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强碱与弱碱成垢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见垢时机晚于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且相同PV数下,见垢井比例低于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采出端垢质成分以钙垢为主,而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采出端初期以钙垢为主,中期以钙垢和硅铝垢并存,后期以硅铝垢为主;随着三元段塞的注入,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碳酸根、碳酸氢根、pH值、钙镁和和硅离子浓度浓度变化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大庆油田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大庆油田三类油层的具体信息,其次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角度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类油层中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应用相比于水驱技术总采收率要提高16.99%,同时三类油层三元复合体系中注入顺利,油层本身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此外三类油层聚合物的吸附量与一、二类油层聚合物的吸附量相近,通过综合分析三类油层总活性剂的吸附量为20%,所以在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类油层表面活性剂吸附连对采收率所产生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实验的方式明确了三元复合驱能够被应用于三类油层且具备一定的技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简述了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和驱油机理,对三次采油新技术中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弱碱三元复合驱及无碱二元驱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三元复合驱作为一种成熟的三次采油方法,其与地层的配伍关系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使用大港油田天然岩心进行弱碱三元体系注入能力评价,确定数个渗透率级别岩心所适宜注入的聚合物分子量及三元体系黏度。  相似文献   

5.
使用三元复合驱可以提升油田的采收质量与效率。文章主要对D油田油气集输与处理、配制注入、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与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明确三元复合驱开发与目前水聚驱开发地面工艺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三元复合驱在D油田的应用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元复合驱强化采油技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来源于单一、二元化学驱,以多种驱替剂的协同效应为基础。目前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研究中常用的驱替剂有:碱剂(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三者协同使用就是碱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ASP)。此驱油技术即是三元复合驱。用此种技术开发的井,可简称为三采井。  相似文献   

7.
界面流变是描述油水界面膜性质的重要参数,其通过改变油滴在油藏中的启动和聚并,最终影响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通过探讨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并分别考察了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对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的影响。指出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而相角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相角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小值,而后逐渐增大。为使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建议选用表面扩张模量和相角2个参数作为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能指标。实验工作频率选0.1~0.2Hz作为质量检测技术指标;表面扩张相角小于45°。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术在三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经过多年开采以后,各区块地层和注入体系发生较大变化,驱油效果和采收率也逐年下降。因此,在地质研究和典型区块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影响驱油效果主要因素,并形成了同心分层注技术和分质注入技术,在现场规模化应用中,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借鉴分析了M油田B区块三元复合驱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三元复合驱开发初期合理注入压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空白水驱阶段,注入井的压力越低,周围采出井的最终受效状况越好;前置聚合物段塞末期,注入井压力较空白水驱末期升幅在3-4MPa之间,周围采出井受效状况最好。在水驱空白期和前置聚合物段塞期,采出井流压控制在2-3MPa时,采出井的单位厚度累计产油量、最大含水降幅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港油田三元复合驱实验区油层,使用天然岩心拼接模型进行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效果室内实验,并运用突破时间及等浓距来确定色谱分离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三元体系流经岩心模型后,岩心中出现了一定的色谱分离现象,聚合物的突破时间要早于碱及表面活性剂,且无因此等浓距WS-P大于WA-S大于WA-P,可见各化学剂之间色谱分离程度以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最严重,表面活性剂与碱次之,碱与聚合物最小。  相似文献   

11.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油藏含蜡量达到35.6%,单纯的聚表复合二元驱不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无法达到二元驱技术要求。经室内实验研究,证实采用三段式弱碱三元配方进行化学驱设计,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三段式主段塞在化学驱降水增油中起到主要作用,文章在沈84块优选先导试验区6个井组,在注入速度(0.15pv/a)及段塞尺寸(主段塞0.8pv)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三元配方中主段塞部分不同浓度的碱、表活剂和聚合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主段塞配方浓度为0.20%P+0.20%S+0.20%Na_2CO_3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室内研究结论一致,为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凝油的化学驱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元复合驱油井进入高含水开采期时存在监控难度大、系统效率低、调参作业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发了三元复合驱油井智能监控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架、工作原理、功能模块及其在大庆油田的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实现三元复合驱油井生产动态数据的远程自动化采集、传输、工况实时监控、综合诊断及对采油设备的智能变频控制,达到避免事故发生和提高油井系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后期,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以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生物驱油技术为主,获得最佳的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稳产的需要。微生物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是油田开发的新技术措施,有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获得最佳的油田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依靠科技提升原油采收率是重要问题。聚合物驱采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工业化应用。在此基础上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原油采收率,在其应用的同时,对注入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探讨设计双作用大排量柱塞式往复高压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最重要的稳产手段之一,能够快速有效提升驱油效果,使原油采收率得以最大程度地增加,但与此同时油井采出液黏度和密度也因此而发生改变,不仅加大了抽油机油杆沿程阻力,还致使抽油泵结垢卡泵的几率极大增加,而常规的酸洗作业对此解卡效果不佳,最终影响三元复合驱的生产效率。为此,本文对三元复合驱结垢卡泵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小组概况三元QC小组从三元采出井套管除垢作业施工出发,围绕套管除垢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开展PDCA活动,小组成员由三元动态技术人员、作业现场监督人员及油田化学技术人员共10人组成(表1)。2选择课题随着三元复合驱强碱的持续注入,井下套管结垢日趋严重,导致两个方面危害:一是套管内径变小,最小直径Φ74.9mm,常规井下工具(直径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开发中,结垢是一个伴随始终的严重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增大,由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和油气水平衡状态的变化,会使无机盐类在三元复合驱系统产生沉积,导致结垢。文章针对三元复合驱试验站垢样及油田防垢剂为研究对象,依据结垢机理及垢样分析结果,探述防垢剂防垢机理并优选出相应除垢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单纯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有着黏弹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表面活性剂体系低界面张力的特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通过设置模型,确定实验方案,了解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分析聚合物质量浓度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对黏弹性产生的影响,综合残余油启动运移机理分析,探究残余油启动、残余油运移等因素,了解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1小组概况见表1。2选择课题根据《聚驱配注系统管理规定》:注入系统粘损率控制在15%以内。杏十二区西聚驱工业区自2013年7月31日开始注聚,从2013年11月上半月开始注入系统粘损率超标。截至2013年12月下半月,注入系统粘损率达到19.7%,高于指标4.7个百分点(见表2)。根据《配注系统岗位技能培训》可知,粘损率上升1%,浪费干粉总量的0.53%。2013年11和12月浪费干粉34.5t,增加生产成本55.24万元。因此选择课题是:降低注入系统粘损率。  相似文献   

20.
大港油田在"七五"期间成功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个清水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但受清水水源限制及环保要求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逐步取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随着注聚区块实施规模却来越大,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由原来的单泵对单井已变为一泵对多井的注入方式。文章通过近些年来大港油田注聚区块现场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注聚泵存在的震动大、维修周期短、粘损率高等工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及试验,解决了现场存在的工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