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动者至今在很多领域和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和保障。"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理念,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社会保护。国际权威组织对体面劳动给出的定义是:根据就业人员自身和其所属集体的条件,可以保障其自由、安全、尊严和公正的劳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总书记的指示正在得到落实,我们也相信一定能够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动者至今在很多领域和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和保障。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理念,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社会保护。国际权威组织对体面劳动给出的定义是:根据就业人员自身和其所属集体的条件,可以保障其自由、安全、尊严和公正的劳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总书记的指示正在得到落实,我们也相信一定能够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3.
《煤炭经济研究》2010,(5):65-65
"体面劳动",即decent work。其定义是,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体面劳动”,就是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让广大职工更多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职工体面劳动是工会的神圣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上说,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尤其在一些民营和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事故频仍,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超长加班司空见惯,拖欠工资屡禁不止。在今年的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习近平副主席4次提到了体面劳动。这似乎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待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这归根结底在于体面劳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出来的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新理念,是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舒适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根据自身实际,适时提出并督促践行以“生产有安全感,生活有舒适感,在家有温馨感,在外有自豪感,做人有责任感”为核心的“五感”理念,在维护职工利益、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制的推动和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尝试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一方起诉用人单位的案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恶意诉讼"事件频繁出现,劳动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与日俱增。本文针对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者一方提起的恶意诉讼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几种典型的恶意诉讼现象劳动关系:在劳动者求职和入职环节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性质究竟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一定要清楚明确。有少数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岗位,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混淆事实。例如,有些提前退休人员、与第三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等在求职(全日制工作岗位)过程中,不如实提供个人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一种是广义的社会劳动关系,即人们在社会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等;另一种是狭义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简单地说,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理念的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公平分配是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提出了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即用人单位对于同一工作岗位、付出相同劳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体面劳动的机制,也存在着这么一种常态:由企业单方面向劳动者定待遇,不尊重国家的有关规定实施工资标准,资本与工资严重分离,不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随意扣押劳动者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以及随意定押金,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心所欲地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社会的出现是智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智力劳动具有极强的资源性、创新性、独立性和全面性,它的产生机制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社会科学化、全民教育化发展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智力劳动必须对传统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这一现实问题人手,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这是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巩固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增进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颇具争议的新法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反复酝酿之后,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基础: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但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市场对劳动关系的自发调节并不能达致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契约。因此,通过增强劳动者的结社力量,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文章阐释了集体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途径,并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对集体谈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已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发生劳动关系时,通过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续订、终止、解除等各环节的工作,来规范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劳动关系,从法律上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界限,既充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是促进劳动关系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一、劳动关系的确定劳动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管理、服务等。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所具有的在…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生存利益是人类社会共生共存的基础,劳  相似文献   

18.
一些企业近期不约而同地给员工加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呼吁和推动关爱生命、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大环境下,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的一种补偿,同时也是对体面劳动理念与潮流的积极顺应。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劳动关系所研究的是企业与劳动者的相互关系,在西方国家称为劳资关系。企业劳动关系的内容很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地位及相互结合的方式;二是明确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权、责、利;三是建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及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同的社会经济母体孕育出不同的企业劳动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传统计划体制中,企业劳动关系是一种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由国家对劳动者统包统配,企业与劳动者不能自主相互选择的行政依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为基础,必须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本质上是劳动者的组织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只有社会劳动问题才是这个组织的支柱和灵魂。对劳动和劳动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 ,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