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日益壮大的农村进城务工队伍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必然会对城市居民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劳动力供求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入对城市居民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但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一部分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机械性理解,即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是绝对性的无限,指出其中存在的理解误区,反对盲目套用刘易斯模型,并得出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具有相对性和有条件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区分工作异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劳动收入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认为非劳动收入的提高将减少家务时间的配置,增加市场工作刚性家庭的闲暇时间,但对市场工作非刚性家庭闲暇时间配置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市场工作的异质性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利用CHNS2006年的数据所作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劳动收入水平的提高一致地减少了所有家庭的家务时间,同时导致在政府及国有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工作的家庭闲暇时间减少,但引起在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私营个体企业工作的家庭闲暇时间配置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生存视角还是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实现劳动供给都具有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劳动供给与工作搜寻的关系分析,认为劳动供给是工作搜寻行为的目的,工作搜寻行为对劳动供给起着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发挥好统计职能,为企业提供经济运行和经营决策需要的统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统计信息保障,是统计工作的职责,也是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现代统计工作,不仅要为企业提供内部统计信息,还要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当好经济决策的参谋,使企业“知己知彼”、“耳聪目明”,帮助管理者在复杂的形势下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作—家庭平衡的企业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已经通过网络渗入家庭,员工面临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影响组织绩效和生活质量。工作—家庭平衡作为企业家庭伦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制度设计的中心问题。对工作—家庭平衡制度安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平衡还没有成为政府、企业和员工的共享信念,制度设计失去社会价值观基础;弹性工作制是有效的正式企业制度;家庭照顾福利是无效的正式企业制度;经理须持之以恒支持员工平衡工作—家庭需要、控制因享用工作—家庭平衡福利而带来的负面职业生涯后果。两者是有效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培育以工作—家庭平衡为核心的企业家庭伦理管理哲学、提供家庭照顾福利作为公共制度供给;企业进行系统的组织文化改造;员工培育照顾家庭的应得权利感。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班子能否紧紧抓住落实长效机制的契机,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党建对企业经营工作的有机融入.增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力,使之在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上开花结果,是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应该认识到,长效机制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的成果,一个理论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性、制度性。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把长效机制这一教育活动的成果运用、落实、融入到党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工作之中,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真抓实干,抓出成效,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对于一个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民工这一特殊的劳动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征及其移动分析入手,对"民工荒"问题的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关于"民工荒"解决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引入空间维度的经济学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假设了一个没有空间的世界。克鲁格曼认识到考虑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他构造出一个描述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用于解释制造业的集聚现象。在引入空间维度的经济学世界,运输成本是克服空间障碍所花费的成本,运输成本必然要进入描述人们经济行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经济过程是规模经济、运输成本、产业间分工和市场范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需求和供给仅仅是该动态过程的一个侧面,与其说存在静态均衡,不如说存在变化的趋势或方向。引入空间维度的经济学更接近现实的经济,可以解决不考虑空间维度所导致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困境,可以更深入地说明专业化分工和贸易现象,可以更深入地解释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钻探进尺和成本一直是钻探和地质工作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利用孔底动力螺杆钻具组合进行定向钻进,可大大降低钻探费用。本文主要从螺杆钻具理论和实际工作特性的分析和公式推导,并经实验验证,得出了提高钻探工作效率的方法:现场应用中,应尽量使螺杆钻具工作在其工作点附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因素所引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统计分析,更加科学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和减员增效对于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工提升效率的角度分析就业与产出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更多的劳动者参与社会大生产,分工更为细致,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这个边际产出效应会先递增再递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分工水平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如果十八大之后的改革措施能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同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扩大市场规模以吸纳更高程度的分工,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工业化理论为制定工业化战略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本文聚焦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从思想脉络和发展规律角度探求该理论的动态演进和深层机理,以期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学理性研究。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农轻重协调发展理论(工农业关系论与农轻重次序论)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理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农村工业化论、新型工业化论、四化同步发展论)的主要观点和历史演进,并剖析了每个理论观点背后的主要依据。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伟大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业化驱动理论引领工业化道路理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玲  刘萍  蔡应洁  袁翔 《电力技术经济》2010,22(4):56-60,65
供电企业现行劳动用工方式存在弊端,提出了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统一的岗位和薪酬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通员工成长通道,促进企业和员工和谐健康发展,解决供电企业用工矛盾,化解企业用工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外合成橡胶的供需状况,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With reference to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gend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in food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companies in the supermarket supply chain. Burawoy's concept of ‘factory regimes’ is utilised to explore the broader context of labour process change in inter‐linked organisations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new despotic or coercive regime characteristics are emerging that weakens the power of both suppliers and labour. In revealing changes in the nature and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regimes within these organisations, the article exposes the connections and linkages between workplaces as distinct moments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of capital.  相似文献   

18.
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也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供求理论,只有同时具备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才能形成现实承包地流转。从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的微观角度出发,参与交易的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需要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才能做出合理决策。他们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其在承包土地流转市场中的行为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内外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在承包地流转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因此,构建与完善承包地流转的供求机制是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基础性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世界苯胺生产能力约为3840kt/a,主要用于生产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国内苯胺生产能力约460kt/a,目前需求量约为340kt/a。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苯胺消费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预测,随着未来MDI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调整加快。2006年我国苯胺生产能力将达到950kt/a,而总需求量预计为730~740kt,因此,建议我国苯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1)增加向周边国家出口苯胺及其下游产品;(2)适当扩大中小型苯胺装置的生产规模,并配套生产下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龙煤集团鹤岗分子公司党委面对企业十二五时期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企业党委工作的具体实践,并提出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