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合理的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制度以及排污权定价机制,是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借助博弈图式探讨了不同价格条件下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策略;分析了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初始排污权分配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实现总量控制的目标,还是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初始排污权的合理、有效分配.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初始排污权分配方式的比较、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下的初始分配、初始分配对市场垄断力的影响、对产品市场的影响及其定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提出了在初始排污权分配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随机性,排污交易市场同样存在随机现象,因此,我们在考虑政策工具的选择时,必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才较为合理.本文建立了排放交易市场的分析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减排政策和许可证交易之间存在的时滞矛盾以及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存在的与未来无约束排放有关的不确定性问题.模型的目的是分析不同政策在设计排污交易市场时的作用.分析者通过设定两个主要政策参数:排放目标和交易最高限制价格,强调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政府规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用于控制排放总量的政策参数最易受到某种非确定因素的影响,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无约束的总量排放,而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两种参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互补作用.当不确定性较小,调整最高交易限制价被证实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时是无效的,而当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时,设定排放目标对控制总量也是无效的.研究也发现,在目标控制和总量控制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共性,即减少排放总量不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个发现为我们在制定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提供了现实选择,而这个市场必须是能够实现每单位最大排放量和总量排放目标的最优组合结果.  相似文献   

4.
解析排污权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污权交易兼有保证环境质量和经济激励两方面的优点,在环境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排污权商品进行理论解析,以论证在我国推广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电力工业实施SO2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和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手段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手段。与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在我国电力工业实施排污权交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可以缓解电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十分有必要在电力工业实施排污权交易。但是目前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还有待完善,排污权交易管理系统也没有建立,属地管理的原则也不利于排污权跨省交易。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有偿转让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自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开始步入有偿转让的道路.浙江嘉兴的排污权交易中心于2007年底正式挂牌后,江浙地区在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保护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随着江苏太湖区域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在2008年1月1日的试行,我国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开辟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是利用产权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市场手段,对我国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采取措施大力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外部性控制策略分析主要环境经济手段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是最典型的负外部行为。本文分析了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控制环境方面负外部性两种策略的分歧,对比了以这两种策略为理论渊源的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异同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实验经济学方法的出现和大量应用使市场交易制度问题研究得以深入,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市场交易制度与市场结构共同影响市场绩效是对传统的SCP分析范式的修正.交易制度可以将需求因素作为一个形成市场绩效的力量和评估主体,使对市场绩效形成的考察更加全面、深入。本文据此构造了市场交易制度影响市场绩效的假说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证明。这一假说可以成为分析市场绩效、设计市场交易制度、制定政府规制和评估制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国务院印发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8月6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8号,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中的作用,促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有效减少.提出到2015年底前试点地区全面完成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权核定,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消费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和管制,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为了将消费因素纳入减排框架,本文基于总量管制和交易机制(Cap-and-Trade Rules)构建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均衡问题,以及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消费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会收敛于理论竞争均衡价格,即临界碳价;消费排放权交易能够激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有利于创造低碳需求,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给出启示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Managing carbon footprints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re is a broad consensus that mankind must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arket-based mechanisms to curb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firms manage carbon footprints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under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echanism. We deriv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and analytically and numerically examine the impacts of carbon trade, carbon price, and carbon cap on order decisions, carbon emissions, and total cost. We make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numerical examples and provide managerial insights fro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交易的石化产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及其进展,讨论了石化产业与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关联,揭示了不同产能减排对绿色企业效益的贡献和期望。通过石化企业的碳减排对策分析,提出研究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注重企业碳排放额度配置,突出装置型碳减排和综合低碳技术并重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建立碳排放普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为从全国范围内减少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之差及净碳排放量,提出了建立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以系统动力学流程图说明了该机制的运行情况,并从交易市场建立、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出了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炭经济研究》2014,(2):46-49
介绍了国内首次动力煤期货交易的背景及交易过程,指出了本次交易实现了动力煤期货交易的"三大探索""三大保证"和"两大结果",并对本次交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碳汇交易机制在西部生态补偿中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瓶颈日益凸显,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补偿,但市场化补偿长期缺位,补偿远远低于生态效益产品的成本.碳汇交易的市场化机制,给西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确立,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碳汇交易发展前景,结合西部的碳汇存量及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了西部发展碳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While most insider trading is routine and legal, investors still treat it as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rm's prospects—they assume that trades reflect managers' attempts to profit from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sider trading as a mechanism to appropriate rent from R&D advances. We analyze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over 134,000 insider‐trading events and find that insider purchases generate larger positive stock price reactions for R&D‐intensive firms. Investors seem to assume that managers use insider trading to appropriate rent from R&D breakthroughs. We discuss how shareholders may prefer this rent appropriation mechanism over other forms of compensation that directly reduce the firm's income.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销渠道的迅速发展和多渠道变得越来越普遍,消费者研究不仅要关注产品选择,还要去理解消费者进行渠道选择的理由。文章以证券交易为例,从顾客的角度来研究个体消费者对渠道的感知。通过间接研究(对学术和实践文献的回顾)和直接的消费者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识别出了一系列的感知成本和收益。认为,证券交易中的渠道选择取决于下列因素:服务质量,价格,时间/精力成本,便利性,感知风险,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