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制度生产力的体系及其测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生产力是制度规范、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而激发人们创造力正确发挥、发展的能力。制度生产力的体系,包括对人的创造力发挥进行驱动导向的整合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发挥的激励力,保障人的创造力有效发挥的规范力,对人的创造力进行整体培育的开发力,对人的创造力发挥提供适宜、协调的环境条件的协同力,为人的创造力的增长而不断提供扩大的自由发展空间的更新力。它们可分别以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2.
统计指标在统计学范畴内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个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包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3个要素,一般运用于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中;另一个是除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外,还包括数值,一般运用在统计分析与实务中。统计指标按所说明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的  相似文献   

3.
典型Ⅱ型系统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的条件常常难以满足,须首先将其改造为典型Ⅰ型系统;按动态指标,典型Ⅱ型系统可等效为二阶振荡环节,在其外环的校正中应设置串联二阶微分环节与其对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典型工程造价指标误差分析入手.阐述了利用类似工程预算法计算异地同类工程造价指标的方法.认为典型工程造价指标可以实现在全国地级市的动态发布。  相似文献   

5.
基于MIE的动态指标体系构建与灰色综合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现有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和制造业的特点,针对一次性评价这一缺陷,提出了基于MIE的动态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且运用AHP和灰色综合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MIE动态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实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水平相一致,证明了所建立的动态指标的正确性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业投资项目评价核心指标体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佑元  颜实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144-147
投资项目评价是企业投资决策的数量依据,如何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本文主要比较了工业、农业、商业投资项目的核心指标体系选择与辅助指标体系选择,提出了企业投资项目指标体系选择的一般程序,为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化国有企业要求培育企业家队伍,而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评价。本文通过企业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评价方法的设计等方面的论述,对企业家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动态量化控制使得整机、零部件性能得到加强,齿轮传动达到精确范围值,表述为:材质——热膨胀——量化指标——润滑条件;不同材质其热膨胀系数、量化指标、润滑条件不同。我们提出齿轮副终极测量,其数模建立在曲柄不平衡作用的内切圆上,类似斯坦的圆链,几何偏心Σe导致啮合滑行距离增大,游隙,测隙指标改变;这时采取修正轴承游隙,减小啮合滑行量,效果颇佳。另外,动态润滑可满足交变载荷要求,是降低季节性损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2012年度中国钢铁产业表观性集中度指标、内涵式集中度指标进行了梳理,对影响集中度指标的产量因素、企业重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提出了新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其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上已利用了钢铁工业指数对钢铁工业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而我国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工作刚刚起步。我们通过多方面收集与钢铁工业有关的月度经济指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中筛选出钢铁工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并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CI)方法构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景气指数,以期为政府、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准确判断钢铁工业发展形势,有效预测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动向,正确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力度及经营方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刍议企业动态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商业竞争规则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实施动态竞争战略,培育动态竞争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楠  张军  解鹏 《河北工业科技》2018,35(3):178-184
为了充分发挥Agoraphilic(AG)算法的优越性,使其可以在动态环境中有效地进行路径规划,对传统AG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计算自由空间力时增加了机器人和动态障碍物之间的相对速度分量,该分量可分解为2个方向的分力,一个分力使机器人向背离障碍物的方向运动,另一个分力使机器人向垂直于障碍物的方向运动,充当机器人绕行的动力。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将改进的AG算法和几种其他动态路径规划方法进行了对比。改进后的AG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迅速躲避动态障碍物,有效地进行动态避障。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动态环境中机器人躲避动态障碍物并到达目标点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相比,具有路径长度更短、耗时更少、路径更平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强夯法对大面积回填土建筑场地地基处理,由于加固效果显著,强夯处理后的回填土承载力及沉降量均能满足基础结构设计要求。针对目前强夯法在哈尔滨地区应用较少,未来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程会不断增加的情况,以哈尔滨某新建小区的工程实践为例,对新建小区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的施工程序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动态能力观"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组织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和组织理论学家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这一问题与现象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范式基础上阐述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论架构和构成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发展、理论积累和实践创新。本文归纳了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并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过去10年间有关动态能力观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分维。揭示出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高管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显性激励为主。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应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对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达到极值之前,控制权激励以积极性为主导从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此极值,控制权激励的消极性逐渐凸显,转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因此,保持适度的控制权激励力度、并对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进行合理配置是提升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副食生产线酱油生产进行控制的方法,即通过水雾对曲料做循环吹风,采用多点温度检测的方法,提高了测温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通过电机变频和调整风门开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进风量的调整;采用动态输出显示模块,实现对各个参数的动态输出和静态显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对多模态动态过程故障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局部近邻标准化的动态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应用DLNS方法标准化样本生成标准数据集;其次,利用动态方法将标准数据集构造成动态矩阵;最后,使用SVDD方法建立基于空间距离的统计量进行故障检测,应用DLNS-DSVDD方法对一个数值例子和田纳西-伊斯曼过程(TE过程)进行仿真测试,并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LNS-DSVDD方法在具有更低的误报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故障检测率,平均误报率为2.2%,相比于SVDD方法降低了2.1%,平均故障检测率为88.2%,相比于SVDD方法提高了38.5%,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控具有多模态动态特征的化工生产过程。DLNS-DSVDD方法可以有效地剔除数据的多模态结构并且准确地捕获样本中的动态信息,为提高SVDD方法在多模态动态过程中的故障检测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考虑腐蚀缺陷的冰区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模型,并基于Bayes理论研究检测与维修对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更新。以疲劳寿命为控制量,确定基于断裂力学方法的冰区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功能函数;分析腐蚀对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的影响,建立考虑疲劳与腐蚀交互作用的冰区平台动态可靠性模型;基于Bayes理论对腐蚀预测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腐蚀模型实现对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更新。最后以渤海一平台为例,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其动态疲劳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检测与维修资料进行更新,结果表明由于疲劳和腐蚀的作用,平台可靠性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迅速下降,检测与维修均对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dynamic capabilities can give the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this effect is contingent on the level of dynamism of the firm's external environment. A nonlinear, inverse U‐shaped moderation is proposed, imply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strongest under intermediate levels of dynamism but comparatively weaker when dynamism is low or high. This proposition is tested using data on allianc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y, two specific dynamic capabilities widely recognized in prior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longitudinal key informant data from 279 firms support the account that these dynamic capabilities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moderately dynamic than in stable or highly dynamic environment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