可能大幅上调、俄未来政局变化和利益博弈以及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利于扩大和深化中俄油气合作.建议构建中俄能源合作安全保障与协调机制;加强中俄油气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降低风险;完善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的定价方式;加快推进能源改革,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增强我国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土库曼斯坦油气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自1992年独立以来,该国一直实行“能源优先”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油气产量稳步增加。该国计划2003~2020年投资630亿美元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其中256亿美元通过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由外商直接投资;到2020年生产原油1亿吨,天然气240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世界各国石油公司与土库曼斯坦开展油气合作提供了商机,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土油气合作,对于中土两国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战略意义。为此,对中土油气合作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些对能源产业依赖程度较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中亚国家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环境下,哈萨克斯坦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土库曼斯坦加快实施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天然气化工步伐减缓.中亚地区是中国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主体趋于多元、领域不断拓宽,能源领域产能合作取得突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亚地区的经济风险上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不明朗,来自美日等国的能源博弈加剧,能源合作亟待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申奥艺  谢宇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10):37-41,109,110
加拿大油气资源蕴藏丰富,产量增长和出口潜力巨大。但加拿大油气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在美国能源独立的背景下,亟需开辟新的出口市场。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世界油气需求量大且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油气市场价格较高,是加拿大最理想的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油气需求稳定增长,未来资源供应缺口较大,加之进口石油依赖中东等欠稳定地区,且运输严重依赖海运,石油安全形势严峻。中加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推动双方在油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向亚太出口油气的关键是建设Gateway管道项目,而推进该项目的关键是获得途径地区土著居民的认可。针对当前加政府对外资出现的摇摆态度,作者认为中国需要耐心和信心,但也要做好投资风险防范,主要是建设亚太管道过境印第安领地的风险、油砂开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风险以及地缘政治等引起的政策改变的风险,并建议要抓住时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动加拿大西海岸油气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其成员国已探明原油储量约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42%,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3%.近几年,该组织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外交领域不断扩大,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国际能源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成员国经济蓬勃发展.海合会六国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金融危机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经贸与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2134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和能源格局继续深刻调整。中东地区进入动荡变革新周期,油气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北非地区因埃及再陷内乱导致政局动荡加剧,西非地区“石油魔咒”的束缚趋紧,东非地区油气合作政策趋紧但油气合作前景广阔;中亚一俄罗斯地区宏观环境总体良好,中俄油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拉关地区有控制地开放合作政策,北美地区LNG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关洲油气合作多元化发展局面愈加明显;美国重返亚太加剧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澳大利亚成为全球LNG建设成本最昂贵的地区,中国石油企业在该地区油气生产运营遇到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日韩三国同在东北亚石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使三国均中日韩能源合作的利益交汇点以及合作共赢的理念,相互协调能源政策,确定石油资源储量贫富不一,自身石油优受到供应安全隐患的威胁,惟有加强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展地区能出区域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原则、势不尽相同。对区外石油的依赖,特别是对中东合作,才能改善本地区的能源安全状况。文章对源合作提出若干建议。认为只要三国能够确立起任务和实施途径,使各国在发展能源产业、维护能源安全方面拥有共同的多边能源合作目标、清晰的利益确定和有效的合作方式,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与合作定会取得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东是世界能源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世界能源的重要通道,是热点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中东各国与大国关系错综复杂.2010年底以来,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政局发生大规模动荡,不安定的因素还在发展.中国企业开展油气合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建议中方要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宣讲互利共赢的理念;深入研究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主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努力争取在国际能源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尽快使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重视人才和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驻在国法律法规、外语水平好、善于交往合作的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做好海外投资的前期调研,做好风险规避和安全管理工作,重大项目要积极争取双方政府的支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尽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向专业化和高端化项目发展,向高端技术管理人员输出方向转变,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俄罗斯燃料能源工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比1999年增加了5.9%,达到3.23亿吨;石油加工量比上年增加570万吨,达到1.745亿吨;石油出口总量(含过境出口1410万吨)达到1.45亿吨。天然气比1999年减产5.6%,总产量为5842亿立方米。多项跨国输油气项目和国际合作进展顺利;与欧盟以及与亚洲国家在燃料能源领域扩大合作的“能源外交”工作已经开始。俄罗斯燃料能源工业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强调必须保证增加资源的生产,另一方面强调切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此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加高新技术服务和生产,同时继续实施有组织和有技术保障的能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世界地缘油气宏观格局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亚大陆中部从中东经中亚(里海及两侧)到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和西西伯利亚的北北东向地带是世界油气的供应中轴。21世纪中后期,这一地带将向东扩展,呈现“中东-中亚-俄亚洲部分-北美北部”的一个新月形油气供应带。油气供应中轴向其两侧输出油气,构成了世界油气贸易的主要流向,并与西侧组成大西洋油气供销区,与东侧组成亚洲和太平洋供销区。大西洋油气供销区内油气自给性强,油气来源相对分散且对中东的依赖程度降低。亚太油气供销区内对中东油气的依赖性较大,石油消费需由外区的补充供应得到满足。中国位于亚太油气供销区中部,应与东盟、东亚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在现有的良好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油气合作;应继续发挥独特的地缘、技术优势,加强与中东、拉美,俄罗斯等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参与相关石油项目的建设与开发、进一步推动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北极地区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俄罗斯北极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资源潜力以及中俄(北极)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机会与风险,提出在北极地区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4点建议:1)在俄北极西部加大亚马尔半岛、格达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参股力度,提升“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水平;2)在俄北极中部,常规与非常规并举,加快推进新兴勘探区油气勘探开发合作;3)推进双方在俄东部低勘探程度盆地开展联合油气普查和资源评价工作;4)推进技术合作攻关与交流,拓展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4年底, “一带一路”区域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3077.1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325.7万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球石油、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56.3%、58.2%.基于油气资源潜力和重大油气新发现,优选出“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的重点含油气盆地,并进一步优选有利于勘探开发的目标区.“一带一路”是目前和未来中国油气进口最现实、最主要的来源区,是中国境外油气合作的优先目标区.应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加强与国内油气发展战略的对接,带动形成国内外、东中西联动的油气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曾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基地,随着地区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的能源格局变化,东南亚对国际能源体系的影响力相对降低,其在国际能源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油气生产消费和能源运输两个方面.当今,中国与东盟油气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应该在已有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开展油气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合作,创新南海油气资源合作思路,共同构建“能源命运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伊朗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和巨大的天然气开发潜力,截至2006年底,伊朗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28.13万亿立方米,2006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05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伊朗为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加大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力度.伊朗依靠自身的地缘政治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能源企业的合作;合资修建天然气管道,完善能源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油气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伊朗与我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各自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