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在产业经济、科技经济、民营经济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连续增产,汽车、电信、农产品加工、医药和生物制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民营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经济思想,这些思想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科学地规划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问题,为吉林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成分比重过大的客观现实,文章指出,在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所有制结构过程中,应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战略。文章在简要分析了东北民营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发展东北民营经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值实施振兴吉林省战略的初始之时,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有必要对如何采取适合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发展政策与措施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吉林省的金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以此来增强金融对振兴吉林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6):F0002-F0002,I0001
2006年,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油气产量达到613万吨,攀上了建矿46年以来的最高峰,为实现"681"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全口径销售收入实破200亿元、利润116亿元、税费64亿元,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推动全省经济更快地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现象,分析了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良文化观念,主要表现在传统观念歧视、创业文化意识不强、信任文化缺乏3个方面.提出政府首先要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发展规划,其次确立传媒指导思想,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亲商文化理念与信任文化,最后整合创造传媒资源以传媒影响促进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产生,形成创业文化合力.发挥传媒引导作用,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羁绊.  相似文献   

6.
宫剑  李政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9-22
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特征.实现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民营经济的腾飞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本文以资源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政策与服务环境和观念与文化环境作为东北地区民营企业成长障碍的分析框架,透视制约该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给地方各级政府和民营企业家提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构成东北地区民营企业成长障碍的各种因素是彼此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所以要消除这些障碍,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任何一方面努力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村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必须在实施农业标准化方面率先突破,有所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做大做强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分析吉林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吉林振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优化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速的重要力量.然而就全国经济整体来讲,民营经济的发展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优越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和体制环境;大力改善民营企业内部结构,改进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在大连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负责同志,部分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联结工农、城乡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德州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创建了德州模式,民营经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民营经济大发展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相结合的用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力军作用的建议等,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