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演进与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间关系的界面规则是动态演进的,组织间学习是界面规则演进的背后机理。本文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动对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影响,指出组织间关系网络成员长期重复性的互动是界面规则形成的基础,并重点探讨了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自组织演进过程,揭示出界面规则的演进是组织间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组织间关系界面之间相互转换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并对界面规则演进的内在机理——双元模式和组织间学习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组织间关系: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的获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概念的提出大大地拓展了获取企业内生性成长中各种资源的空间。本文通过价值界面、关系租金的模块化生产范式和关系型交易范式的分析,指出了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对于帕累托边界外推、埃奇沃思方盒改进的经济学意义,并进一步得出了价值界面构成与关系租金获取的四维模型,为网络创新提供了积极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组织合作是常态。如何构建高效的组织间关系是现代组织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文章从组织间关系内在建构出发,表明组织间关系演进实质是显性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的进阶过程。以此为基础,指出组织间关系演进遵循信任、关系依存、承诺路径,而复杂动态性、组织文化及网络嵌入则是组织间关系契约进阶和演变路径的动力机制。并分别结合三对组织间关系的演进实例对演进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性分析,从而为剖析纷繁芜杂的组织间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和关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本文在扩展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以关系、互动与协同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治理逻辑模型,进而分析了治理机制与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使网络组织的治理实践落脚到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  相似文献   

5.
组织间关系的拓展与演进:基于组织间知识互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竞争力更多来自于知识层面,知识整合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能力。本文从产品知识基础的复杂性出发.根据其与组织知识领域的关系以及组织间知识的互补性划分出组织间知识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不仅对知识利用中的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的组织间关系进行阐释.还提出了基于组织间共同进行知识开发的组织间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从而将组织间关系的市场与科层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由科层、市场以及共同体构成的三维空间,并由此构成了组织间关系的组合。最后.本文结合日本相机制造业的发展对组织间关系组合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特定组织模式以及要素特征两个研究视角对组织间关系与创新绩效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针对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从上述两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基于此,提出组织间关系与创新绩效研究的概念模型与实证构想,研究设计更为关注组织间关系的动态性、演进性和周期性,侧重阐释组织间关系的全生命周期演进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多层次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组织间关系为视角探讨管理学近百年来的演进脉络与发展创新,认为管理的对象即以人为主体的岗位、部门、组织各层面由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外溢,并使管理形式呈现出点—点、点—链、点—网,以及多形式网络关系的跨层次特征。组织间关系管理手段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关系识别、构建、维持和优化的协调系统,并且,管理内容、知识资源共享互动问题日益突显和受到关注。在分析管理学演进与创新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组织间关系管理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构成要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跨组织资源与企业合作:基于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本文针对企业资产专用性风险与垂直一体化分解之间的矛盾,提出应当用跨组织资源来探讨企业之间合作的本质。这种资源依赖于企业合作中的网络关系.并随着关系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性质。基于跨组织资源,我们对企业合作中的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跨组织资源化解了资产专用性风险与一体化分解之间的矛盾.并推动了企业间合作的实现。本文提出,跨组织资源是在特定的机制与环境中创造租金的,同时对组织环境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而跨组织资源与其所嵌入的企业合作网络之间是一种互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内在动因: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间关系的形成不仅为成员企业带来利润,更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视角看,组织间关系的形成是为了弥补当今不完全市场缺陷的制度性工具,其本质可以视为单个组织通过组织间关系的形成获得帕累托边界外推所产生的超额租金,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一般均衡和企业间交易的利益最大化。组织间关系的形成一方面通过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而推动帕累托边界的静态变化,以弥补当前市场中的各种市场失衡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产生正外部效应的同时,改变了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市场结构,实现帕累托边界动态外推的演化过程,由此解决市场失灵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引入帕累托作为分析工具,构建一个组织间关系形成动因的解释框架,以期从本质上解决企业组织理论对组织间关系形成动因分析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关系资本、组织学习与研发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发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大量研究发现,参加研发联盟的企业的绩效却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关系资本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利用142家企业调查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关系资本和组织学习是提升研发联盟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关系资本构建的途径包括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其中关系资本与契约治理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与关系治理具有线性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开展的组织学习不仅受到自身学习意图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关系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已由“股东至上”的产权治理演进为“利益相关者”的超产权治理,由单一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治理向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演进.企业价值评价也由财务指标逐渐转向非财务指标.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企业当着力构建公司的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顾客网络关系,并以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点,根据不同的网络关系,实施分类治理,协调、维护好各种网络关系,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公司利用各种网络关系攫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致力于企业“Key Stone”角色的建设,保持企业的“常青基业”,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orporate technology allian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t argues that alliances are access relationships, and therefore that the advantages which a focal firm derives from a portfolio of strategic coalitions depend upon the resource profiles of its alliance partners. In particular, large firms and those that possess leading‐edge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re posited to be the most valuable associates. The paper also argues that alliances are both pathways for the exchange of resources and signals that convey social status and recognition. Particularly when one of the firms in an alliance is a young or small organization or, more generally, an organization of equivocal quality, alliances can act as endorsements: they build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value of an organization's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thereby facilitate the firm's efforts to attract customers and other corporate partners. The findings from models of sales growth and innovation rates in a large sample of semiconductor producers confirm that organizations with large and innovative alliance partners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wise comparable firms that lack such partner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tus‐transfer arguments, the findings also demonstrate that young and small firms benefit more from large and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 partners than do old and large organization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治理伦理与公司治理:二维治理结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制度性机制为单一维度的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行为所暗含的“私人安排”的分析,将伦理参数导入公司治理的机制体系,建立了一个扩展成的“二维治理结构”。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指出“治理伦理”标准化和职能化,以及提高伦理治理强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合约的制度基础、演进机理与治理效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最优公司治理合约是人们在给定局限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制度基础就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给定局限条件。社会制度基础主要影响产权界定类型和界定效率,进而决定包括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在内的总交易费用以及交易效率,导致人们所选择的公司治理合约形式不同。特殊关系治理合约和普遍关系治理合约是两种典型的治理合约形式,其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的值不同。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是相互替代的,科学选择治理合约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总交易费用。社会制度基础发生变化,最优的治理合约形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制度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简单模仿他国的经验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治理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单个企业的末端治理,也可以是具有纵向关系的企业间合作治理。后一种环境治理组织方式在激励机制、节约信息成本和治理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环境治理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借助交易费用理论.从供应链的视角考察具有纵向关系的企业间合作环境治理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供应链上环境治理的驱动者与驱动方式的选择问题。分析表明.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政策是末端治理政策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替代。但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政策必须能够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环境治理的交易成本.并依据纵向关系或供应链的组织特征而有所差异.才能提高企业问协调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件企业R&D治理边界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价值升值及其产权的认可与实现,导致传统的公司治理活动由企业高层向下延伸到了企业的R&D活动中。本文通过探讨“公司治理”的本质及其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区别,较为科学地界定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并论证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边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构造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结构要素,并对其进行了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