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提高企业办公人员的素质能够大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办公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能直接影响企业的自身建设。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建设高潮期,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一、背景(一)当前的经济形式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发展国家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时代,未来中国拥有着更多更好的机会。面对世界经济的风起云涌,中国经济有着更多的机会,也面临着更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及对中国经济与企业的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反映。新经济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知识经济是指未来的社会经济特征。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为经济高增长与低业、低通胀并存,新经济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城市发展、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应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努力发展新经济,以使中国的企业愈来愈多地具有“新经济”企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形式变换莫测,在今年经济形式极不明朗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如何保持稳健的增长?走国际化道路,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可争辩的目标。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向着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正如《全球的未来——亚洲经济的下一个挑战》的作者弗兰克·里克特所言:"他们(中国企业)这样做是正确的,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开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要更好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应该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众文)中国加入WTO后,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中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中国经济的竞争规则未来将与世界通行规则充分接轨,中国企业的竞争范围最终将扩展到世界.由于金融安全对于一国经济安全至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由于金融服务市场的巨大商业利益,使得处于开放与国际化背景之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变革,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大大加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的巨大影响。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正在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不可塑转,也无可回避,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入WTO指日可待。“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不论是否自学,是否愿意,中国的民营企业已无退路,不可能再偏安一隅。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显示,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6家。纵观近年来该排行榜入选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不难发现世界经济版图的发展变迁历程,也反映了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逐步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伟大进程。研究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与逻辑,探寻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态势,对于把握中央企业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8.
8月25日,2005经理世界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成功举办。知名企业的领导者、政府官员、管理专家以及数百位不同行业的企业人士,面对面地探讨了中国企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圈主流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正走在决胜未来的十字路口,海外并购的酸甜苫辣、自主发展的挑战与希望、未来扩张的模式和方向,都是需要企业家们面对的难题。联想和海信走向商界主流的信仰,丰佳国际海外扩张的体会,万科面对宏观调控的思考,中国企业领袖更加务实、更加开放地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也赢得了国际公司的尊  相似文献   

9.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黄金时期。他预计:"未来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5000万辆,其中轿车的比重可能提高到60%,轿车产量可达到3000万辆,无论汽车总产销量还是轿车总产销量都将跃居世界首位。"他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充分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均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合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内资企业同合资企业即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15年,各公司在中国汽车市…  相似文献   

10.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深层次地影响到实体经济,在危机中寻找并执行一系列能够使企业在未来拥有非凡竞争力从而奠定市场至高地位的策略和模式,成为时下中国企业家乃至世界企业家的核心要务。即使是目前在危机中处于风雨飘摇的企业,也需要将应对危机的举措和具有未来眼光的战略相结合,才能走出危机并赢得明天。否则只能从走出一个危机进入另一个危机,无法塑造出坚强的抗危机能力和预防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肖猛 《中国机电工业》2001,(10):36-36,38
当 今世界,国际国内竞争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国际化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大大加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也无可回避。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入WTO指日可待,“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不论是否自觉,是否愿意,中国的工业电器企业已无退路,不可能偏安一隅,自得其乐。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尽管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趋势,但在自由贸易背景下的全球资源正在加速合理流动配置。面对作为世界最有活力经济体之一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开始在中国寻找商机。境外的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为他们早就意识环保是未来纺织服装业唯一的出路,也是进入中国市场最便利的"敲门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1/4多个世纪保持了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记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增长奇迹。总结过去,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有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在下一个25年中,到2030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不仅对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认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情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9 年9 月末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论坛,世界500 强的企业巨子和中国代表会聚一堂,就中国未来的发展高谈阔论,献计献策,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界的一件盛事。现将部分中国代表发言的主要观点会萃于此,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裨益。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的冬天,寒潮迟迟未来,偌大的中国几乎一直以暖冬的面目出现,这给中国的服装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世界经济自金融风暴后一直增长乏力,这一年,很多服装企业和商家因此出现了大量库存,企业和品牌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企业如何应对可能更复杂的局面,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安内攘外     
改革进行了20年,剩下的“骨头”都是难啃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攻坚战。国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看看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大背景,想想中国企业的现状,的确是任重道远。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从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到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逐渐走向市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提出,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目前已达60%,“中国经济体制已经不可逆转地过渡到制度创新阶  相似文献   

17.
白万纲 《董事会》2009,(7):68-70
目前,对于危机条件下未来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走势,各方精英众说纷纭,对L、U、V、W型经济走势的争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对于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而言,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加强集团战略管控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华北电业》2012,(4):70-7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无论在竞争力及规模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23家增加到2011年的69家。  相似文献   

19.
段俊平 《化工管理》2013,(3):110-111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也经历了快速成长的大好时期,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中国企业必须要从快速成长转变到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来,但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其实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由于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创造了经济学中的奇迹,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幸运企业,这些企业不是靠自身的科学管理和科学经营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取得成功,而是抓住了某些机遇,  相似文献   

20.
吴瑕  孙琴 《冶金财会》2009,(2):40-41
<正>美国金融危机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开始陷入衰退。全球钢铁企业需求都呈现萎缩,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中国钢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