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网改造项目是关系农业和农民发展问题的大型农村发展项目,涉及到的社会变量复杂,经济评价方法难以对其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农网改造项目社会评价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农网改造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农网改造项目社会评价有利于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效果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2.
联营体工程承包模式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中多有应用,将管理柔性理论引入到工程承包联营体研究中,根据联营体特点并结合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联营体的柔性定义和柔性特征。在借鉴企业组织柔性量化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联营体的环境动荡性分析和柔性分析的框架和方法。对承包两个大型国际项目工程承包联营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其环境动荡性和柔性度评价结果。为分析和改善工程联营体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缩写VE),又称价值分析,是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价值工程理论要求承包商在不改变项目要求的功能条件下,能在给定的诸如设计资料、成本预算和进度计划等的约束条件范围内,发掘所有可能使造价提高的因素,并进行分析.一、国内外现状我国建筑业在价值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尖用方面.处于比较落后的善,这显然是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建筑产品的高投入特点不相适应的,因此,有必要完善建筑业的价值工程理论,鼓励承包商积极应用这门技术,特别是随着“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尝试和推广,价值工程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对控制项目造价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动态能力观"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组织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和组织理论学家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这一问题与现象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范式基础上阐述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论架构和构成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发展、理论积累和实践创新。本文归纳了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并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过去10年间有关动态能力观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分维。揭示出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对大型工程项目承包商合作网络结构的系统分析,有助于理解承包商之间的合作机制.以2003~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为原型建立工程承包商合作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研究其全局拓扑和承包商位置特性.研究表明工程承包商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为无标度网络,其幂指数略大于1源于网络演化遵循的基于地域、行业和社会资本的三类局域择优机制;且具有高中心性的承包商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沟通、控制或依赖性,通常其业绩亦较好.研究提供了基于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工程承包商整体网络拓扑特性和个体承包商位置分析方法,其成果可为承包商合作战略选择和工程建设行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本文对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概念及具体模式,工程总承包项目组织,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等方面做了综合介绍,并对我国工程项目体系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工程总承包模式凭借着业主倾向、资源配置和综合效益的优势,逐渐成为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在大型建设项目中.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长、受影响因素复杂,工程变更不可避免且贯穿全程;同时工程变更的费用数额往往较大,有的甚至影响合同价格与合同工期;可见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为业主方提出了阶段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组织结构、参与主体、类型及其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总承包工程3种交易模式(D-B,EPC和Turnkey)的特征,并从承包范围、经济特征、参与主体能力要求和项目预期控制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及并行开展是3种不同交易模式在承包范围上的共同点,但其业务范围逐渐向项目前期决策和后期试运行阶段延伸;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但业主对项目需求的描述越发困难;对总承包商及咨询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结果有利于业主在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总承包工程交易模式的适用性,并在项目决策阶段选择合适的发包模式.  相似文献   

9.
BT模式是在近年的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投融资建设管理新模式,深受我国政府重视.BT模式在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投资方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企业施工组织管理水平,显著地提高了建筑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规模效益.文章通过对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型建筑企业在地铁BT项目运作中管理新模式,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方法在企业组织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组织创新和价值工程的内涵和实质,指出了传统企业组织创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价值工程和组织创新的对比分析,说明了在企业组织创新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结合企业组织创新过程,利用价值工程研究原理,从是否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工程的具体应用,为组织创新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并行工程的PMC项目模式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描述了项目各成员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提出在PMC项目中应用PIP信息沟通方案,并组成集成项目团队,从而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界面的管理是主要难点之一,现代建设工程包括测量、结构、水、电、风、气、装修等众多专业工种。各专业接口处的施工界面存在大量管理和协调工作,如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个方面。文章从技术管理角度分析了安装配合土建预埋阶段的施工界面管理,针对实际施工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分析工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管理从工程思维演进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过程;提出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并将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大阶段;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的实际,将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分为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面,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管理的三个理论模块: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理论模块的内容及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EPC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是EPC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贯穿于EPC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加强EPC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是EPC工程项目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目标的关键要素,也是创造项目效益最大化的保证。结合一工程公司承接的油田一小型化工EPC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的一些经验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关于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的概念及特点,将其看作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工程学理论和价值工程学原理,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安徽凤台电厂一期工程为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方法是比较系统而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应用于大型建设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6.
英买力气田产能建设项目以创国优为目标,以安全第一、质量先行为指导思想,以HSE目标为基础管理理念,在管理上推行“小甲方、大监理”的管理模式。从质量管理机构、施工人员组织培训、过程控制、教育宣贯等方面阐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中管理内容最集中、强度最大的环节,是执行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部在控制工期、投资的同时,优质、高效的完成该工程并一次投产成功,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管理程序和质量标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确保勘探与生产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为目标,以强化监督力量基础建设和加强监督管理为手段,通过强化监督队伍素质、深化监督管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方式,促进工程监督在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完善和队伍培养等多方面的提高。指出,要健全与勘探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创新监督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型集群工程项目区别于工程项目群,反映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新趋势.文章研究了大型集群工程项目的特征,运用协同学中的役使原理从时间、空间、信息、资源和目标5个维度来对其管理序参量进行选择,构建了大型集群工程项目的协同管理模式框架,分析了其协同效应,为大型集群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Given that the innovation landscape is changing, and new form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emerging,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ction research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 (IM) as it provides closeness to living emergent systems, generates rich insights as well as knowledge for both rigorous theory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practice. Drawing from a large-scale action research study involving a complex collaborativ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 we outline three challenges from employing action research: the process is both reflexive and progressive, the researcher is both an outsider and an insider, and the outcome is both general and specific. A model of three social spaces (the action research space, the academic space, and the practitioner space)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nd assist in navigating the multitude of processes, roles,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y argues that action research for IM is well suited to exploring tacit aspects of practices and processes in the emergent or shifting study contexts to transform practices through interventions. Thus, if implemented carefully by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data that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M.  相似文献   

20.
从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状况出发,通过对全寿命周期价值目标的定位,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价值工程的实施方法,系统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功能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与优选的思路,强调工程项目以较低的全寿命费用实现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